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失眠是枕头之上无尽的流浪。的确,失眠是困扰着我们现代人的一大问题。白天忙忙碌碌一整天,晚上在床上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的确是一种无奈的折磨。很多人这个时候会选择吃个安眠/安神的药,帮助自己早入梦乡。可是安神药和安眠药真的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其中的区别,且听我一一道来···
中医把失眠叫做“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心藏神,主神志。肝藏魂,主疏泄,性喜条达。这类病症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有实,且虚多实少。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根据药物来源以及应用特点不同。
安神药是以指以安神定志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心神不宁的药物。其作用机理是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平调脏腑间阴阳失调而达到安神的目的。安神药可分为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两类。重镇安神药主要是质地沉重的矿石类物质,如朱砂、磁石、龙牡、琥珀等,多用于惊痫发狂、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等阳气躁动、心神不安之实证;且部分药无兼有平肝潜阳作用,可用于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养心安神主要为植物类种子、种仁药,如酸枣仁、合欢皮、丹参、茯神、柏子仁等,具有滋养心肝,养阴补血等作用,用于阴血不足、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所致的心悸怔仲、虚烦不眠、健忘多梦等神志不安属虚证。常见的安神中成药有安神补脑液、养血安神丸、枣仁安神液等。相对于安眠药来说,安神药副作用较少,有的可以根据医嘱长期服用。
安眠药是适用于急性心理应激和躯体疾病引起的暂时性失眠,或者用于重症精神病的睡眠障碍。第一代镇静催眠药物包括巴比妥类、水合氯醛、三溴合剂和羟嗪(安泰乐)等;第二代镇静催眠药物主要是指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这一类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其中地西泮(安定)曾经是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第三代催眠药物有佐匹克隆、唑吡坦和扎来普隆。安眠药是比较容产生依懒性,必须严格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产生对药物的依赖,因此不宜长期用药,但也不宜骤停,要逐渐减量。
一般来说短暂的失眠、多梦等多与精神因素有关,药物治疗只是一个方面。所以还舒畅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情,并加强体育锻炼,饮食当以清淡为主,晚餐切勿吃的太饱(胃不和则卧不安)。绝对不要单纯靠药物,而不注重精神治疗和饮食、生活起居的调理,从而影响疗效。
中医的核心是“天人合一”,人生存在大自然中,既要保持自身的规律,又要顺应宇宙的规律。从小的方面来说,天人合一就是指导我们生活在自然中,怎样求得平衡,怎样拥有健康。只有调和情志,五脏和谐,饮食合理,根据四季节气变化,才能达到健康养生。
本期有彩蛋:在本文章留言,并且留言得到赞最多的人有“彩蛋*中药礼包”奖励!!!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请伸出您的大拇指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