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哭是婴幼儿的语言信号
人们把白天好好的,一到晚上就哭闹不止的孩子称为“夜哭郎”,多见于周岁以下婴儿,常发生胆小体弱的幼儿身上。儿科医生仔细观察,发现引起宝宝夜哭的常见原因大致有下面8种:
1、生理性啼哭如饥饿、鼻塞、衣服过紧过硬、被褥太厚、大小便后尿布湿了未换等,都会使孩子感觉不舒服而引起烦躁、夜啼;
2、宝宝受到恐怖性刺激,被吓着了;
3、是否是母亲近日外出过多,与孩子分开时间加长,孩子会出现夜间恋奶;
4、环境不适应。对自然环境不适应,把黑夜和白天颠倒了,白天父母上班他睡觉,夜晚父母睡觉他却要抱、要玩;
5、患上佝偻病(俗称缺钙),由于体内缺钙,神经系统过于兴奋容易受惊吓,尤其是夜问稍有动静就被惊醒而哭闹,本、病活动期患儿常有夜间哭闹不休的特点;
6、某些药物影响,如宝宝服用几天“整肠生”,有时孩子消化不好也会出现频繁夜醒;
7、疾病。病理性啼哭以头痛、腹痛和口腔痛最常见。如孩子感冒发烧,不舒适,常常夜间哭闹,特别是可能有中耳炎,耳痛难忍,更是哭闹不停;肠痉挛(俗称肠子抽筋)患婴啼哭是阵发性,伴有明显的肠鸣音(即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每次几秒钟到几分钟,腹痛起来头出汗,面色苍白,缓解后嬉耍如常。肠套叠多见于4~12个月婴儿,主要症状为突然剧烈而持久的啼哭,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后安静或入睡,呈阵发性发作。起病6~12小时内排出果酱样大便,多伴有呕吐,检查腹部可摸到包块。
8、患上肠寄生虫病(如蛲虫病)或皮肤湿疹,导致全身瘙痒。
爸妈们的应对良策
对于生理性哭闹——父母只要及时加以处理,宝宝很快就会安静入睡。
初生婴儿对环境不适应,可在儿科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的镇静剂把睡眠时间调整过来,但切忌滥用镇静药。
如果宝宝晚上总是夜哭的话,夫妻实行“对半值班制”也是一种可行办法,即两人各负责半宿,这样至少保证双方有一半的时间睡个安稳觉。
“与平常啼哭声不同”或晚上连哭时间超过30分钟,怎么哄摇也不肯入睡的婴儿,可能是身体患病的信号。下面分几种情况介绍:
1、缺钙可以夜啼,需要及时给宝宝补钙和鱼肝油,并多晒太阳。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复合钙;中剂、盖天力等药物鱼肝油制剂;
2、患蛲虫症的孩子,到了夜晚蛲虫爬到肛门口产卵,引起肛门口奇痒,孩子也会啼哭不停。如果是这种疾病引起的夜啼,医院检查,确诊后给予驱虫治疗收到明显疗效;
3、肠套叠是一种严重的小儿外科急腹症,一定要及时就诊,否则会危及生命。
如果小儿患上述疾病,只要及时将这些病治愈了,宝宝夜里哭闹就会随之消失。
往期回顾
!夫妻同房后多久怀孕?
看喜剧也早产?准妈妈早产原因大盘点
吃核桃居然也会伤身??!!别怪没提醒侬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