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一晚没睡着被画上红眼圈却不知道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彭放通讯员程杰杨文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有关调查却显示,成人失眠发生率超过三分之一,更多人遭受着各种睡眠障碍的困扰。

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的《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睡眠问题年轻化趋势明显,女性更易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

医院(医院)统计了睡眠障碍门诊数据,年11月至年3月共接诊10到89岁睡眠障碍患者人次。从患者的年龄段来看,睡眠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50到59岁年龄段就诊人次最多,共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22.9%。各年龄段中,女性占比均高于男性,以50到59岁年龄段为最,女性人次,多出男性近一倍;60岁以后就诊人次下降,60到69岁共人次,70到79岁共人次,80到89岁共人次。

门诊实录

“我之前是和老公吵架才睡不着,现在几乎每天都很难入睡,睡着了也很容易惊醒,一醒来就心发慌。”

“我入睡困难、多梦,白天胸口像压着大石头,心血管内科医生建议我先看睡眠障碍门诊,可看病又耽误上班,总觉得焦虑。”

近日,记者跟班医院(医院)睡眠障碍门诊,发现就诊患者以30到59岁的职场人士为主,女性多于男性,多数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不少人合并躯体不适,如头晕、胸闷、手脚麻木等相关症状。医生根据患者描述的症状作出初步判断,提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相关建议。

“焦虑、抑郁和睡眠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失眠本身也是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该院睡眠障碍及神经症科主任、主任医师曾宪祥引导睡眠障碍患者,要避免糟糕的睡眠状况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1关键词失眠障碍

高三女生入睡难,数羊越数越精神

镜头一

“不到一年就高考了,成绩一直是中等,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聪明,每天晚上想到这些就睡不着,白天学习效率也不高。”高三学生小李正经历着失眠的痛苦,每天晚上感觉身体很疲倦,大脑却不困,睡前闭着眼睛逼迫自己数羊,却越数越精神,第二天不得不没精打采地继续学习。

“我自从开始带孙子,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61岁的张女士说,孙子一直和她睡,她总担心孩子被捂住、掀被子,自己每晚要醒来几次,醒来后很难入睡。她以为孩子大些就会好转,谁知情况越来越严重,记忆力也明显下降。

解读

失眠是指尽管有充足的睡眠机会和良好的睡眠环境,仍持续出现睡眠起始困难(难入睡)、睡眠时间减少、睡眠完整性破坏(比如间歇性醒来)或睡眠质量下降,并引起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如影响工作、学习、生活、情绪状况等。

按照失眠障碍的国际分类诊断标准,如果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再入睡困难,每周至少出现3晚,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就可以诊断为慢性失眠障碍;如果时间短于3个月,就称为短期失眠障碍。

“如果出现慢性失眠的症状,就必须就医了。”曾宪祥提醒,对于短期失眠,且进行自我调整后仍不见好转,建议尽早就医,以避免急性失眠发展为慢性失眠后,治疗难度加大,治疗周期延长。

睡眠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病种很多,目前已发现的睡眠障碍相关疾患有90余种。医院建立“多学科协作式”就医模式,帮助患者节约就医时间,降低就诊费用。

2关键词睡眠感缺失

56岁男子“整晚睡不着”,儿子却听到他打呼噜

镜头二

56岁的金先生,在儿子的陪同下走进诊室。他自称大半年睡不好觉,每晚只能睡两三个小时,醒来后“整晚睡不着”。

曾宪祥询问:“你的家人有没有发现你其实是睡着的?”

金先生的儿子马上说:“是的,我经常听到我爸打呼噜,但他总说他根本没睡着。”

曾宪祥分析,如果真如金先生所说,大半年时间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人肯定受不了,他很可能患上了主观性失眠,医院睡一晚,做一个睡眠监测,了解睡眠质量的真实情况。

“我睡没睡着自己还不知道吗!”面对金先生的不理解,曾宪祥耐心向他解释了睡眠监测的意义。

解读

“主观性失眠的患者在睡眠障碍门诊很常见,他们大多抱着和金先生类似的误解。”曾宪祥曾接诊过一名50多岁的胡女士,近10年来,她总感觉自己整晚都没有睡着,哪怕吃三四片安眠药,也只能睡一两个小时,白天精神尚可,就是比较担心自己的睡眠问题,一定要住院系统治疗。

胡女士入院第一晚,曾宪祥就给她安排了睡眠监测。睡眠监测结果显示,胡女士夜间睡眠基本达到正常标准。但第二天查房时,胡女士对睡眠监测结果表示怀疑,说自己几乎又是一夜没睡着。

第二天晚上,曾宪祥叮嘱夜班护士查房的时候注意观察胡女士的睡眠情况,如果发现她睡着了,就用化妆笔给她画上红眼圈。第三天查房时,胡女士脸上果然有红眼圈,可她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谁画上的。曾宪祥向胡女士详细解释了主观性失眠的基本知识,告诉她多导睡眠监测仪的监测结果才是睡眠检查的“金标准”,减少她不必要的睡眠焦虑反应,给她安排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入院第三天,胡女士果然觉得睡眠好多了;住院四天后,她开心地办理了出院手续。

曾宪祥解释,主观性失眠又叫睡眠感缺失,主要临床症状就是客观的睡眠情况和主观感受不符。患者客观上睡得不错,但是总夸大自己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太少。由于患者坚信不疑,很难通过劝说使其相信。临床上处理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不要给予大剂量的镇静安眠药,而要以心理治疗为主,帮助患者了解有关睡眠的基本知识,消除患者对睡眠的焦虑。

3关键词发作性睡病

12岁孩子走路都能睡着摔断了手臂

镜头三

本是朝气蓬勃的季节,12岁的小辉(化名)却走进了睡眠障碍门诊。

“上学期,几次接到老师的电话,说他上课喜欢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小辉妈妈说,开始认为儿子晚上没好好睡觉,影响了第二天的学习,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也想了很多办法,督促儿子早睡、锻炼身体,还给他吃了提神补脑的中药,但收效甚微。

这个暑假,小辉白天突然睡着的次数越来越多,前段时间甚至走路时突然睡着,导致左前臂骨折。

该院睡眠障碍门诊副主任医师陈金虹建议小辉入院治疗。根据多导睡眠监测和日间小睡实验等相关检查结果,小辉被诊断为发作性睡病。

解读

陈金虹介绍,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中枢嗜睡性疾病,通常以日间出现不可抗拒的短暂性的睡眠发作(持续数秒钟至数小时不等,多数持续数十分钟)、猝倒、睡眠瘫痪,以及入睡时幻觉为特征。最典型的表现是白天不可抗拒的嗜睡发作,在安静或刺激较少的环境比较容易发生,如上课、阅读或会议时。

发作性睡病通常起病于儿童期至成年人早期,第一次出现症状多在青春期。目前针对发作性睡病,可以进行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等对症处理。

陈金虹建议,发作性睡病者避免从事危险的活动或工作,如攀岩、开车、高空作业等,以防发生意外事故;保持情绪稳定;饮食清淡、戒烟戒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对恢复精力、消除困倦有帮助。对于这类患者,家人的理解、帮助和支持很重要。

快问快答

1.记者:为什么女性睡眠障碍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陈金虹:女性在社会、家庭中承担更多的压力,经期、孕期、哺乳期、更年期等各个时期的生理激素变化,也让她们更易感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造成女性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2.记者:睡眠质量不好会带来哪些健康隐患?

陈金虹:长期低质量的睡眠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联,如免疫力低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情绪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甚至能够增加阿尔茨海默病、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

女性出现睡眠障碍,对健康的影响更大。36到45岁睡不好的女性,72%会出现内分泌紊乱,更容易提前进入更年期。

3.记者:平时熬夜没睡好,休息日多睡几个小时弥补睡眠行不行?

曾宪祥:休息日睡懒觉,会打破平时形成的睡眠节律,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延迟起床时间来补偿睡眠,容易形成习惯性晚睡晚起的恶性循环。

4.记者:出现睡眠障碍,怎么自我调整?

曾宪祥:睡眠障碍人群更应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保持运动习惯,缓解睡前焦虑情绪。定时睡觉、定时起床,不要在床上做任何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可以尝试放松疗法,晚上上床之后,可以放慢、加深呼吸,让全身肌肉放松,进入身心松弛状态。

“探班长沙特色门诊”系列报道之二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zd/151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