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更深的阅读!
作品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唐·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城西陂泛舟(即渼陂)(唐·杜甫)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赠田九判官(唐·杜甫)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入,独能无意向渔樵。
赠献纳使(一本无使字)起居田舍人(澄)(唐·杜甫)
献纳司存雨露边,地分清切任才贤。
舍人退食收封事,宫女开函近御筵。
晓漏追飞青琐闼,晴窗点检白云篇。
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腊日(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紫宸殿退朝口号(唐·杜甫)
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
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
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曲江二首其一(唐·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曲江二首其二(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曲江对酒(唐·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春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曲江对(一作值)雨(唐·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唐·杜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唐·杜甫)
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
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
云近蓬莱常好色,雪残鳷鹊亦多时。
侍臣缓步归青琐,退食从容出每迟。
题省中院壁(一本无院字)(唐·杜甫)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
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腐儒衰晚谬通籍,退食迟回违寸心。
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唐·杜甫)
雀啄江头黄柳花,鵁鶄鸂鶒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尊恋物华。
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
丈人文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唐·杜甫)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唐·杜甫)
不见旻公三十年,对书寄与泪潺湲。
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
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
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
题郑县亭子(唐·杜甫)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
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
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
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其一(唐·杜甫)
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鹓行。
欲知趋走伤心地,正想氛氲满眼香。
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著衣裳。
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其二(唐·杜甫)
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
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
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
孤城此日堪肠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卜居(唐·杜甫)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有客(一作宾至)(唐·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狂夫(唐·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堂成(唐·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进艇(唐·杜甫)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所思(唐·杜甫)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俎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江村(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野老(唐·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南邻(唐·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不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恨别(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唐·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暮登四(一作西)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客至(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江上值(一作置)水如海势聊短述(唐·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寄杜位(唐·杜甫)
近闻宽法离新州,想见怀归尚百忧。
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
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
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唐·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唐·杜甫)
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
江鹳巧当幽径浴,邻鸡还过短墙来。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
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其一(唐·杜甫)
伐竹为桥结构同,褰裳不涉往来通。
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
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
野人送朱樱(唐·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题桃树(唐·杜甫)
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
高秋总喂贫人实,来岁还舒满眼花。
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
寡妻群盗非今日,天下车书正一家。
严中丞枉驾见过(唐·杜甫)
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
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
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
寂寞江天云雾里,何人道有少微星。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年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荅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唐·杜甫)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唐·杜甫)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徵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秋尽(唐·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野望(唐·杜甫)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送路六侍御入朝(唐·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唐·杜甫)
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阁迥添愁。
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诸天合在藤萝外,昏黑应须到上头。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得开字)(唐·杜甫)
大家东征逐子回,风生洲渚锦帆开。
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
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日(唐·杜甫)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章梓州(一作使君)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唐·杜甫)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盘锦席高云凉。
主人送客何所作,行酒赋诗殊未央。
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
预传籍籍新京尹,青史无劳数赵张。
奉待严大夫(唐·杜甫)
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
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回。
欲辞巴徼啼莺合,远下旌门去鹢催。
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
奉寄高常侍(唐·杜甫)
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啻过。
今日朝廷须汲黯,中原将帅忆廉颇。
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
奉寄章十侍御(唐·杜甫)
淮海维扬一俊人,金章紫绶照青春。
指麾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
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
朝觐从容问幽仄,勿云江汉有垂纶。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唐·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奉寄别马巴州(唐·杜甫)
勋业终归马伏波,功曹非复汉萧何。
扁舟系缆沙边久,南国浮云水上多。
独把鱼竿终远去,难随鸟翼一相过。
知君未爱春湖色,兴在骊驹白玉珂。
滕王(元婴)亭子(唐·杜甫)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脩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玉台观(原注:滕王造)(唐·杜甫)
中天积翠玉台遥,上帝高居绛节朝。
遂有冯夷来击鼓,始知嬴女善吹箫。
江光隐见鼋鼍窟,石势参差乌鹊桥。
更肯红颜生羽翼,便应黄发老渔樵。
登楼(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唐·杜甫)
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
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
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
宿府(唐·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拨闷(一作赠严二别驾)(唐·杜甫)
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
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消愁定几巡。
长年三老遥怜汝,棙柁开头捷有神。
已办青钱防雇直,当令美味入吾唇。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唐·杜甫)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唐·杜甫)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三(唐·杜甫)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
他日一杯难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
立春(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寄常徵君(唐·杜甫)
白水青山空复春,徵君晚节傍风尘。
楚妃堂上色殊众,海鹤阶前鸣向人。
万事纠纷犹绝粒,一官羁绊实藏身。
开州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毒热新。
雨不绝(唐·杜甫)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应虑老夫见泥雨怯出必愆佳期走笔戏简(唐·杜甫)
江阁要宾许马迎,午时起坐自天明。
浮云不负青春色,细雨何孤白帝城。
身过花间沾湿好,醉于马上往来轻。
虚疑皓首冲泥怯,实少银鞍傍险行。
阁夜(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示獠奴阿段(唐·杜甫)
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袅袅细泉分。
郡人入夜争馀沥,竖子寻源独不闻。
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
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
秋兴八首其一(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其二(唐·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秋兴八首其三(唐·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汎汎,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秋兴八首其四(唐·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秋兴八首其五(唐·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秋兴八首其六(唐·杜甫)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秋兴八首其七(唐·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秋兴八首其八(唐·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皇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綵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唐·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唐·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唐·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诸将五首其一(唐·杜甫)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诸将五首其二(唐·杜甫)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荅升平。
诸将五首其三(唐·杜甫)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诸将五首其四(唐·杜甫)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诸将五首其五(唐·杜甫)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夜(一作秋夜客舍)(唐·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返照(唐·杜甫)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
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
九日五首其一(唐·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
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小至(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览物(一作峡中览物)(唐·杜甫)
曾为掾吏趋三辅,忆在潼关诗兴多。
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
舟中得病移衾枕,洞口经春长薜萝。
形胜有馀风土恶,几时回首一高歌。
即事(唐·杜甫)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即事(一作天畔)(唐·杜甫)
天畔群山孤草亭,江中风浪雨冥冥。
一双白鱼不受钓,三寸黄甘犹自青。
多病马卿无日起,穷途阮籍几时醒。
未闻细柳散金甲,肠断秦川流浊泾。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一(唐·杜甫)
汝迎妻子达荆州,消息真传解我忧。
鸿雁影来连峡内,鹡鸰飞急到沙头。
峣关险路今虚远,禹凿寒江正稳流。
朱绂即当随彩鹢,青春不假报黄牛。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唐·杜甫)
马度秦关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
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
剩欲提携如意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三(唐·杜甫)
庾信罗含俱有宅,春来秋去作谁家。
短墙若在从残草,乔木如存可假花。
卜筑应同蒋诩径,为园须似邵平瓜。
比年病酒开涓滴,弟劝兄酬何怨嗟。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一(唐·杜甫)
高栋曾轩已自凉,秋风此日洒衣裳。
翛然欲下阴山雪,不去非无汉署香。
绝辟过云开锦绣,疏松夹水奏笙簧。
看君宜著王乔履,真赐还疑出尚方。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二(唐·杜甫)
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
可怜宾客尽倾盖,何处老翁来赋诗。
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
简吴郎司法(唐·杜甫)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
古堂本买藉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
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
却为姻娅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又呈吴郎(唐·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祗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徵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送李八秘(一作校)书赴杜相公幕(唐·杜甫)
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
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即杜鸿渐)朝谒(唐·杜甫)
令弟尚为苍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
比来相国兼安蜀,归赴朝廷已入秦。
舍舟策马论兵地,拖玉腰金报主身。
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
见萤火(唐·杜甫)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
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
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
苍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
吹笛(唐·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鶱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一本有二字)诗其一(唐·杜甫)
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
在野只教心力破,千人何事网罗求。
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韝。
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鶱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一本有二字)诗其二(唐·杜甫)
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正翮抟风超紫塞,立冬几夜宿阳台。
虞罗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
万里寒空祗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才。
人日二首其二(唐·杜甫)
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
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
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
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马佐(唐·杜甫)
中丞问俗画熊频,爱弟传书彩鹢新。
迁转五州防禦使,起居八座太夫人。
楚宫腊送荆门水,白帝云偷碧海春。
报与惠连诗不惜,知吾斑鬓总如银。
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中有脱字)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审)前湖(唐·杜甫)
郊扉俗远长幽寂,野水春来更接连。
锦席淹留还出浦,葛巾欹侧未回船。
尊当霞绮轻初散,棹拂荷珠碎却圆。
不但习池归酩酊,君看郑谷去夤缘。
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之芳)(唐·杜甫)
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何须气郁蒸。
大水淼茫炎海接,奇峰硉兀火云升。
思沾道暍黄梅雨,敢望宫恩玉井冰。
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
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唐·杜甫)
楼上炎天冰雪生,高飞燕雀贺新成。
碧窗宿雾濛濛湿,朱栱浮云细细轻。
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馀清。
自公多暇延参佐,江汉风流万古情。
又作此奉卫公(唐·杜甫)
西北楼成雄楚都,远开山岳散江湖。
二仪清浊还高下,三伏炎蒸定有无。
推毂几年唯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
白头授简焉能赋,愧似相如为大夫。
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唐·杜甫)
逍遥公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
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
时危兵甲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
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留别公安太易沙门(唐·杜甫)
隐居欲就庐山远,丽藻初逢休上人。
数问舟航留制作,长开箧笥拟心神。
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先蹋炉峰置兰若,徐飞锡杖出风尘。
长沙送李十一(衔)(唐·杜甫)
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燕子来舟中作(唐·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常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君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小寒食舟中作(唐·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清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赠韦七赞善(唐·杜甫)
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
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
洞庭春色悲公子,虾菜忘归范蠡船。
酬郭十五受判官(唐·杜甫)
才微岁老尚虚名,卧病江湖春复生。
药裹关心诗总废,花枝照眼句还成。
只同燕石能星陨,自得隋珠觉夜明。
乔口橘洲风浪促,系帆何惜片时程。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唐·杜甫)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大剧乾。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惟吾最爱清狂客,百遍向看意未阑。
又送(唐·杜甫)
双峰寂寂对春台,万竹青青照客杯。
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怅望近人开。
同舟昨日何由得,并马今朝未拟回。
直到绵州始分首,江边树里共谁来。
年谱
玄宗时期
(公元——公元年)
玄宗先天元年,壬子(公元年)。杜甫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祖籍湖北襄阳。
玄宗开元五年,丁巳(公元年),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开元六年,戊午(公元年),七岁。始作诗文。
玄宗开元八年,庚申(公元年),杜甫九岁。始习大字。开元十三年,乙丑(公元年),十四岁。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开元十四年,丙寅(公元年),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开元十八年,庚午(公元年),十九岁。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开元十九,辛未(公元年),二十岁。游吴越。
开元二十年,壬申(公元年),二十一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一年,癸酉(公元年),二十二岁。游吴越。
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公元年),二十三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年),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开元二十四年,丙子(公元年),二十五岁。游齐赵。交苏源明。
开元二十五年,丁丑(公元年),二十六岁。游齐赵。
开元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年),二十七岁。游齐赵。
开元二十七年,己卯(公元年),二十八岁。游齐赵。
开元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年),二十九岁。游齐赵。
开元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年),三十岁。归东都。筑陆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年),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
天宝二年,癸未(公元年),三十二岁。在东都。
天宝三年,甲申(公元年),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月,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天宝四载,乙酉(公元年),三十四岁。再游齐﹑鲁。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旋暂如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天宝五年,丙戌(公元年),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天宝六年,丁亥(公元年),三十六岁。在长安。
天宝七年,戊子(公元年),三十七岁。在长安。屡上诗韦济,求汲引。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天宝八年,己丑(公元年),三十八岁。在长安。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
天宝九年,庚寅(公元年),三十九岁。来长安。初遇郑虔。
天宝十年,辛卯(公元年),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
天宝十一年,壬辰(公元年),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暂归东都。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
天宝十二年,癸巳(公元年),四十二岁。在长安。首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天宝十三,甲午(公元年),四十三岁。在长安。进封西岳赋。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秋后,淫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天宝十四年,乙未(公元年),四十四岁。安禄山反。杜甫在长安。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岁暮,丧幼子。
肃宗时期
(公元——公元年)
肃宗至德元年,丙申(公元年),四十五岁。七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杀杨国忠、杨贵妃。杜甫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肃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年),四十六岁。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春,杜甫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四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师。肃宗乾元元年,戊戌(公元年),四十七岁。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任左拾遗。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时毕曜亦在京师,居公之邻舍。四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公坐管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乾元二年,己亥(公元年),四十八岁。史思明称燕王。春,杜甫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肃宗上元元年,庚子(公元年),四十九岁。闰四月改元,杜甫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上元二年,辛丑(公元年),五十岁。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肃宗宝应元年,壬寅(公元年),五十一岁。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诗人李白死(-)。杜甫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又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代宗时期
(公元年——公元年)
代宗广德元年,癸卯(公元年),五十二岁。七月改元,李怀仙杀史朝义。杜甫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夏,返梓州。初秋,复别梓赴阆。九月,祭房管。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广德二年,甲辰(公元年),五十三岁。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离阆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三月,归成都。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弟颖往齐州。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
代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年),五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入秋,至忠州(重庆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至云安县(重庆云阳)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代宗大历元年,丙午(公元年),五十五岁。十一月改元,春杜甫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春晚,移居夔州(重庆奉节,即刘备托孤地白帝城)。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
大历二年,丁未(公元年),五十六岁。在夔州。春,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适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大历冬,仍复多病。秋,左耳始聋。
大历三年,戊申(公元年),五十七岁。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因公安治安太差,遂移衡州。
大历四年,己酉(公元年),五十八岁。正月,经岳州至衡州(衡阳),游南岳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更泝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发潭州,次白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发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枫浦,遂抵衡州(衡阳)。然故人衡州刺史韦之晋任潭州刺史,杜甫又奔潭州,希望在他手下谋一份差事。但韦之晋忽然病卒。时苏涣居江侧,忽一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
大历五年,庚戌(公元年),五十九岁。正月二十一日,检故帙,得高适上元二年人日见寄诗,因追酬一首,寄示汉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龟年。四月,避乱入衡州(今衡阳)。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杜甫而还。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
汇评
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秾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辅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辞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本事诗》
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新唐书·杜甫传赞》
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沿袭。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徐,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诚可信云。
孙仅《读杜工部诗集序》
公之诗,支而为六家: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键,陆龟蒙得其瞻博,皆出公之奇偏尔,尚轩轩然自号一家,赫世煊俗。后人师拟之不暇,矧合之乎?风骚而下,唐而上,一人而已。是知唐之言诗,公之馀波及尔。
苏轼《王定国诗集叙》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黄庭坚《大雅堂记》
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入其门耶?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
秦观《韩愈论》
杜子美之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昔苏武、李陵之诗,长于高妙;曹植、刘公干之诗,长于豪逸;陶潜、阮籍之诗,长于冲淡;谢灵运、鲍照之诗,长于峻洁;徐陵、庾信之诗,长于藻丽,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然不集诸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岂非适当其时故耶?……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韩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与!
《后山诗话》
诗欲其好,则不能好矣。王介甫以工,苏子瞻以新,黄鲁直以奇,而子美之诗,奇常、工易、新陈莫不好也。
《潜溪诗眼》
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而无古气,如李贺之流是也。然后世学者。当先学其工者,椭神气骨皆在于此。
《岁寒堂诗话》
王介甫只知巧语之为诗,而不知拙语亦诗也;山谷只知奇语之为诗,而不知常语亦诗也。欧阳公诗专以快意为主,苏端明诗专以刻意为工,李义山诗只知有金玉龙凤,杜牧之诗只知有绮罗脂粉,李长吉诗只知有花草蜂蝶,而不知世间一切皆诗也。惟杜子美则不然:在山林则山林,在廊庙则廊庙,遇巧则巧,遇拙则拙,遇奇则奇,遇俗则俗,或放或收,或新或旧,一切物、一切事、一切意,无非诗者,故曰“吟多意有馀”,又曰“诗尽人间兴”,诚哉是言”!
《岁寒堂诗话》
子美诗奄有古今。学者能识国风、骚人之旨,然后知子美用意处;识汉魏诗,然后知子美遣词处。
《遁斋闲览》
或问王荆公云:编四家诗,以杜甫为第一,李白为第四,岂白之才格词致不逮甫也?公曰:白之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至于甫,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绵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盖其诗绪密而思深,观者苟不能臻其阃奥,未易识其妙处,夫岂浅近者所能窥哉!此甫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
《苕溪渔隐丛话》
山谷云,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沧浪诗话》
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
《沧浪诗话》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瀛奎律髓》
大抵老杜集,成都时诗胜似关辅时,夔州时诗胜似成都时,而湖南时诗又胜似夔州时,一节高一节,愈老愈剥落也。
杨维桢《李仲虞诗序》
观杜者不唯见其律,而有见其骚者焉;不唯见其骚,而有见其雅者焉;不唯见其骚与雅也,而有见其史者焉。此杜诗之全也。
《唐诗品汇》
蜀郡虞集云:杜公之诗,冲远浑厚,上薄风雅,下凌沈、宋、每篇之中有句法章法,截乎不可紊;至于以正为变,以变为正,妙用无方,如行云流水,切无定质,出于精微,夺乎天造,是大难以形器求矣。公之忠愤激切、爱君忧国之心,一系于诗,故常因是而为之说曰:《三百篇》,经也;杜诗,史也。“诗史”之名,指事实耳,不与经对言也;然风雅绝响之后,唯杜公得之,则史而能经也,学工部则无往而不在也。
《丹铅总录》
杜子美诗诸体皆有绝妙者,独绝句本无所解。
《艺圃撷馀》
少陵故多变态,其诗有深句,有雄句,有老句,有秀句,有丽句,有险句,有累句。后世别为“大家”,特高于盛唐者,以其有深句,雄句、老句也;而终不失为盛唐者,以其有秀句、丽句也。轻浅子弟往往有薄之者,则以其有险句、拙句、累句也。不知其愈险愈老,正是此老独得处,故不足难之;独拙、累之句,我不能掩瑕。虽然,更千百世无能胜之者何?要曰:无露句耳。
《诗薮》
盛唐一味秀丽雄浑。杜则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参其格调,实与盛唐大别,其能会萃前人在此,滥觞后世亦在此。且言理近经,叙事兼史,尤诗家绝睹。
《诗薮》
太白笔力变化,极于歌行;少陵笔力变化,极于近体。李变化在调与词,杜变化在意与格。然歌行无常矱,易于错综;近体有定规,难于仲缩。调词超逸,骤如骇耳,索之易穷;意格精深,始若无奇,绎之难尽,此其稍不同者也。
《诗薮》
大概杜有三难:极盛难继,首创难工,遘衰难挽。子建以至太白,诗家能事都尽,杜后起,集其大成,一也;排律近体,前人未备,伐山道源,为百世师,二也;开元既往,大历既兴,砥柱其间,唐以复振,三也。
《唐诗镜》
杜子美之胜人者有二:思人所不能思,道人所不敢道,以意胜也;数百言不觉其繁,三数语不觉其简,所谓“御众如御寡”、“擒贼必擒王”,以力胜也。五七古诗,雄视一世,奇正雅俗,称题而出,各尽所长,是谓武库。五七律诗,他人每以情景相和而成,本色不足者往往景饶情乏,子美直摅本怀,借景入情,点熔成相,最为老手,然多径意一往,潦倒太甚,色泽未工,大都雄于古者每不屑屑于律故。故用材实难,古人小物必勤,良有以也。
李维桢《雷起部诗选序》
昔人云诗至子美集大成,不为四言,不用乐府旧题。虽唐调时露,而能得风雅遗意。七言歌行扩汉魏而大之。沉郁瑰琦,巨丽超逸。五言律体裁明密,规模宏远,比耦精严,音节调畅;七言律称是。至于长律,阖辟驰骤,变化错综,未可端倪,冠绝占今矣。
《唐音癸签》
少陵七律与诸家异者有五:篇制多,一也;一题数首不尽,二也;好作拗体,三也;诗料无所不入,四也;好自标榜,即以诗入诗,五也。此皆诸家所无,其他作法之变,更难尽数。
《诗源辨体》
或问:子美五七言律较盛唐诸公何如?曰:盛唐诸公唯在兴趣,故体多浑圆,语多活泼;若子美则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故体多严整,语多沉着耳。此各自为胜,未可以优劣论也。
《池北偶谈》
宋明以来,诗人学杜子美者多矣。予谓退之得杜神,子瞻得杜气,鲁直得杜意,献吉得杜体,郑继之得杜骨。它如李义山、陈无己,陆务观、袁海叟辈、又其次也;陈简斋最下。
《杜诗详注凡例》
自元微之作序铭,盛称其所作,谓“自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故王介甫选四家诗,独以杜居第一。秦少游则推为孔子大成,郑尚明则推为周公制作,黄鲁直则推为诗中之史,罗景纶则推为诗中之经,杨诚斋则推为诗中之圣,王元美则推为诗中之神,诸家无不崇奉师法。宋惟杨大年不服杜,诋为村夫子,亦其所见者浅。至嘉隆间,突有王慎中、郑继之、郭子章诸人,严驳杜诗,几令身无完肤,真少陵蟊贼也。杨用修则抑扬参半,亦非深知少陵者。
《茧斋诗谈》
诗有以涩为妙者,少陵诗中有此味,宜进此一解。涩对滑看,如碾玉为山,终不如天然英石之妙,
《茧斋诗谈》
五言排律,当以少陵为法,有层次,有转接,有渡脉,有闪落收缴,又妙在一气。
《茧斋诗谈》
古之人,如杜子美之雄浑博大,其在山林与朝廷无以异,其在乐士与兵戈险厄无以异,所不同者山川风土之变,而不改者忠厚直谅之志。志定,则气浩然,则骨挺然,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者,实有其物,向光怪熊熊,自然溢发。少陵独步千古,岂骚人香草,高士清操而已哉!
《唐诗别裁》
少陵五言长篇,意本连属,而学问博,力量大,转接无痕,莫测端倪,转似不连属者,千古以来,让渠独步。
《唐诗别裁》
少陵七言古如建章之宫,千门万户;如巨鹿之战,诸候皆从壁上观,膝行而前,不敢仰视;如大海之水,长风鼓浪,扬泥沙而舞怪物,灵蠢毕集。别于盛唐诸家,独称大家。
《唐诗别裁》
杜诗近体,气局阔大,使事典切,而人所不可及处,尤在错综任意,寓变化于严整之中,斯足以凌轹千古。
《杜诗镜铨》
五古前人多以质厚清远胜,少陵出而沉郁顿挫,每多大篇,遂为诗道中另辟一门径。无一蹈袭汉魏,正深得其神理。
《杜诗镜铨》
少陵绝句,直抒胸臆,自是大家气度,然以为正声则未也。宋人不善学之,往往流于粗率。
《瓯北诗话》
少陵之真本领……仍在少陵诗中“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盖其思力沉厚,他人不过说到七八分者,少陵必说到十分,甚至有十二三分者。其笔力之豪劲,又足以副其才思之所至,故深人无浅语。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杜工部五言诗,尽有古今文字之体。前后《出塞》、“三别”、“三吏”,固为诗中绝调,汉魏乐府之遗音矣。他若《上韦左丞》,书体也;《留花门》,论体也;《北征》,赋体也;《送从弟亚》,序体也;《铁堂》、《青阳峡》以下诸诗,记体也;《遭田父泥饮》,颂体也;《义鹘》、《病柏》,说体也;《织成褥段》,箴体也;《八哀》,碑状体也;《送王砯》,纪传体也,可谓牢笼众有,挥斥百家。
《岘佣说诗》
少陵七律,无才不有,无法不备。义山学之,得其浓厚;东坡学之,得其流转;山谷学之,得其奥峭;遗山学之,得其苍郁;明七子学之,佳者得其高亮雄奇,劣者得其空廓。
《三唐诗品》
情芳意古,蕴藉宏深,本《小雅》怨诽之音,撰建安疏宕之骨,简蓄不逮古人,沉厉过之。七言骨重气苍,意研律细,诸家评论,以此赅焉。
《唐宋诗举要》
五言长律,作者颇夥,然不能以颢气驱迈,健笔抟捖,则与四韵无大异,不过衍为长篇而已。杜老五言长律,开阖跌荡,纵横变化,远非他家所及。至……七言长律,最为难工,作者亦少,虽老杜为之,亦不能如五言之神化,他家无论也。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长按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