.

我党不是坚持敌后游击战为何要耗费3个多月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后,其政策逐步由“联共抗日”转向“排共反共”,国民党军留在敌后的部队频频制造反共磨擦。

相比之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不断深入敌后,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先后开辟出十多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游击作战区。至年10月,八路军兵力已发展到15万至16万余人,新四军也已发展到2.5万人,成为敌后战场的中流砥柱。

一、百团大战的背景

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侵华方针开始发生转变。战争之初,日军凭恃其强大武力,采取了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速决战方针。

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日本当局更是宣称“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妄图迫使国民政府屈服。然而武汉一战,日军的战略进攻能力达到极致,其速决战的企图也归于失败。战后,日本被迫改变其原有的侵略方针,采取以政略为主、军事为辅的新方针。

年11月18日,日本大本营陆军部、陆军省与参谋部联合制定《促使抗日政权屈服直至崩溃的要领》,对所谓“政略”作了详细规定,其首要一条即是“促进占领区的治安和建设”。

与新“政略”相对应,日本的军事战略也很快做出调整。日本大本营决定停止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集中主要兵力对已占领地区实行“治安肃正”作战。

年12月6日,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在《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方策》的文件中,对新军事战略各要点做了阐述。该文件特别指出,战地日军在范围上“如无重大必要不企图扩大占领地区”,而要把恢复占领区的治安作为“当前第一位的基础性工作”,“固定配备充分的兵力”,包括河北省北部、包头以东之蒙疆、山西省正太线以北地区、山东省胶济沿线地区、上海—南京—杭州三角地带。相比之下,正面战场的兵力配备则“限制在最少限度内”。

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重新制订了《陆军作战指导纲要》,提出如下方针:“确保占据地区,促进其安定;以坚强的长期围攻态势,扑灭残余的抗日势力。”为此,日军开始调整部署,实行对占领地的持久保守作战。日军不断进行大规模的交替换防,将久战疲惫的常设师团和特设师团遣返回国休整,同时新编了一批适合警备任务的三单位制师团及独立混成旅团替代归国部队。

年底,日军在南京新设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24个师团、20个独立混成旅团及1个骑兵旅团。以上部队分属4个战略集团,各自的兵力及任务如下:第十一军配置于武汉地区,下辖7个师团和2个独立混成旅团,以武汉三镇及九江为根据地,负责对中国军队主力进行以攻势防御为特点的作战;第十三军配置于长江下游的华中地区,下辖4个师团和4个独立混成旅团,负责确保庐州、芜湖、杭州一线以东占领地区的安定,迅速恢复上海、南京、杭州间地区的治安,并确保主要交通线;第二十一军配置于华南,下辖4个师团、2个独立混成旅团,任务是以广州、虎门为根据地,切断中国的补给路线;华北方面军的兵力最为雄厚,辖9个师团、12个独立混成旅团及1个骑兵旅团,负责确保已占据的华北地区的稳定,迅速恢复河北省北部、山东省、山西省北部及蒙疆等重要地区的治安,并确保主要交通线。

此后,其后方的作战活动也日趋频繁。

年开始,日军一改战争初期奉行的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的方针,日军军事打击的重点逐渐转向敌后战场,集中力量对付敌后抗日根据地。从年11月起,日军便已陆续增兵华北:11月从华中华南抽调3个师团;年1月再调出5个旅团;4月又从关外、国内调来4个师团,编入华北方面军战斗序列。至此,华北方面共拥有15个师团、9个旅团、1个骑兵旅团。从年1月至年9月,进行了五期“治安肃正讨伐”战,对华北敌后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大扫荡”。

针对华中、华北等地日益发展的抗日武装力量,日军进行了空前残酷地“扫荡”。日军的“治安肃正”作战由此成为侵华日军正面战场作战外的又一主要作战方式。年1月至年3月,日本华北方面军根据大本营的意图,连续实施三期“治安肃正”计划,以武力为中心进行“讨伐肃正”,巩固点和线,更重要的是实现包括各个要地在内的面的占领,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手段确保所占领地区的安定。

第一期肃正作战从年1月至5月,此间日军在山西省南北、苏北等地连续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消灭占领地区的中方部队;第二期肃正作战从年6月至当年9月,先后经历鲁西、鲁南和晋东三次作战;第三期肃正作战从年10月至年3月,日军针对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发起的“冬季攻势”,一面进行冬季反击作战,同时又对潞安周围和太行山地区进行了反复的“扫荡”。

年12月26日,日本大本营又确定当前对华作战纲要,决定彻底肃正华北治安,进行航空进攻战,集中实施对华作战谋略,强化封锁及扶植作为治安警察力量的中国武装团体。

年1月,日军又制定《大东亚长期战争指导纲要》与《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提出对华战争八条原则,决定在长期持久战争的前提下,“以维持治安及占据地区肃正为主要目的,不再进行大规模进攻作战。如果需要,可以进行短时间以切断为目的的奇袭作战。但以不扩大占据地区和返回原驻地为原则”。

同时,华北方面军制定了年肃正建设计划,其中包括重点事项12条。该计划指出,“在年度要彻底进行正式的剿共治安战,已经成为空前未有的大事”。同时,计划还强调,“剿共一事,仅靠武力进行讨伐,不能取得成效。必须以积极顽强地努力和统一发挥军、政、民的力量,摧毁破坏敌的组织力量和争取群众为重点”,兵力部署方面,日军一改以往分散部署的原则,实行集中部署。

此外,该肃正计划还对占领区的傀儡政权建设、伪军任务及训练、农村自治自卫、示范占领区工作目标、新民会等问题作了详细规定。

为以综合力量全面对抗占领区的抗日力量,日军自年春季至年底,连续对华北地区发动五次大规模的“治安强化运动”,企图在华北巩固其殖民统治秩序。年夏,华北方面军又制定《肃正建设三年计划》,对未来三年逐年应达到之治安指标作出明确规定。

同时,日军在华北划分治安区(日伪占领区)、准治安区(抗日游击区)和未治安区(抗日根据地)三类地区,并采取不同的“治安肃正”手段。

在治安区,日军利用伪行政机构代行管理,由伪警力量担任治安工作;在准治安区,日军部署固定兵力,在其指导和支援下建立并加强县警备队及保安团等,以图控制地方行政,同时加强搜索和“扫荡”抗日力量,扼制其活动;对于未治安区,日军则不断对其进行有计划地讨伐作战,拆毁其设施和军需品,实行“三光”政策,使中共的抗战力量不能建设,或不能重建。

随后日军进驻、分散部署,设置伪行政机关,使之向准治安区转变。为保障治安区和重要交通线的安全,并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日军还在治安区和准治安区的交界处及重要交通线两侧,大量修筑隔离壕沟和碉堡据点。在华中地区,日本通过利用和操纵汪伪政权,推行“清乡”。

日军通过与伪军、伪政权的力量结合,以及军事手段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各种手段相结合,将占领区划分为若干片,以日军为主力并在伪军的配合协助之下,对各区域的抗日武装实施军事打击。

针对日军的残酷围攻与“扫荡”,八路军各部积极开展反扫荡作战,在晋冀豫、晋察冀、冀鲁豫、晋西北等地区取得了惊人的战绩。

二、八路军方面的反应

年6月起,日军调集十数万兵力对晋冀豫地区进行“扫荡”,企图打通白晋公路及黎城至临汾的公路。八路军所部一二九师及一一五师一部坚决展开反击,将日军在作战初期占领的辽县、武乡、榆社、襄垣、晋城、高平等城全部夺回,并毙伤敌军万余人。

同时,八路军将白晋路、武涉路、平昔路、昔和路、高赞路等公路及同蒲路、正太路、平汉路、道清路等铁路悉数加以袭击破坏,给日军造成极大的交通困难。5月初,八路军大破白晋铁路之太谷一襄垣段,经与日军两日三夜的激战,击毙敌军余人,缴获步枪余支,炸毁车站3所、火车3列、大小桥梁30余座,焚毁西药一库、汽油一库、子弹百万余发,挖毁铁路总长80余里,运回铁轨千余条。

在晋察冀边区,日军亦从年9月起连续不断地进行残酷“扫荡”。晋察冀边区部队和八路军一二〇师一部坚决予以还击。9月25日至30日,日军余人猛犯陈庄,经过六天五夜苦战,八路军终将敌人全部击溃,毙敌千余之众,击毙日军旅团长水原,缴获枪炮、弹药及辎重甚多。

10月25日起,日军出动2万余人,兵分12路向边区大举进攻,发动所谓的“冬季扫荡”。八路军一二〇师师长贺龙亲率所部与敌激战43天,经历大小战斗次,击毙日军官兵0余人,俘虏日兵13名,伪军余人,缴获步枪余支、各种炮6门,电台4架及其他弹药轴重无数。

在黄土岭战斗中,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被八路军击毙。日军的“冬季扫荡”也最终为八路军粉碎。与此同时,八路军还针对日军“筑堡修路”的做法,展开大破路运动,给予日军运输以沉重打击。

山东方面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一部及山东纵队所部,于年7月底粉碎了日军对鲁西地区的大举围攻,毙敌达0余人。8月2日,一一五师一个营即歼灭日军余人,缴获全部枪炮弹药,取得梁山大捷。年1月底,日军大举进攻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一二〇师、一一五师及决死纵队奋起抵抗,经过战斗30余次,毙敌余人,俘虏日军余名,日军企图宣告破产。

当年3月,平西方面的八路军挺进军又一举粉碎日军余人的“春季扫荡”,毙敌余人,并击落敌机一架。在冀中地区,八路军部队与当地抗日民众坚持冀中平原游击战争,自年春天至当年5月,先后与日军作战余次,毙敌五六千人。日军多次的疯狂“扫荡”不仅毫无所得,反而徒增消耗与损失。

年7月至年7月这一年时间中,八路军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余次,伤毙敌军6万余人(其中包括阿部规秀中将在内的特级官长6名、联队长9名、大队长9名、旅团参谋长1名,中队长以下官长若干名)、伪军2万余人,俘虏日军百余人、伪军余人,缴获各种炮余门、轻重机枪余挺、步枪30余支、步枪枪弹余万发、手榴弹万余颗、瓦斯弹余箱,毁敌汽车1余辆、装甲坦克70余辆、各种炮50余门,收回电线20余万斤,破坏铁路余里、公路5万余里,缴获其他军用品及辎重无数。八路军的反扫荡作战迫使日军的“治安肃正”计划归于破产,“筑堡修路”的企图亦未实现。

八路军的行动巩固了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了侵华日军在正面战场的作战。

三、百团大战决策的做出

年秋,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晋察冀军区部队、第一二〇师、第一二九师所部共个团,在华北地区发动了以破袭敌占正太铁路及沿线据点为重点的大规模战略性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突袭波兰。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至年夏天,德军已相继攻占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英国也被迫退出了欧洲大陆。在这一国际形势下,侵华日军一面继续对正面战场施加压力,在封锁中国滇缅国际交通线及闽浙沿海各港口的同时,发动随枣、枣宜战役,占领宜昌,并对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重庆进行了猛烈轰炸,试图用持续的军事攻势迅速解决“中国事变”。

另外,在华北占领区,日军加紧推行“治安肃杀”正”计划,封锁、隔断中共的敌后根据地,使得华北抗日游击战处境颇为困难。

鉴于国内外形势极为不利且华北敌后战场敌情严重,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

年7月22日,八路军总部以朱德、彭德怀、左权的名义发出战役预备命令,该命令指出:

“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线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有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似此一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更加动摇,投降危险亦随之严重,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兴奋抗战的军民,争取时局好转,这是目前严重的政治任务。”

“为打击敌之囚笼政策,击破敌进犯西安之企图,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决定乘目前青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击破正太路。”

“战役目的以彻底破坏正太线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收复若干重要名胜关隘要点,较长期截断该线交通,并乘胜扩大拔除该线南北地区若干据点,开展该路沿线两侧工作,基本是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

参战的总兵力方面,预备命令要求晋察冀军区、一二九师、一二〇师直接参加这次战役的兵力为22至24个团,另有总部炮兵团大部、工兵一部。命令要求各参战部队必须于8月10日前完成战役的准备工作。

在各参战部队遵令完成相应准备的基础上,8月8日,八路军总部下达战役部署及作战地域区分的命令,对参战兵力作出如下部署:

(1)由晋察冀军区部队主力约10个团破坏平定东至石家庄段的正太线,破坏重点在娘子关平定段;对北宁线、德州以北之津浦线、德石路、沧石路、沧保路,特别是对元氏以北至卢沟桥段之平汉线,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宽正面的破袭之,阻击可能向正太线增援之敌,相机收复某些据点。

(2)第一二九师以主力8个团附总部炮兵团1个营,破击平定至榆次段的正太线,破坏重点在阳泉至张净镇段。

(3)第一二〇师则派4至6个团破击平遥以北同蒲线及汾阳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至于阳曲南北阻敌向正太线增援。限8月20日开始战斗。

当时,日本华北方面军共9个师团、12个步兵独立混成旅团及1个骑兵集团,共计25万人。华北地区另有伪军约15万人。

四、战争的经过

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8月20日至9月10日,重点在于摧毁正太铁路,进行交通总破袭战。8月20日晚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晋察冀军区部队、第一二九师、第一二〇师等部同时发起进攻。

晋察冀军区主力部队组成左、中、右三个纵队,向正太路东段的车站、据点及矿区等,展开全面攻袭。第一二九师主力发起破袭正太路西段的战斗之后,以左、右两翼向正太路阳泉至太谷段以及平定至辽县间公路,发起重点进攻。

第一二〇师承担的作战地区是同蒲路北段,虽然这是整个百团大战的一个侧面,但却和转为战役正面的正太路紧相连接,是敌军增援的要道。在8月20日即正太路破袭战打响的同时,第一二〇师向同蒲路北段全线出击,当夜便克复日军在忻县和静乐之间最大的据点康家会,全歼守敌和由静乐前来增援的敌军;同时破坏大同至太原之间的铁路和两侧之公路、电线,攻击敌军之碉堡、车站,特别是攻占了朔宁间要冲阳方口,攻入了五寨等县城。

在八路军的攻势下,日军被迫由白晋铁路和同蒲铁路南段调援军参加正太路沿线的作战,反击晋察冀军区部队和第一二九师,同蒲路北段及两侧公路地区的日军也对八路军一二〇师展开反击。

至9月10日,晋察冀军区共歼灭日伪军余人,缴获火炮5门,破坏铁路30余公里、桥梁18座,攻克据点10余个;第一二〇师歼灭日伪军余人,俘虏25人;第一二九师摧毁正太铁路平定至太原段三分之二以上,使日军控制下的正太铁路一度陷于瘫痪,至此,第一阶段战役胜利结束。

第二阶段作战从9月22日至10月10日,八路军针对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继续进行破袭作战,旨在摧毁日军的封锁线。经总部批准,晋察冀军区决定以主力破坏涞源、灵丘间公路,并夺取涞源、灵丘两城;第一二九师以收复榆社、辽县为目的,开展榆辽作战;第一二O师则以截断同蒲路北段为目的,以主力击破同蒲路宁武至轩岗段。其他部队配合主力作战。

9月22日晚,晋察冀军区以8个团、3个游击支队组成左、右翼向涞源城及灵丘地区的敌军据点发起攻击。10月8日,晋察冀军区部队再次向驻灵丘日军发起攻击,至10日,共毙伤日伪军余人,俘虏86人,缴获轻重机枪34挺、长短枪余支、各种子弹4.5万余发。晋察冀军区伤亡1余人,消耗子弹近9万发。晋察冀军区部队于10月10日结束了涞源、灵丘地区的作战。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于9月23日晚发动了榆(社)辽(县)公路线战役。该师以8个团的主力组成左右两个攻击集团,另以3个团向和(顺)辽(县)线破袭。其中左翼攻击集团先后发动四次强攻,对日军据点碉堡实施爆破,于25日最终攻占榆社,歼灭日军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右翼攻击集团进攻管头据点日军,进展不大。

经过40多天的连续战斗,八路军各部伤亡减员较大,亟须进行整补。

百团大战推展,使得日本华北方面军起初颇感“意外”:“中共军对这次奇袭采取了同历来游击战术完全不同的战法,出动了大部队,打的是运动战,所以完全出乎日军预料。”“中共军所到之处,铁路、桥梁被破坏;日军各地警备队陷于孤军作战,不能相互增援的境地,大部分据点好不容易才将敌人击退。”日军遭受八路军的沉重打击,决定实施报复。

10月6日起,日军开始向八路军及晋东南、晋察冀和晋西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报复性“扫荡”,八路军各部在总部的统一指挥下,依靠自卫队、民兵和广大群众,展开了反扫荡作战。百团大战由此进入第三阶段。

10月上旬,日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由辽县附近出发,第三十六师团一部则从潞城附近出发,南北策应,向辽县、涉县、潞城、武乡地区实施“扫荡”。日军目标直指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师部所在地,企图消灭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三八五、第三八六旅及决死第一纵队给予了顽强的阻击,日军被歼近人,于17日分路撤退。10月20日,日军再次调集重兵“扫荡”太行山区,并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10月27日起,八路军一二九师所部与日军在关家和凤顶两处同时展开激战。

至31日拂晓,八路军歼灭日军余人。由于日本援军赶到,一二九师遂撒出战斗。11月初,日军“扫荡”八路军总部驻地,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在大陌村南北一线进行防御作战,坚守阵地近一昼夜,待总部机关转移后才撤出。

11月14日,第二次反扫荡作战结束。11月17日,日军又调集第三十七师团、独立混成第十六旅团各一部共余人对太岳山区进行“扫荡”。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兼太岳军区除以地方部队在内线袭击进犯日军外,同时以指挥机关和主力部队组成东、西两个支队,转至外线沁河东西岸地区寻机打击日军,在官滩、胡汉坪、光凹、龙佛寺等地,予敌以沉重打击。

日军“扫荡”扑空以后,遂疯狂残害抗日军民。仅沁源一县,被害群众就达余人。此后,八路军又屡次反击,重创日军。在八路军和太岳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共同打击下,日军被迫于12月5日撤退。

五、百团大战的战果

百团大战作战地区涵盖了冀、察两省全境,晋绥之大部分地区和热河南部;涉及的交通线包括临汾以北之同蒲正太线,彰德以北之平汉线,北宁、平古、沧石、德石全线,邯济线之邯聊段,以及相关区域里几乎所有的公路线;另外,在山东、皖东、豫东、苏北等地区还进行了配合性作战。

日军方面的参战部队包括第一一〇及第二十五师团全部,第二十六、第三十六、第四十一师团各两个联队,第三十五、第三十七师团各一个联队,第一、二、三、四、五、七和第九混成旅团各全部,第十五、第六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此外还有伪治安军、伪蒙军、伪满洲军、伪警备队、伪警察、伪宪兵等。

其中遭八路军打击最大的为第四、五、十独立混成旅团,基本被全歼;第二、三混成旅团被消灭过半,其余各部日军亦遭到很大伤亡。

自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次,毙伤日军人(内含大队长以上之军官18人)、伪军人,俘虏日军人(内有副大队长山西绥清、中队长田木石野、小队长木岛等8人)、伪军人,消灭日伪军据点个,缴获各种炮53门、步马枪支,轻重机枪挺及大量武器弹药,破坏铁路里,公路4里及桥梁、车站、隧道多处。

为此,八路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部队牺牲伤亡巨大。仅前三个半月的作战,八路军伤亡人数就达到1.7万人。决死队第三纵队政委董天知在战斗中牺牲,另有2万余人中毒,百团大战作为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一场大规模进攻性战役,给予了华北日军沉重打击,军事和政治意义巨大。

战斗不但消灭了大量的敌军,还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日军的交通线。总的来看,百团大战使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大大提高,全国军民的抗战决心也因此得以增强;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正面战场遭受到的日本的压力,有助于遏制国民党内部妥协投降的暗流。与此同时,百团大战也震惊了侵华日军,促使其发动更大规模的报复性作战,这为华北地区的敌后抗战增加了困难。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zl/1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