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历史以来,人类便不断寻求各种减轻焦虑、恢复平静、缓解失眠的方法,并通过宗教仪式、冥想、心理治疗以及各种化学物质来达成所愿。
随着医学的长足进步,人们更加了解如何用药物来操纵我们的情绪。
镇静类药物(安眠药)的历史
能影响精神和情绪的这类药物,称为「精神药物」,包括镇静剂、抗抑郁剂和兴奋剂,它们都会对大脑产生影响。
我们的大脑是身体中被了解最少的部位,大脑与精神的关系是复杂而有争议。没有人会否认心脏病、传染病、癌症以及疼痛的真实性,或是怀疑缓解或治愈这些疾病的药物开发背后的科学道理。
但对于作用于精神疾病的药物,情况就有些不同了。开发、制造和使用对精神产生作用的药物是当今医学界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
镇静药物的现代药理学,始于18世纪中叶合成出的「水合氯醛」,接着是19世纪初合成的「巴比妥」。
巴比妥类药物跟早期的镇静剂一样,有致命的副作用,高剂量使用会抑制呼吸,因此造成了很多起自杀和意外死亡事件。
到了年,人类合成出第一个苯二氮?类化合物,改变了这种情况。
人们很快发现苯二氮?类药物的妙用:它可以降低焦虑,却不会使人过于昏沉,最重要的是,它不会过度抑制呼吸。
由于苯二氮?类药物相对安全、有效和适应症广泛,已成为世界上最常用的处方药。
没有绝对不会依赖的安眠药
能够治疗失眠的药物有多种,最「理想」的催眠药是:
能促进睡眠,又不会引起睡眠方式的改变;
不会造成白天的困倦感和焦虑;
与其它药物没有药物相互作用;
长期使用不引起依赖,停药时不会产生失眠。
但不幸的是,所有的镇静药物,只要经过几周或更长时间的足量使用,都会产生耐受性。
耐受性会导致戒断反应,俗称「脱瘾症状」,是我们的大脑和身体通过抵消药物的作用来补偿药物存在的尝试。
在用药阶段,这种补偿被掩盖了;一旦停止服药,补偿机理就会以「脱瘾症状」表现出来。
耐受性和脱瘾症状,都可能促使服药者增加药物使用量。
失眠了不一定要吃药
总地来说,大多数的失眠和焦虑,往往不需特别的药物治疗就能好转;如果所用的药物治疗不适合长期使用,那么就需要寻找其他的解决办法。
在失眠障碍中,采用简单的「睡眠卫生」措施常常就能达到目的:
每天早晨在同一时间起床,即使是在周末;
睡前避免喝酒、吃过量的食物和咖啡因;
改变睡眠环境,让睡眠舒适。
医院心理科的专科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为您选择合适的治疗。因此,失眠了不要急着买药吃,先去看医生吧!
为什么有的人药越吃越多?
苯二氮?类与巴比妥类药物就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使用不当,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并导致戒断症状。
耐受性意味着,使用者需要服用更多的药物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而脱瘾症状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多的药物来阻止不愉快症状的出现。
但增加药物的使用量本身又会形成更大的耐受性和脱瘾症状,因为大脑会更加努力地校正药物引起的失衡。
就这样,逐渐地,使用者便掉入了恶性循环。
由药物、使用者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的这种复杂现象就是「药物的依赖性」。
它通过身体和心理微妙的混合作用,最终形成了一种「药物强迫症」,使用者的生命开始卷入寻找药物的行为之中。
哪些人更容易依赖安眠药?
人们对药物的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
有些患者在使用治疗剂量的镇静催眠药物相当长的时间也不会出现药物耐受性;而有些患者在连续使用镇静催眠药物3周以上,当突然中断治疗时,就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症状,焦虑、严重的失眠、肢体颤抖。特别是心理上有抑郁情绪、心理防御机制比较强、轻微社会功能受损的患者,更容易产生依赖。
剂量高、用药时间长,也容易造成依赖。为了解除这些不舒适感,人们常常会再次服用这些药物。
人体对苯二氮?类药物会产生相当程度的耐受性,使用剂量必须逐步提高,停药后的戒断期也会相应延长。
除此之外,苯二氮?类药物还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因此可能会让大脑无法记忆及吸收新的讯息。同时,苯二氮?类药物若与其他镇静药物并用,可能会抑制呼吸而发生生命危险。
基于这种情况,研究者已经开发出负面影响小于一般苯二氮?类药物的新药物,相对比较不会影响大脑的补偿系统。新药物在人体内的寿命很短,药效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会减弱,因此认为不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具体的选药方案,需要咨询精神专科医生。
安眠药吃了还能停吗?
服用镇静药物,是否能够成功停药与患者以前的药物使用模式、失眠的严重程度、停药计划和患者的个性特征等因素有关。
其实,只要遵医嘱,有计划的进行停药,还是不会产生依赖的。
一般的停药计划是怎样呢?回复「停药」,了解详细措施。最后,成功地停药以后,如果能接受定期的随访观察,有助于预防复发。
责任编辑:丁若水
图片来源:Pixabay.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好白癜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