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察到场后美国警察如镇静剂,中国警察似强

来看一段不到三分钟的美国视频,两场街头斗殴,但这段视频不像本号前面提供的那些充斥着火爆的精彩场面,因为警察一来立马停了。

第一场。黑衣男子战斗力较强,以一敌二,仍占上风。

警笛狂叫,警车开到。

女子如见救星,急呼警察快来。始终处于优势的黑衣男子自觉放手,因为知道,警察来了。

黄衣男子吃亏较多,趁机猛击。先前一起打对方的女友又去拼命拉他,因为知道,警察来了。

两个制服警察也赶到,直接扑向持续攻击的黄衣男子

猛力摔倒,也不怕华盛顿大学硕士胃内容物反流

便服警察走过来,右手扶在腰间,左手指令黑衣男子走到路边车头去。回头再看,原来刚才打开后门是在拿枪。

乖乖地去了。

一个制服警察过来搜身,乖乖地任对方乱摸

便服警察叫女子到旁边问话,也是乖乖地在规定时间到规定地点接受调查。此时看手上家伙外形,估计已经换了一把电击枪。

没有更激烈的场面了,因为警察来了。

第二场更乏味。我打。

我也打。

开来一辆警车,下来两个警察。

两边不约而同,赶快闪人。

没什么要看的了,因为警察来了。

这就是本号多次重复过的,美国警察就是法律的肉身,警察到场就意味着法律降临。现场或许冲突激烈,警察来了,就能在最短时间内重建秩序。上面两场打架只是几个散户,下面视频中的街头大场面也是一样,无非警察多来几个而已。

总的来说,美国警察就像是镇静剂,不管双方当事人认为自己多么占理,或者觉得受了多大的委屈,警察来了,马上降低双方的生物活性,不再高声叫骂,不再喊打喊杀,兴奋得到抑制,血液迅速冷却。

下面这段视频,是上海交警日前查获一无证驾驶员的套牌改装摩托,遭到驾驶员殴打。大家也知道,交警不算警察的,就算是两方法律地位平等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冲突吧。交警这一方挨了打急忙报警,寻求警察保护,另一方驾驶员当着派出所警察的面,又持头盔对交警再次殴打。

警察来了,先前挨了打的交警以为有人保护了,向警察展示伤口

谁知道,交警保护不了自己,警察来了也保护不了你。

美国警察来了,如同服了镇静剂

中国警察来了,仿佛打了强心针

美国警察下达指令对方不敢违抗,因为他手扶枪柄

中国警察没枪还好,如果有枪,何止是强心针,简直成了催情药

浙江绍兴,一个孕妇要和三个男的开一间房,只想登记一个证件,被女服务员拒绝后大肆打砸。女服务员寻求警察保护,警察来了以后,被孕妇扇了一耳光,被一个男的用花盆把脑袋开了瓢,拔出枪来本想震慑对方的,对方直接扑上来抢枪了。

新闻报道当然一方面会展现歹徒的无法无天,一方面也会突出民警的流血受伤。

但很少会集中在更多受到欺凌和伤害的守法公民身上,听听他们对不法之徒有多么恐惧,和对一支所到之处宵小远遁、诸邪退避的警察队伍有多么期待。

举国轰动的聊城于欢案,一方是欠债不还的企业家母子,一方是十来个专门索债的闲散人员,参加工作仅四年的26岁女警察带着两名辅警赶到现场,可是法律没有降临。警察的出现震慑不了任何一方,该动手的动手,该动刀的动刀,最后一人死亡,两人重伤,一人轻伤。检察院"依法对于欢案处警民警是否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开展调查",最终认定“存在对案发中心现场未能有效控制、对现场双方人员未能分开隔离等处警不够规范问题”。这种派林黛玉出警,按穆桂英追责的思路最后能对女警察免予刑事立案,实在是大慈大悲了。

那为什么警察对现场“不能有效控制”呢,为什么对现场人员“不能分开隔离”呢,今后如何杜绝这种情形以免发生更多惨剧呢,检察院可不会管,铺天盖地的媒体也不会问,看客们更有兴趣的,是自行脑补一根生殖器当着儿子的面抽打母亲脸部的刺激画面。至于警察在场的情况下,既保护不了被限制自由的母子,也保护不了罪不至死的讨债者,这种局面对每一个社会个体来讲意味着什么,这个话题超出了愚民们的智商。

昆明火车站也有警察在场,最后20多人死亡,多人受伤。既没有检察院追查警察“对案发中心现场未能有效控制”,也没有媒体反思警察为何“对暴徒和群众未能分开隔离”,愚民们更为向持刀暴徒空喊一声“你们来砍我”的警察好声音尖叫点赞,浑然不觉如果警察丧失暴力机器的本质属性,不是警察自己面临职业危机,而是千千万万个依赖警察保护的普通人将死无葬身之地。

一转眼,昆明遇难者死了快四年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zd/12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