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分,考试用时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中发挥着双重作用,它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又可能会因为权力过大而威胁君权,形成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皇帝是国家元首,宰相是政府首脑,没有宰相对国家的管理,皇帝就有可能江山不保;如果皇帝对宰相不信任或不重用,宰相就很难居高位。但是,君权与相权始终有划分不清的界限,因此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在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始终存在,各有消长。宰相是“百官之长”,其权力和地位是其他官僚都无法比拟的,因此相权最有可能威胁到君权,君权也时刻防范着相权。
刘基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不可抹灭的功劳,但作为朱元璋老乡的李善长被任命为丞相。而刘基却只是被封为诚意伯。这是因为刘基是一个外乡人,更重要的是,刘基对事情的判断比朱元璋还要准确。朱元璋想到的,他能想到,朱元璋没有想到的,他还是能想到。所以对于朱元璋来说,他是不会容许这样一个人在身边的,并且刘基的一些决策并非安民之策,而是权谋之策,用来搞阴谋政变十分有用。可想而知,朱元璋时时刻刻都在防范着对自己的皇位有威胁的人。
纵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宰相权力过大直接威胁皇权,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从秦朝开始的这种君主丞相制度其特征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下,同时存在着一个“常丞天子,助理万机”的丞相。废除宰相制就会解除皇权的一大威胁,皇权得到空前的增强。于是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也不许立丞相臣。罢相以后,皇帝就可以将一切大权掌握在手中,中央政府的府、部、院、寺,分理庶务,各不统属,就不必担心大权旁落了。这样,皇帝事实上兼任宰相,皇权和相权合二为一,从制度上集君权、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皇权得到高度集中。
朱元璋出身贫苦,因而最怕别人瞧不起他,怕那些投降过来的臣民武将对他不服,又怕那些跟他南征北战的战友们对他不忠,还怕那些有知识的儒士们不肯为他所用,这种自卑心理始终伴随着他,他几乎无时无刻不与之抗争。尤其是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权力越高,就越想牢牢掌握大权,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他绝不允许人们染指皇权,这种背景和复杂的心理激化了他与丞相、功臣之间的矛盾。胡惟庸作为明朝的宰相,和朱元璋之间肯定会存在一定的矛盾。后来,朱元璋察觉了胡惟庸的不忠,还听说胡惟庸有夺权阴谋而做出强烈反应。朱元璋以奸党一案,杀宰相胡惟庸,前后牵连至死者,凡两万余人。与此同时,朱元璋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
1、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对皇帝来说,宰相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辅佐皇帝,另一方面权力过大的话也可能威胁君权。
B、宰相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若没有宰相对国家的管理,皇帝就有可能丢江山。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过程的始终。
C.由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一直存在,此消彼长,因而君权与相权始终有划分不清的界限。
D、相权最有可能威胁到君权,君权要时刻防范着相权,因为在百官中宰相的权力最大、地位最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基不被朱元璋重用的原因是他是一个外乡人,而且功高震主,对事情的判断比朱元璋还要准确。
B、宰相制度的废除解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皇帝就可以将一切大权掌握在手中,从而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
C、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是釜底抽薪的做法,为皇权相权之争画上句号,消除了权臣得以产生的制度基础。
D、作为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君主丞相制度,开始于秦朝,到朱元璋时代正式废除,历时至少一千五百年,废除丞相制度使皇权得到了高度集中。
3、下列对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宰相的权力和地位是其他官僚都无法比拟的,相权最有可能威胁到君权。
B、宰相“常丞天子,助理万机”,对皇权有制约作用,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C、朱元璋有强烈的自卑心理和极强的权力欲,并且对大臣极为猜忌。
D、宰相胡惟庸和朱元璋之间存在矛盾,朱元璋觉察到胡惟庸对他不忠,并且发现胡惟庸有夺权的阴谋。
二、文学类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卫生餐厅
(美)约翰·爱伦
“来两只嫩煮鸡蛋,一客家常油炸土豆条,一块乌饭浆果松饼,再加咖啡和鲜桔汁。我吩咐卫生餐厅的侍者,慢跑后的我感到饥肠辘辘。
我刚打开报纸,咖啡就端上来了。“请用咖啡,”侍者说。“不过,对不起。我们的立法当局坚持要我们提醒顾客,每天喝三杯以上的咖啡有可能增加得中风和膀胱癌的危险。虽然这是除去了咖啡因的,但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仍要求我们说明,提取过程中或许还残留了微量的致癌可溶物。”这才给我的杯子斟上。
侍者端着我叫的早点回来时,报纸差不多看完了第一版。
“您的鸡蛋,”侍者说,“如果不煮透,就可能含有沙门氏菌,会引起食物中毒。蛋黄中有大量的胆固醇,它有诱发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的主要潜在危险。美国心血管外科医生协会主张每星期至多只吃四个鸡蛋,吸烟者和身体超重十磅者尤应如此。”
我的胃感到一阵不舒服。
“马铃薯,”侍者继续着,“皮上的青色斑块有可能含有一种叫龙葵的生物碱毒素,《内科医生参考手册》上说龙葵碱会引起呕吐、腹泻、恶心。不过放心,您用的土豆是仔细地去了皮的,我们的供应商还答应,如有不良后果,他们将承担一切责任。”
“但愿这‘不良后果’别降临到我头上。”我想。
“松饼含有丰富的面粉、鸡蛋和黄油,还有乌饭浆果和低钠调味粉,唯独缺少纤维素。营养研究所警告说低纤维饮食会增加胃癌和肠癌的危险。饮食指导中心说面粉可能受到杀真菌剂和灭鼠剂的污染,可能含有微量的麦角素,它能引起幻觉、惊厥和动脉痉挛。”
顿时,我觉得焦黄松脆的松饼诱人的香味变得十分可疑了。
“黄油是高胆固醇食品,卫生部忠告近亲患心脏病的人限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我们的乌饭浆果来自缅因州,从未施过化肥和杀虫剂。但美国地质调查队有报告说许多缅因州的浆果长在花岗岩地区,而花岗岩常常含有放射性物质铀、镭和氡气。”
我立刻想起了切尔诺贝利事故幸存者头发脱落的不雅观之状。
“最后,烘焙的麦粉中含有硫酸铝钠盐,研究者认为铝元素可能是早老性痴呆症的罪魁祸首。”侍者说罢便离去了,令人肃然起敬的营养科普也许结束了。
侍者很快回来了,带着一只罐子。“我还记得说明,我们的鲜桔汁是早上六点前榨的,现在是8:30正。食物和药品管理局与司法部正在指控一家餐馆,因为它把放了三四小时的桔汁说成是新榨的。在那个案子裁决前,我们的律师要求我们从每一个订了类似食品的顾客那儿弄一份放弃追究声明书。”
我填写了他递过来的表格,侍者用回形针把它附在账单上。在我伸手取杯子时,侍者又拦住了。“还有一件事”,侍者说,“消费安全组织认定您使用的叉子太尖太锋利,必须小心使用。
“好,祝您胃口好。”侍者终于走开了,艾德沃德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拨拉着已是冷冰冰的那份早餐,胃口彻底倒了。哦!上帝!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中“我”因为早晨慢跑锻炼后感到饥饿,走进餐厅点了早点,透露出“我”想尽快获得食物填饱肚子的意愿。
B、当“我”听完侍者对鸡蛋的介绍,胃里感到一阵不舒服,已经饥肠辘辘的肚子有痉挛的感觉,是长时间没有进食的饥饿感所致。
C、侍者介绍《内科医生参考手册》上的提示,以及土豆供应商的承诺等都是为了显示美国社会食品法律的健全和食品安全形势堪忧。
D、对于普通大众并不太了解的饮食卫生与健康保健常识,侍者掌握全面,介绍细致,专业精神让人佩服。
E、小说通过对话形式层层展开,十分详细的记录侍者的告诫和提醒,通过“我”对此的态度反映小说的主题。
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中侍者的形象特点(4分)
6、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7-9题
欧洲“梵高年”的追思
沈大力
今岁欧洲“梵高年”,被定为年“欧洲文化之都”的比利时蒙斯市成了后人追思一位年前遭弃置者的殿堂。
年,梵高16岁在海牙一家画廊当学徒,为人卖画。他拒绝把艺术当成商品的时尚,转而到比利时南部蒙斯地区的博里纳日煤矿,承担传播“福音”的神圣使命。年,他写信给弟弟泰奥,表示自己非常愿意在那边当福音传道士,说:“矿工们不见天日,在狭窄黑暗的矿道中弯腰屈背,冒着重重危险,很值得尊重和同情。”这时,梵高觉得教区分配给自己的住房“过于奢侈”,情愿跟矿工一起睡麦秸,共劳苦,甚至下到矿坑底层。
一次瓦斯爆炸,梵高也去抢救重度烧伤的矿工。记者路易·彼耶拉尔在《文森特·梵高的悲惨生涯》一书里记载:“爆炸后,文森特忘我地救扶多名被烧伤的矿工。他将自己的内衣撕破,包扎他们的伤口”。牧师蓬特见证道:“文森特觉得自己应当仿效最早一批基督徒,牺牲自身的一切。他愿意比受教化的大多数矿工更穷。荷兰人讲究清洁,可他不施肥皂,对使用这一‘奢侈品’有负疚感。梵高虽然没有浑身煤黑,但日常脸色显得要比矿工更埋汰。他沉浸在自己出世的理想里,不屑顾及外貌细节”。荒诞的是,布鲁塞尔基督教区经视察,宣布梵高“过于深入”矿工生活,超出宣教者的神职,决定取消他的传道资格,使热忱满怀的年轻人沮丧万分。
然而,正是这段时期,梵高足迹遍及蒙斯矿区,挥笔画了大量“煤黑子”的现实生活场景和乡野农活画作。今日上流社会将梵高画幅装饰精神贵族沙龙时,往往漠视这一面。实际上,梵高由于画作的“庶民色调”,始终遭受冷遇,生时仅脱手了《红色葡萄园》一幅画,还是由弟弟向人求情办妥的。《向日葵》《星夜》《鸢尾》等名作在他死后才一幅幅以“金价”拍卖,为趋附风雅者竞相收藏。与蒙斯时代气息相呼应,巴黎奥赛博物馆以《梵高与阿赫铎,被社会逼迫自尽者》的醒目标题组织梵高作品回顾展,出示戏剧家安托南·阿赫铎的论断:“梵高系因社会压制真理,无法忍受囚笼而自戕的”。阿赫铎肯定,梵高画出“欢乐的艳阳”,以“风暴般的火焰”映照着另一个寰宇。
阿赫铎的激烈反应始于年2月。当时,他去巴黎“桔园博物馆”看梵高的绘画,回来一口气喷吐出了轰动画坛的檄文:《梵高,被社会逼迫自尽者》。回味自己看画家作品时的起伏心潮。阿赫铎驳斥贝尔说梵高“疯癫”的诊断,愤愤地说:“否!梵高并非癫狂。他的画幅是古希腊火硝,一颗颗原子弹”。阿赫铎强调,梵高的狂躁系由社会对艺术家蔑视,不容人发送真理之声所致。他声言:俗世惧怕梵高思想的闪光,视其为痴迷妖孽,必欲驱除,将他在风华正茂时逼死。
阿赫铎表示,与其他大艺术家比较起来,他更喜欢卑贱可怜的梵高。因为,梵高作品的色泽与光彩辉映出纯洁的自然美,是一种风暴般的光焰。且看《烧野草的农夫》、《田野的郁金香》、《午睡》、《麦田鸢尾》等;一桢桢精彩画幅耀眼,散发大自然与生命的气息。
蒙斯美术馆展出梵高在博里纳日的素描和水彩画,以及他年写给弟弟泰奥的几百封信札,其中说:“我拿着木炭条和排笔,在各处随心作画。博里纳日矿区跟年代久远的威尼斯一般,风景别致”。这一切表明,梵高是从蒙斯博里纳日矿区开始他绘画生涯的,故蒙斯现今引以为荣。这也是年“欧洲文化之都”应尽的天职。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年是梵高年,比利时的蒙斯市之所以被定为年“欧洲文化之都”,是因为梵高正是在该处开始自己的绘画生涯。
B、梵高对矿区的工人们的传道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甚至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矿工,这使得教区不满,从而取消他的传道资格。
C、面对世俗社会的“囚笼”,梵高坚持用自己的艺术风格进行“癫狂”般的抗争,最后无法,只得悲剧般的自戕。
D、阿赫铎不喜欢其他的大艺术家,而喜欢梵高的原因是梵高作品的色泽与光彩辉映出纯洁的自然美,是一种风暴般的光焰。
8、梵高的画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9、为什么梵高值得被后人追思?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继恩,陕州陕人。周显德中为内班高品。太祖召见,赐名。累为内侍行首。
雍熙中,王师克云、朔,命继恩率师屯易州。自岐沟关、君子馆败绩之后,河朔诸路为契丹所扰,城垒多圮。四年,继恩按行增筑之。改皇城使。
李顺乱成都,命为剑南两川招安使,率兵讨之。军事委其制置,不从中覆。管内诸州系囚,非十恶正赃,悉得以便宜决遣。四月,继恩由小剑门路入研石砦破贼,斩首五百级,贼众望风奔走,杀戮溺死者不可胜计。获顺及铠甲、僭伪服用甚众。
朝议赏功,中书欲除宣徽使。太宗曰:“朕读前代史书,不欲令宦官预政事。宣徽使,执政之渐也,止可授以他官。”宰相力言继恩有大功,非此任无足以为赏典。上怒,深责相臣。继恩握重兵,久留成都,转饷不给,专以宴饮为务。每出入,前后奏音乐。又令骑兵执博局棋枰自随,威振郡县。仆使辈用事恣横,纵所部剽掠子女金帛,军士亦无斗志。州县有复陷者。
继恩初事太祖,特承恩顾。太宗忠之,自是宠遇莫比。喜结党邀名誉,乘间或敢言荐外朝臣,由是士大夫之轻薄好进者从之交往,每以多宝院僧舍为期。有潘阆者能诗咏,卖药京师,继恩荐之,召见,赐进士第。
及真宗初,继恩益豪横,颇欺罔,漏泄机事,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缄题往来,多请托,至有连宫禁者。素与胡旦善,时将加恩,密诿其为褒辞。又士人诗颂盈门。上恶其朋结黜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籍没赀产诏中外臣僚曾与继恩交识及通书尺者自首不问。
咸平二年,卒于贬所,遣使将其家属还京师,假官舍处之。四年,听归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恶其朋结/黜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籍没赀产/诏中外臣僚曾与继恩交识及通书尺者/自首不问
B、上恶其朋结/黜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籍没赀产/诏中外臣僚曾/与继恩交识及通书尺者自首不问
C、上恶其朋结/黜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籍没赀产诏中/外臣僚曾与继恩交识及通书尺者自首/不问
D、上恶其朋结/黜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籍没赀产/诏中外臣僚/曾与继恩交识及通书尺者自首/不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太宗,这些称谓是古代帝王谥号,一般是开国皇帝称谓高祖、世祖等,第二代称太宗等。如汉高祖刘邦。
B、“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僭”,是指享用与自己身份地位不相等的礼仪仪仗,“伪”是不符合正统的意思。
C、“朕”,意思是“我”,在秦代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自秦始皇开始,成为用于皇帝自称时的专用字,以后沿袭下来。
D、“路”,宋时行政区域名,如“烽火扬州路”;“宫禁”是帝王和王后居住的地方,借指帝王后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继恩领兵打仗,富于谋略。驻屯易州的时候,他修补了被敌人毁坏的城墙堡垒;讨伐李顺时,又出奇兵,夺取了成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B、王继恩虽是宦官,但几代皇帝对他都宠爱有加,太祖赐名,太宗给予他与战功相等的官职,真宗给予非常的宠遇,荣耀一时。
C、王继恩贪图富贵,纵情享乐。在成都出行时,前后吹奏音乐,沉迷于享乐,他的奴仆、下属们放纵不法,军纪也非常混乱。
D、王继恩接受请托,结党营私。即使在京城卖药的,他也敢向皇帝举荐;暗中让人为自己写赞词,欺上瞒下,泄露朝廷机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管内诸州系囚,非十恶正赃,悉得以便宜决遣。
(2)喜结党邀名誉,乘间或敢言荐外朝臣,由是士大夫之轻薄好进者从之交往,每以多宝院僧舍为期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5题。(10分)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元)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
14.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实写的手法。
C.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
D.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15.作品末尾三句化用宋词人秦观的《满庭芳》的诗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描写的小石潭虽然环境景物幽美静穆,但氛围过于冷清,让人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久留。
(2)《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短短数字,便刻画出氓看起来忠厚老实的形象。
(3)《离骚》里屈原面对背直追曲的时代虽然感到忧郁苦闷、走投无路,却也表示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了他不愿苟合取容的高尚情操。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A.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B.据美国能源信息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全国商业原油库存增加万桶,上周美国日均原油产量增加3.7万桶。
C.这个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草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如果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
D.年9月召开的G20杭州峰会邀请了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出席,G20杭州峰会也成为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代表性最广泛的一次峰会。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我们是几十年患难与共的朋友,他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不管什么事我都要鼎力相助。
②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在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③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④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⑤这座沿海城市自从被列为经济开发区之后,一时华盖云集,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
⑥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A.②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⑤D.①④⑥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3分)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
A.⑤②①③④B.⑤④②③①C.④②①⑤③D.④⑤①③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该大学的生物学家在长年的野外科研活动中发现,蚂蚁常常会冒着生命危险救援同伴,不过,他们也发现,①,这种态度的差异可能与蚁群的生存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最热心的救援者通常是那些生活在松软的沙土中、习惯单独外出觅食的蚂蚁。由于②,所以遇到其他蚂蚁受困,更乐于相助。与之相反,那些生活环境相对安全、天敌较少的蚂蚁,比如以坚硬紧实土壤为栖息地的蚂蚁,因为自身不容易陷入险境,所以③。但它们的冷漠也仅限于袖手旁观而已,并不会对家门口受困的外来蚂蚁进行攻击。
21、下面为近几年来我国国民不同阅读方式的调查统计表,阅读后按要求答题。(6分)
年份
网上阅读
手机阅读
电子书阅读
纸质阅读
年
30.1%
29.0%
3.9%
36.1%
年
31.4%
31.8%
4.0%
32.8%
年
32.9%
33.6%
4.1%
29.4%
年
34.6%
36.1%
4.2%
27.1%
请简要概括我国国民阅读方式的变化,并就这种变化谈两点看法。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近日,在北京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猛兽区,一辆自驾游轿车突然在老虎园区停下,一年轻女子擅自下车来开司机插门的瞬间,被躲藏在附近的老虎袭击,随后母亲为救女儿,不顾一切下车冲了过去,园区救险车及时赶到,但为时已晚,其中母亲被老虎咬死,女儿受重伤。
该园规定,游客在游园前,必须先行跟园方签订《自驾车入园游览车损责任协议书》,内容包括“本园内散放的动物均属于野生动物,具有相当的野性”;“进入园区必须关好、锁好车门车窗,禁止投喂食物,严禁下车”。猛兽区内的警示语随处可见,广播时时告知相关事项。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做出你的选择和权衡,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安庆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C。因果倒置
2、A。列举原因不全。
3、D。不是“发现”,而是“听说”。
4、A、E(每对一点得两分)
5、(1)机械教条,不知变通,
(2)、呆板冷漠,推卸责任。(意思对即可得分,每点两分。答忠于职守、敬业负责、知识丰富也可酌情给分)。
6、(1)反胃、祈愿。“我”的胃感到一阵不舒服,但愿这‘不良后果’别降临到我头上。
(2)疑虑、惊恐。觉得焦黄松脆的松饼诱人的香味变得十分可疑了,立刻想起了切尔诺贝利事故幸存者头发脱落的不雅观之状。
(3)无味、无奈。侍者终于走开了,“我”拨拉着已是冷冰冰的那份早餐,胃口彻底倒了,终于松了一口气。
7、D。“不喜欢其他的艺术家”错。原文说“更喜欢卑贱可怜的梵高”。
8、(1)、有庶民色调;(2)、表现出作者的狂躁;(3)、有自然与生命的气息。(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9、(1)他深入矿区生活,向矿工传道、施救时所表现出来的悲悯情怀与忠于自己理想的奉献精神,值得后人追思。
(2)他拒绝把艺术当成商品,且艺术应白癜风的发病原因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