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频道冬季养生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6.html

??郎中,原名黄贤根,从小受爷爷熏陶,热爱医学,毕业于莆田学院临床急救医学,年考取职业医师资格证书,后考取高级推拿师、保健师针灸师,现在仁德堂(龙腾路城市中心花园A32号店)从事中医理疗工作。

《黄帝内经》曾记载,“冬三月,此为闭藏。”“早卧晚起”、“去寒就温”等,无疑说的是冬季养生,注重冬藏,讲究早睡晚起、注意保暖等。那么了解下冬季养生法则吧。

冬季养生总纲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冬季3个月,草木凋零,自然万物生机闭藏,此季节也正是所谓“养脏”的好时机,所以古人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意思是说,如果冬天没有很好地“藏精”,春天就会犯“温病”。春季容易爆发的甲型H1Nl流感,从中医的角度而言就是“温病”。我们如果能利用这一季节好好养生,来年就不会生大毛病了。

《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萎厥,奉生者少。”就是说冬季不应太早起来活动,最好等待太阳出来后,才从事活动,活动的时候让身体出些微汗为宜,这样既可达到避寒取暖的目的,也可保有愉快的心情,使精、气、神不涣散而得以内收,这样就是适应冬季养生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损伤肾气,到了春天就会生萎厥之类的疾病,萎厥是指人在冬季违反自然现象而得的病态,一般指“萎弱”或“气逆”之证,寿命也跟着减少了。

冬季养生要点

1、精神调养。

为了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首先要求精神安静。为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说。意思是欲求精神安静,必须控制情志活动。做到如同对待他人隐私那样秘而不宣,如同获得了珍宝那样感到满足。如是,则“无扰乎阳”,养精蓿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同时,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补充阳气。

2、运动调养。

通过冬季运动养生来调理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事实证明,冬季多参与室外活动,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有益健康。户外活动可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适当动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健体,晚上不合适锻炼,晚属阴过度消耗体力出汗容易损伤阳气。

方法: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应选择日照充足的时候运动,避免受寒,防止诱发疾病急性发作。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3、起居调养。

①《黄帝内经》里指出:“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为益(尤其对于老人而言)。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有句俗语: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仨月。中医讲究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冬天是养精蓄锐的季节。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②防寒保暖,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既耗阳气,又易感冒;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亦易于入侵。现代女性冬天穿丝袜短裙,要是受到寒湿的影响是会生病的,寒从脚生,如痛经、手脚冰凉、怕冷、腰酸、关节疼痛等。

4、饮食调养。

冬天属于“闭藏”的季节,肾主封藏,也就是说冬天是养肾的时节。冬天通过进补养肾,让身体更好,更少得病。

①温食忌硬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②增苦少咸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冬季养生要科学进补,如果经常感到四肢无力、精神疲乏、讲话声音低微、动则出虚汗,这大多属于气虚,可选服人参、党参、太子参。人参、党参、太子参三者都是常用的补益中药。在功用上,三者都有补气的功效,但效力强弱大有差别。人参补气力大大胜于诸参,属于“峻补”之品;党参则胜于太子参,为“平补”之品;太子参虽补力最弱但性较柔润,属“清补”之品,它具有补气生津之功,既可补气养血,又能清热滋阴,适用于气阴不足、热病或病言伤津、口干乏力,或热邪未尽而正气已伤,以及小儿瘦弱不健,服之能益气扶正。临床使用时各有偏重,应区别应用。若用于补气补血,扶正祛邪,三者均可,五味子、黄芪、白术或者党参膏、参花膏等益气药物;食物有黄豆、山药、大枣、栗子、胡萝卜、牛肉、兔肉等。

面色枯黄、口唇苍白、头晕眼花、心跳乏力、失眠、耳鸣心悸的人,大都属于血虚。可选服阿胶、桂圆肉、当归、熟地、白芍、十全大补丸和滋补膏等养血药,食物有酸枣、龙眼、荔枝、葡萄、黑芝麻、牛肝、羊肝等。

冬季,各种坚果,对身体具有很好的补益养生作用。榛子、核桃、杏仁和腰果是所有坚果中的佼佼者,被誉为“世界四大坚果”。坚果食物:补肾益脑,如核桃仁性味甘,温,有补肾壮阳,敛肺定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肾虚腰膝冷痛、尿频、耳鸣、阳萎遗精、须发早白等症;中医把栗子列为药用上品,认为能补肾活血、益气厚胃,可与人参、黄芪、当归媲美,尤其对肾虚有良好疗效,故称“肾之果”。久服可增强体质、祛病延年。

冬季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整脾胃功能。

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如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的功能。

十款冬季养生粥

①甜浆粥。大米50克洗净与新鲜豆浆克同煮粥,加白糖少许,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大豆有宽中益气,利大肠,润泽肌肤的功效,豆浆的营养价值更为丰富,并易消化吸收。

本粥除起润肤的作用外,对体虚久嗽、便秘等症亦有良效。

②番薯粥。取番薯克洗净切小块,与粳米克及适量水同煮成粥,作早晚餐食用。

番薯是人们常食之佳蔬。《纲目拾遗》载,番薯可“补中、和血、肥五脏”。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能将水谷化生为气血,滋养荣润面部肌肤,使人容光焕发。

本粥便据其健脾胃,和气血之功,来达到润肤悦色之效果。

③燕麦粥。燕麦50克同适量水煮成粥。可供早晚餐食用。

燕麦又叫油麦、裸燕麦,性味甘平,是一种高蛋白食品,其补虚健脾营养价值很高。常食此粥,对保持皮肤弹性和抑制老年斑形成有显著效果。

④黑米八宝粥。黑糯米克,红豆、绿豆、薏仁、莲子、桂圆、百合、大枣各50克,红糖米酒各少许。红豆、绿豆、薏仁洗净后,加水浸泡一晚,将红豆、绿豆、薏仁同煮、莲子先煮烂,再加黑米等煮成粥状。此粥香甜美味,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⑤胡桃粥。胡桃5个取仁略捣,同粳米克煮成粥,加红糖少许拌匀,早晚空腹食用。

宋代《海上名方》中录:本粥通过补骨益肺健脾而使气血充盛,润燥生津,肌肤润泽,形体健美,乌须黑发。故常食此粥不仅有润肤之功,且有排石之能,但大便溏薄者不宜。

⑥酥蜜粥。将粳米50克同水煮粥,将熟时,加酥油20克,蜂蜜5克稍煮即可。早晚餐食。

酥油是极好滋补品,以白羊酥为上乘。《本草纲目》记载:“益虚劳、润肌肤、泽脏腑、和血脉。”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消瘦、皮肤枯槁乃津伤血虚之症,阴虚损必发劳热,热则更加耗津,津液去,则毛折皮枯。酥油配蜂蜜,即可肤丰肌,还适于消渴、阴虚发热等症。

⑦熟地粥。取熟地20克用纱布包好与适量水煮20分钟后,拣出纱包,下粳米50克煮成粥,下冰糖稍煮即可服用。

熟地又名熟地黄或伏地,是一种上好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

⑧胡萝卜粥。取胡萝卜克洗净切小丁,与粳米克同煮成粥,早晚空腹食用。

胡萝卜素有“小人参”之称。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胡萝卜营养丰富,除含维生素B1、B2外,还含有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很快转化为维生素A,能润滑皮肤,防止皮肤老化。常食能减少头屑,而且可生发。该粥对防止面部皮肤干燥、老化,较为有效,也适宜于老人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等症。

⑨绿豆粥。取绿豆克、粳米克,加水同煮成粥,随量食用。

绿豆味甘性寒,行十二经脉,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润肤之功。粳米性凉,补脾益胃,与绿豆共用有解毒利水、润泽肌肤的效用。绿豆还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对血脂过高的中老年人,常食颇得裨益。

⑩枣仁龙眼粥。将酸枣仁15克、龙眼肉15克切小粒,与粳米50克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煮成粥,加红糖5克拌匀,作晚餐服用。

二药相配为粥,长期食用可使人容颜减皱,肌肤光滑。对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暗耗阴血所致的面容萎黄失泽及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亦适宜。老年人常食,有利于健康长寿。

四款冬季养生茶

①银耳茶。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先将银耳洗净加水与冰糖炖熟,再将茶叶泡5分钟,取汁兑入银耳汤中,拌匀服用。银耳具有滋阴润肺,滋养肠胃,补气和血,美容嫩肤的功效,因而素有“穷人的燕窝”之美誉。借银耳之功效,此茶也称得上当之无愧的“穷人的燕窝汤”。

②橘红茶。取橘红3至6克,先用开水冲泡,再放锅内隔水蒸20分钟后服用。每日1剂,随时食用。

此茶不仅有润肺消炎,理气止咳之功效,更有清除自由基的抗衰老效果。

③姜苏茶。生姜、苏叶各3克。先将生姜切丝,苏叶洗净,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2剂,上下午各服1剂。

此茶具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胃之功效。可抵御胃肠性感冒。

④萝卜茶。白萝卜克,茶叶5克,食盐适量。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加少许食盐,再将茶叶用开水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每日2次,不拘时限。

白萝卜清热化痰,茶清肺热。有理气开胃,止咳化痰之功。

冬季养生八宜八忌

一“宜”出汗少一“忌”无病进补

二“宜”健脚板二“忌”慕名进补

三“宜”防犯病三“忌”虚实不分

四“宜”水量足四“忌”多多益善

五“宜”调精神五“忌”以药代食

六“宜”空气好六“忌”过于滋腻厚味

七“宜”粥调养七“忌”留邪为寇

八“宜”入睡早八“忌”以贵贱论优劣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问:冬季冻疮是什么原因,要怎么预防?

答: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好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因为患者的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梢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而发生的组织损伤。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

中药外用:红花20g、肉桂30g、丹参20g、制生乌草乌各20g、辣椒10g、生大黄20g、五倍子15g、樟脑7.5g、当归30g、一副药可用2天,一次泡患处30分钟;也可以用75%酒精ml浸泡一周后加樟脑摇匀外涂,并注意防寒保暖。

问:穿鞋子后,脱出来脚气很重,而且易脱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要怎么治疗?

答:足癣是发生于足跖部、趾间皮肤的皮肤癣真菌感染,中医认为本病系湿润热下注或因久居湿地染毒所致。又分为四种类型:1、汗疱型2、趾间型3、鳞屑角化型4、湿润糜烂型

中药泡脚:枯矾20克、皂角刺20克、黄芩20克、黄檗20克、五加皮20克、苦参20克、百部20克、白藓皮20克、川楝子20克、威灵仙20克、石榴皮20克,每次泡20~30分钟,一副药可以用2天,同时注意个人鞋袜卫生。

问:一年四季都不能吃生冷的东西,连凉白开水喝了都肚子痛、胃痛、腹泻、尿频,这是怎么回事?

答:中医治疗讲究望闻问切。根据您的初步描述,个人认为是脾肾阳虚。脾肾阳虚,多由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气损伤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

问:颈椎成一条直线了,怎么办?

答:这种情况属于颈椎正常弯曲变直有关,建议做颈椎牵引。日常生活中注意坐姿很重要。睡觉时枕头不可过高。锻炼:自然站立或端坐,两手卡腰,1做抬肩运动20次,2向前探头20次(动作宜轻柔),3回头望月,左右各10次,睡前在颈下置一温水瓶,熨颈椎10分钟,坚持3个月,或者坚持做颈椎米字操。少低头,多仰头。

汉服龙岩QQ群分享课每周四晚八点开讲,以文字的形式直播,分享人或是邀请业内专业人士,或是群里资深同袍共享。课程结束,每周进行整理后发布到百度贴吧、QQ群论坛、微博(龙岩市汉服文化研究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yf/104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