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组胺药为何感冒首选第一代,过敏性鼻炎首

氯苯那敏(扑尔敏),是第一代抗组胺药的代表药物,也是感冒患者消除或减轻流泪、流涕、喷嚏等过敏症状的常客。

可为什么第一代抗组胺药抗过敏效果如此明显,过敏性鼻炎却推荐首选第二代?

首先,让我们通过一张表来认识抗组胺药三代家族。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普通感冒: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

《普通感冒诊治指南》中明确提出: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等,具有穿过血脑屏障、渗透人中枢神经细胞与组胺受体结合的能力,因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胆碱作用,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减轻咳嗽症状,因此推荐其为普通感冒的首选药物。

第二代抗组胺药尽管具有非嗜睡、非镇静的优点,但因其无抗胆碱的作用,故不能镇咳。[1]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出:

单用第一代抗组胺药治疗无明显临床获益。建议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联合减充血剂能够改善成人及青少年的感冒相关打喷嚏、鼻塞等多种症状。

对于普通感冒所致的咳嗽患者,中枢性止咳药物缓解咳嗽的效果有限,不推荐常规使用。推荐由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减充血剂联合镇咳药物的复方制剂治疗伴有咳嗽的普通感冒。[2]

原来,第一代抗组胺药的抗胆碱作用可以减轻感冒患者咳嗽症状,因此首选!

过敏性鼻炎: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

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一种鼻黏膜炎性反应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有,如: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和鼻痒,且常伴有眼痒、结膜充血和/或流泪。[3]

版《AAAAI/ACAAI/JCAAI循证指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指出:

口服H1受体抗组胺药:为轻、中度间歇性和轻度持续性鼻炎的一线用药。估计可使每日鼻炎症状评分平均减少7%,并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持续性AR患者应规律使用,而不是按需使用。

其主要对神经介导的症状,如:鼻痒、打喷嚏、流涕有效,并能减少由组胺驱动的鼻部以外症状(如口腔、结膜和皮肤瘙痒),但对鼻充血症状仅有中度效果。

第一代抗组胺药副作用较大,已不常用。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时,需注意其心脏方面副作用。[4]

原来,对于不伴咳嗽症状的过敏性鼻炎患者,选用第二代抗组胺药是为了尽量避免副作用,用药更安全。

特殊人群抗过敏,用药需谨慎!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抗组胺药物需经肝脏首过代谢,且有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特殊人群在应用时还需注意。

1.婴幼儿

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年)指出:马来酸氯苯那敏是儿科常用的抗组胺药,儿童因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特别是2岁以下儿童,用药需谨慎。[5]

由于第一代抗组胺药有肠道外剂型(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且可用于2岁以下婴儿,其中羟嗪是英国批准用于1岁以下儿童唯一的抗组胺药,所以目前为至氯苯那敏仍是常用的抗过敏药物。

异丙嗪可致2岁以下儿童呼吸抑制,甚至死亡,故2岁以下儿童禁用,2岁及2岁以上儿童慎用。[6]

近年来,大量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证明,第二、第三代抗组胺药在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具有确切的效果,其安全性优于第一代抗组胺药,如年5月,美国FDA即批准西替利嗪可用于2~5岁儿童,现国内已应用于12岁以下儿童。[7]

2.妊娠期妇女[7]

3.哺乳期妇女[7]

部分第二、第三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和非索非那定可通过乳汁分泌,因此不建议用于哺乳期妇女。

如患者哺乳期使用了抗组胺药,可监测婴儿是否出现口干、便秘、镇静等不良反应,并及时就医。

4.老年患者

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日常服药较多,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若无明确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可正常剂量服用。

如,第二代抗组胺药应避免与酮康唑、伊曲康唑、红霉素和西咪替丁等CYP3A4酶抑制药物联用。[8]

推荐阅读:

输库存血后患者高钾?解答安全输血6大原则

颠覆教科书:“药物气道吸入起效快”不科学!

58岁的布洛芬:是救人良药,还是杀人毒药?

主任提问:青霉素过敏,可以用哪些头孢类药物?

编辑:一坨舒蕾投稿及合作:gansl

helianhealth.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yf/11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