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燕简介
中国中医泰斗,原国家卫生部第一任中医司司长吕炳奎老中医的关门弟子。中医副主任医师潍坊静康心脏瓣膜病医院院长中国中医学会分会理事先后撰写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著述有《中医验案荟萃》、《女医论荟萃》两部医著、已载入《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全国医疗系统精英录》。
刘主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三十多年、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主治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等。尤其擅长心脏瓣膜病的非手术治疗,善用中药秘制膏方调理,堪称一绝。累计观察近例心脏瓣膜病,曾亲自跟踪北京、天津两地心脏瓣膜病患者上千人,对心脏瓣膜病的非手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连的根茎。主产于四川东部者品质最佳,称川连。因其根茎多分支,形似鸡爪,故有称为鸡爪连。产于云南德钦、维西、腾冲等地者,品质稍次,称云连。野生黄连的采集很困难,产量也小。《峨嵋县志?物产》:“黄连产于山岩人所罕到之处,采者必以藤系腰,悬于岩上,自为升降,以采觅之,然亦不可多得”。
黄连是天下第一苦药,1:25万的黄连水仍有苦味。可以说是“苦闻天下”,几乎成了“苦”的代名词。黄连又是天下第一良药,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主要是指黄连而言。黄连苦寒,是中医的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重要药物。黄连是常用药物,《伤寒论》中有12方次,《金匮要略》中有7方次。有统计宋以前13部方书中,含黄连的方剂占5%,比例是相当大的。许多名医擅长使用黄连。
黄连主治心中烦,兼治心下痞、下利。所谓心中烦,主要是指精神障碍,如烦躁不安、焦虑、紧张、强迫症状、注意力不能集中,头昏头痛,甚至出现神志错乱和昏迷等,同时,患者有身体的燥热感、胸中苦闷感、心脏悸动感等,即所谓的烦热、烦闷和烦悸。与心中烦相伴的是“不得卧”,即睡眠障碍。或为入睡困难,或为多梦易醒,或为过早觉醒等。山西名医田隽认为黄连有良好的镇静、镇惊、安神的效果,对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强迫观念者,在辨证处方中加黄连10克,能明显提高疗效,消除注意力不集中后有利于提高记忆力。
黄连解毒汤(推荐剂量:黄连3~10克、黄芩6~12克、黄柏6-12克、栀子10-20克。)不仅用于急性传染病,也可以用于慢性病,尤其是目前多见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等老年病,尤其是脑血管性痴呆,应用黄连解毒汤的效果较好。
传统用于温热病以及中风昏迷的名贵成药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中也含有黄连。年12月,越南国家主席黎德英在家洗澡时突发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河内军医院抢救,病情虽有所缓解,但依然嗜睡,四肢瘫痪,一月有余,后我国应越方请求,派出医疗队,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其中包括服用安宫牛黄丸,10天后,黎德英的病情竞奇迹般地好转,出血已经大部分吸收,肢体已能动弹,双手可抬至头部,左腿可抬至膝部,并开始说话,后来说话能力恢复正常,上肢功能良好,能自行坐起,并签署文件,后来,中国医疗专家救治黎德英主席的故事不胫而走,在越南干部群众中广为传颂,他们把中国医生描绘成神医,一些人还把黎主席起死回生归功于安宫牛黄丸。不少越南代表团访华后,都要想方设法带回一两丸。黎德英夫妇也托人买回一些安宫牛黄丸放在身边备用。
黄连可治消渴,《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引《海上方》:“偶于乡野人处得治消渴丸方,神验不可言。方用麦门冬、黄连捣丸,服白羊头汁”。《名医类案》记载:“明代南安太守松江张汝弼曾患渴疾白浊,久服补肾药不效。一日遇一道人,俾服酒蒸黄连丸,其疾顿瘳。李时珍也说:“治消渴,用酒蒸黄连”。现代研究,黄连对糖尿病有效,尤其是伴有腹泻者,必效。但量应达到6克以上。葛根也有降糖作用,故葛根黄芩黄连汤为好。
黄连治烦热而悸者,心律失常患者常常有烦悸者。患者多胸闷、烦躁、睡眠障碍等。从《伤寒论》原文以及报道看,黄连所治疗的心律失常,以快速性心律失常为有效,如葛根芩连汤证为“脉促”。促有两种情况,一是脉来急促,与脉数同;二是数中有歇止。有报道口服黄连素0.3-0.5克,日3-4次,治疗室性快速心律失常50例,结果有效率为60%,显效率为40%。黄连的用量宜在5克以上。常用黄连温胆汤或黄连解毒汤。
黄连属于中医所说的苦寒药,临床应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①看舌:凡舌红坚老、舌苔薄黄或黄腻者宜。所谓坚老,为其质地苍老坚敛,舌而较干。这种舌象,称为“黄连舌”。相反,舌淡胖、苔白者不宜;②看面色:面色红或潮红,有油光,唇色红或黯红者,面色无华,贫血貌者不宜;③望神色:精神饱满,烦躁不安,恶热者宜,精神委靡者不宜;④切脉:脉多滑数或数促,如脉迟缓者,黄连应慎用。⑤问口味:服药后感觉不甚苦,尚觉爽口,药后舒适者对证;感觉药味极苦,闻气味即呕,药后呕吐者多不对证。
舌尖的中医立足科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