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可直接进入每日一练考场
↓↓↓
执业护士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护理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出现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肌收缩力尚可,心排出量维持正常,但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左心室充盈压异常增高,致使肺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导致肺循环淤血。
心力衰竭按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按有无舒缩功能障碍又可分为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特定的症状是呼吸困难、乏力,特定的体征是水肿,这些情况可造成器官功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表现为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的主要指标是射血分数下降,一般40%。
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通常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的心功能分级方法。
心脏病病人,男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在活动下出现心衰症状。此病人为心功能II级。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等。
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常见。
感染是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诱因,特别是呼吸道感染。
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经体息后缓解。
咳嗽、咳痰在左心衰竭早期即可出现,多发生在夜间,坐、立位可减轻。
左心衰竭病人早期的痰液特点为白色泡沫样,如发生急性肺水肿,则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为肺泡和支气管淤血所致。
左心衰竭病人出现交替脉,是左心衰竭的特征性体征。
右心功能不全主要临床症状出现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循环淤血。
全心衰竭病人表现为右心衰竭的症状时,肺淤血的临床表现可减轻。
慢性心力衰竭X线检查中,早期肺静脉压增高主要表现为肺门血管影增强;肺动脉压力增高可见右下肺动脉增宽。
慢性心力衰竭X线检查中,肺小叶间隔内积液可表现为KerleyB线是在肺野外侧清晰可见的水平线状影,是慢性肺淤血的特征性表现。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力衰竭最主要的仪器检査。
射血分数可反映心脏收缩功能,正常射血分数50%。
慢性心力衰竭辅助检查中,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多采用漂浮导管在床边进行,经静脉插管直至肺小动脉,可测定各部位的压力及血液含氧量,计算心脏指数(CI)及肺小动脉楔压(PCWP),直接反映左心功能,正常时CI2.5L/(min·m2),PCWP12mmHg。
慢性心力衰竭辅助检査中,放射性核素心血池显影帮助判断心室腔大小,计算射血分数和左心室最大充盈速率。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为减轻心脏负担,应低钠饮食,同时要少食多餐。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为减轻心脏负担,应给予持续氧气吸入,流量2~4L/min,增加血氧饱和度,改善呼吸困难。
氢氯噻嗪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影响胆固醇及糖的代谢,应严密监测。
扩血管药物的作用是通过扩张小动脉,減轻心脏后负荷;通过扩张小静脉,減轻心脏前负荷。
扩张小静脉制剂临床上以硝酸酯类制剂为主,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
正性肌力药物适于治疗以收缩功能异常为特征的心力衰竭,尤其对心腔扩大引起的低心排出量心力衰竭,伴快速心律失常的病人作用最佳。
洋地黄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强心药物,具有正性肌力、心率减慢作用,在增加肌收缩力的同时,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适应证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对伴有心房颤动和心室率增快的心力衰竭,对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均有效。
毛花苷C为静脉注射制剂,适用于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加重时,尤其适用于心衰伴快速心房颤动者。
洋地黄类药物常见的毒性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是洋地黄类药物较严重的毒性反应,常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最为常见,常有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
长期心房颤动病人使用洋地黄后心律变得规则,心电图ST段出现鱼钩样改变,应注意有发生洋地黄中毒的危险。
β受体兴奋剂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病人,常用的有多巴酚丁胺、多巴胺静脉点滴,由小剂量开始,逐漸增加用量。
地高辛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加强心肌收缩力。
β受体阻滞剂可对抗代偿机制中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这一效应,从而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率、住院率,提高其运动耐量。
心功能V级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生活需要他人照顾。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清淡饮食,注意补充营养,改善病人营养状况。
使用洋地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应严格遵医嘱给药,当病人脉搏60次/分或节律不规则,应暂停服药并通知医生。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洋地黄不能与奎尼丁、普罗帕酮(心律平)、维拉帕米(异搏定)、钙剂、胺碘酮等药物合用,以免增加药物毒性。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过程中出现洋地黄类药物毒性反应时,应快速纠正心律失常,如果血钾不低可使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对缓慢心律失常,可使用阿托品0.5~1mg治疗或安置临时起搏器。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需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皮炎、蛋白尿、咳嗽、间质性肺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急性心力衰竭以急性左心衰竭最常见,多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急性左心衰竭的特征性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达30~40次/分,咳嗽、咳痰和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乏力、尿少、血压降低等。
急性左心衰竭病人查体可见心率和脉率增快,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呜音,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
急性左心衰竭时,缺氧、严重呼吸困难是致命的威胁,必须及时救治,尽快缓解。
急性左心衰竭时,应置病人于两腿下垂坐位或半卧位,以减少静脉回流。
急性左心衰竭时,可静脉注射呋塞米20~40mg,减轻心室前负荷。
急性左心衰竭时,静脉滴注氨茶碱可缓解支气管痉挛,并兼有一定的正性肌力和扩血管利尿作用。
急性左心衰竭时,地塞米松10~20mg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mg静脉滴注,可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回心血量,减少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肺水肿。
初级护师吸入给药法
病人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法过程中,发现水槽内水温超过50℃,须关闭机器调换冷蒸馏水。
超声雾化吸入法的治疗时间为每次15-20分钟。
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完毕,应按顺序依次关闭雾化开关、电源开关,避免损坏电子管。
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法时,若需连续使用雾化器,中间应间隔30分钟。
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吸气进入呼吸道而产生疗效。
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法的目的是抗炎、镇咳、祛痰、解痉。
氧气雾化吸入法中,需要将药液稀释至5ml以内,注入雾化器。
氧气雾化吸入法中,雾化器直接接流量表,不使用湿化瓶或湿化瓶内勿放水,以防药液被稀释。调节氧流量达6-8L/min。
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对症治疗。
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的常用药物有拟肾上腺素类药、氨茶碱、沙丁胺醇等支气管解痉药。
主管护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时,脑、心对缺氧最敏感,最先受损害。
急性一氧化碳中度中毒常出现浅昏迷,患者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
急性一氧化碳中度中毒时,血液中的HbCO浓度为30%~40%。
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氧治疗。
急性一氧化碳轻度中毒血液HbCO浓度可在10%~20%。
高压氧舱治疗能增加血液中物理溶解氧,供组织细胞利用,加速HbCO的解离,促进CO消除,提高动脉氧分压,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
促进一氧化碳中毒者脑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有腺苷三磷酸、细胞色素C、辅酶A和大剂量维生素C、B族维生素。
一氧化碳中毒呼吸停止者应做人工呼吸,必要时做气管切开。
一氧化碳中毒惊厥者用镇静剂如地西泮等,注意口内放置开口器或压舌板,严防舌咬伤。
我国规定车间空气中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
护士笔记APP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