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的榜样平度最美护士于燕平把投诉大

这段时间,医院的好声音不断,正能量频传。

继5月11日,《青岛日报》以《爱心有时比手术刀更具有疗效》为题,报道该院护师邹维华37年的护理生涯后;5月25日,《青岛晚报》以《她把投诉大户变成最满意科室》报道该院原急诊科护士长于燕平用感恩的心对待工作、面对病人,把急诊科这个“投诉大户”变成“零投诉”标杆科室。

榜样就在咱身边。分享、转发,点赞平度最美护士于燕平。

在医院急诊科,一道墨绿色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敏捷得像一阵风。“情况稳定,可以联系病房了”“3号床的病人需要手术”“现在感觉怎么样?我看看检查报告”在急诊室里,护士长于燕平脚不沾地地巡视着需要特殊监护的病人,从急救车上接病人……一个上午,她都没有停下来喝水休息。这是于燕平的工作常态。

(《青岛晚报》版样)

5年带出零投诉科室

在多数人眼里,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于燕平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女人:小小的个子,齐耳短发,嘴角总是微微扬起,眉眼间满满都是和煦春风。这小女人很不一般,在急诊,老人们亲她,热乎乎地喊她“闺女”;同事们爱戴她,叫她“于大姐”;患者们喜欢她,甜蜜蜜地称她美女护士长;在小孩子眼里,她更是“妈妈咪呀”一样的甜宝儿阿姨。自从她年任急诊科护士长以来,急诊科这个“投诉大户”逐渐成了“零投诉”标杆科室。众所周知,医院,急诊科一般都是投诉率最高的科室,却愣是让这个清爽爽的小女子带成了青岛市“青年文明号”、青岛市院前急救先进集体。

守护无名老人洗澡买饭喂饭

年,在众多护理中层岗位竞聘中,于燕平脱颖而出,从产科进入急诊室,医院最年轻的护士长。

作为急诊科护士长,于燕平说,她最怕的就是在家里时电话响,可是怕什么往往就来什么。年2月的一天清晨,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一名意识模糊的老人躺在路边需要急救,迅速出动的同时电话通知她。接到电话,她来不及呵护正在发高烧的10岁孩子,迅速赶到急诊,查看病人的情况。

老人没有任何有效证件及联系方式,曾经做过颅脑手术,意识不清,生命体征很不稳定。在不明病因的情况下,是不能使用镇静剂的,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休克的病人很容易大小便失禁,医院的时候恶臭熏天,狼狈不堪,于燕平像往常一样挽起袖子用娴熟的动作为老人轻轻擦洗,换上干干净净的病号服。她说,无论什么样的病人都要保护他的自尊,让他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挫折。她自己出钱买来饭菜,亲自给老人鼻饲、翻身、拍背、擦脸、刮胡须、导尿……命悬一线的关口,分分秒秒那就是“生”的希望。于燕平凭借丰厚扎实的护理知识,尽早安排医护人员陪送老人入住神经外科,为老人的及时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两天后通过的协助,远医院,看到亲人得到救治,更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家属激动得流着泪,拉着于燕平的手久久不放。

于燕平常说:“医院的每一位病人,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病人感受到我们是和他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让病人相信我们怀着同样的心情在为他们的健康努力!”她就是这样把工作当成了生活,把职责站成了信仰。

孩子在家高烧独自找药吃

也就是那次急救,因为走得太急,没来得及仔细叮嘱正在发烧的孩子该怎么吃药,当时于医院参与抢救。等到她忙完病人,赶回家一开门,并没有看到孩子身影,她冲进卧室,看见孩子满脸大汗、非常虚弱地蜷缩在床上,整条被子都被汗湿透了。原来,孩子没听清妈妈说的服药剂量,自己多吃了退烧药,导致大量出汗后虚脱。孩子虚弱地告诉她,“给你和爸爸打了好多遍电话,一直打,一直打,可是、可是你们怎么都不接啊?”看着年幼孩子苍白的脸,这个“不合格”的妈妈流着泪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因为这件事,以后每当在家里电话响起孩子都会比她更紧张。可是急诊的抢救工作哪里有什么时限,所以在孩子眼里,妈妈按时下班那是很奢侈的事情,妈妈经常“爽约”是很平常的事情,因为妈妈需要陪伴很多人,很多需要救治的人。

病人出院是她最高兴的回报

多年来,于燕平带领急诊科出色地完成了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诊救治工作,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最美护士等。于燕平说:“20年,想起工作的点点滴滴,感动多过抱怨,感恩多过厌恶,我清楚地记得心跳骤停的病人被抢救成功后从ICU转出时是感激的眼神;也忘不了病人家属送来锦旗时的满脸真诚;更忘不了兄弟姐妹们奋战了通宵后,清晨交接班时异常疲惫却依然坚定的笑容!我很感恩自己做着一份能够救助他人的工作。”

(撰文:赵黎孙京信)

延伸阅读

爱心有时比手术刀更具有疗效

医院护师邹维华37年的护理生涯

(《青岛日报》版样)

深夜赶赴车祸现场抢救病人;连续12小时抢救中毒患者顾不上吃饭;自己生着病,用带着输液针的右手为特胖婴儿静脉穿刺“一针见血”;为过年不能回家的患者从自家端来饺子;从家里捎来衣服,为没有换洗衣服的患者备着;为走失在河边的智障青年更衣喂饭,并通过电视台寻找到了家人……从事医护工作37年,医院护师邹维华始终把为病人服务、为病人解除痛苦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她先后被授予第二届“平度十大杰出青年”、“平度市服务创新能手”、“平度市卫生系统优秀护士”、“平度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干就得干好,干就干一流

年,年仅17岁的邹维华从潍坊护士学校毕业后,被医院做护理工作。年被调到医院,先后在小儿科、急诊科、保健科、护理部等科室一直从事护理工作35年,医院投诉办公室。

不管是在哪个科室,邹维华都非常注重学习。

“一针见血”的过硬穿刺技术是邹维华的绝活,“在急诊科工作期间,她应急能力强,能够熟练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技术,以及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设备的使用,成功为无数例危重病人实施气管插管术,多次在救护车上成功为急产妇接生婴儿。在历次重大交通事故、重大中毒事件中,她赶赴现场,凭着精湛的技术抢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医院院长李鹏说,医院急救中心曾经接来一位病人,患者深度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心音消失,多数人认为病人获救的可能性不大,可邹维华没放弃。她立即组织人员展开抢救,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静脉用药,只用了不到30秒的时间,便顺利为患者紧急气管插管,抢救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心电图终于跳跃起生命的火花,患者有了自主呼吸,血压回升了,病人得救了。

在工作之余,她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碰到不懂的问题,愿意打破沙锅问到底。年,邹维华取得了主管护师资格证书,医院聘为主管护师职称。

事故现场,她总是冲在最前面

急诊科危重患者多、流动病人多,工作量大。在同事们眼里,邹维华虽然身体娇小,可干起工作的那股劲头,是一般男人所不能比的,有着“铁人”一般的精神。邹维华曾经带领着19名护士承担着包括院前、院内急救,急诊病人的接诊、抢救观察工作,还担负着急诊手术室、注射室、换药室和全院的中心输液工作。

“仅每月接送病人在多人次,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她带领护士们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没有一人有怨言。”李鹏说。

多年来,每当遇到一些重大危险的抢救工作,邹维华总是冲在最前面。为抢救被21吨重集装箱积压在车里的伤者叶胜全,邹维华冒着生命危险在车祸现场的深沟里,一手扶着氧气筒,一手举着吊瓶,抢救伤者;邹维华到田庄镇接一名因头外伤导致呼吸衰竭的无名氏时,她一路为其做人工呼吸,由于田间小路颠簸,她的尾骨损伤了,但她一声不吭咬牙坚持工作,没休一天病假;在抢救现场,她从血泊中将尚有心音的伤者抢出背进救护车,不顾失事在半山腰的货车随时可能翻进山沟的危险,用手扒出挤压在车里已断肢的病人。

在急诊科工作10年间,几乎天天都有“三无”(无姓名和居住地、无责任承担机构或人员、无抢救治疗经费)病人,他们没有家属,没有钱付医药费,有的甚至昏迷不醒或精神异常。对这些特殊的患者,邹维华为他们喂饭、喂水、端屎端尿,还从自家带来衣服送给患者,有时还亲自给他们买饭。

“爱心有时比手术刀更具有疗效。”邹维华说。

只要用心,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儿

年因工作需要,医院投诉办公室,担任患者投诉接待受理工作,这是个令所有人都头疼的岗位。“头疼归头疼,但只要用心,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儿。”邹维华说,“让患者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

年逾六旬的患者刘先生,胃镜检查取出的标本需要送病理科做进一步检查。早晨空腹医院做检查,检查后又饥又累,拿着标本小瓶,在医院里走来走去,也没能找到病理科。为此,刘先生怒气冲冲来到投诉办公室,医院服务不人性化,标识不清楚。邹维华连忙安抚刘先生坐下,并递上热水让他休息,问清了刘先生遇到的困难,马上找来导医将患者标本送到病理科,又向刘先生仔细说明了病理科的位置、楼层和联系电话,叮嘱他几天后取报告单,取到报告单后怎样找大夫诊断等等,使刘先生深受感动。他说道:“这个大夫真好,我发着火来的,在她这里,俺消了气。”

邹维华还把类似患者的意见建议加以汇总整理,然后将改进意见向院办公会汇报。很快,院办公会决定,在门诊楼设立病理科门诊,专门负责门诊患者标本的送检和报告单领取。

“一次,邹老师在办公室外面遇到一位蜷缩在墙角的老年女性患者,忙走上前去询问,得知该患者因拿药花光了钱,无钱吃饭也不能回家。她二话没说,从兜里掏出50元钱递给患者,说‘大姐,给你这50元钱,先吃点饭,然后买个车票回家吧’。患者望着素不相识的邹老师,眼里泛起泪花,不停地说‘你真是个好人!’”医院工作没多久的小刘告诉记者。

“护士必须要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这是南丁格尔的一句名言。从事医护工作37年来,邹维华一直以此为座右铭勉励自己。她说:“做个好心人,当一名好医护人员,我会一辈子这样去想、去做。

(撰文:宗绪昌王琳)

(本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ys/11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