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眠那点事

睡眠对记忆巩固、白天警觉性、情绪处理、代谢及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历过睡眠不足或失眠;甚至因为睡眠不足

或失眠引发各种烦恼甚至疾病。怎么获得一个美好的睡眠时间、怎么战胜失眠、怎么治疗失眠、怎么治疗引起的疾病,是我们医生和患者共同研究的课题。

产生睡眠问题的原因很多,如某种睡眠障碍、躯体疾病、情感因素、生活方式(过多饮用咖啡和茶叶)以及环境因素(噪声、拥挤或污染)等等。身体原因:躯体疾病和服用药物可以影响睡眠。如消化不良、头痛、背痛、关节炎、心脏病、糖尿病、哮喘、鼻窦炎、溃疡病,或服用某些影响中枢神经的药物。精神原因:可能的原因有压力很大、过度忧虑、紧张或焦虑、悲伤或抑郁、生气,容易出现睡眠问题。生活方式:由于生活方式引起睡眠问题也很常见。如饮用咖啡或茶叶、晚间饮酒、睡前进食或晚饭较晚造成满腹食物尚未消化、大量吸烟、睡前剧烈的体力活动、睡前过度的精神活动、夜班工作、白天小睡、上床时间不规律、起床时间不规律。环境因素:吵闹的睡眠环境、睡眠环境过于明亮、污染、过度拥挤。

应用安眠药治疗失眠通常有效,但睡眠障碍可以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状,故其预后各不相同。长期缺睡可以引致许多神经、精神及亚健康症状。

预防

压力型失眠: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易醒,先减压,再入睡。只要方法得当,中短期就会恢复正常的睡眠。

不良嗜好型失眠:咖啡因、酒精、尼古丁是直接导致失眠的三大罪魁祸首。这一类失眠者只要戒掉不良嗜好,很快就能消除失眠的困扰。

焦虑型抑郁型失眠:焦躁、恐慌、抑郁,夜间醒后无法再次入睡。由于焦虑型失眠和抑郁型失眠的人通常需要做长期的努力才能改善睡眠,所以需要专科医生(心理医生)针对自己的作息、身体、工作情况做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

对于长期依赖药物入睡的人来说,应及时请教医生,改变这一习惯。

睡眠不足或失眠往往既可以引发某些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睡美人终合症等;又可以使某些疾病加重: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帕金森氏病等。保障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健康、减少疾病;可以使人们健康的享受美丽人生。

睡眠有助于清除β淀粉样蛋白

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累积,被认为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之一。逐渐增多的证据提示,Aβ在清醒状态中产生,而在睡眠期间清除。实际上,人类及啮齿动物睡眠期间,脑脊液内Aβ的浓度,显著降低。

正如预期所示,一项针对健康中年男子的研究显示,清醒状态下,个体脑脊液(CSF)中Aβ的浓度,显著增加。与睡眠前相比,睡眠后CSF内Aβ1–42的浓度降低6%(睡眠时间最长者,Aβ1–42降低最明显)。

而在睡眠完全剥夺个体中,Aβ1–42浓度没有降低,因此慢性睡眠障碍的患者,可能导致Aβ的逐渐累积。这些发现提示,在慢性睡眠剥夺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中,允许更多的睡眠时间,或许有益。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较为常见,能够导致白天嗜睡并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睡眠期间,舌头无法受到脑干的有效刺激,而阻碍上呼吸道。手术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使用牙科器具拉动舌头等方法,有助于保证睡眠期间上呼吸道的开放。不幸的是,这些方式并非总是有效或良好耐受。电刺激舌下神经方法,是治疗上的主要进展。在吸气开始时,舌下神经被起搏器刺激,而拉向前方。舌下神经刺激,可以使12个月后呼吸暂停发作次数从29次/小时降至9次/小时,并改善患者血氧浓度,白天嗜睡以及生活质量。

然而,舌下神经刺激,无法取得持续效果,一旦连续5晚没有进行刺激,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将会恢复。目前舌下神经刺激是一项昂贵治疗方式,但不可否认,它具有更广泛应用的潜力。

帕金森病患者,白天过度嗜睡症状由多重机制诱导,包括药物镇静效果,睡眠质量较差,以及觉醒系统的神经退行性病变。Videnovic博士及其同事,研究了没有外部时钟及光照情况下的昼夜节律,结果显示,相比于健康对照组,帕金森病患者夜间褪黑素分泌降低;并且白天嗜睡的患者,褪黑素分泌将进一步降低。

褪黑素减低,或许有助于解释夜间入睡困难及白天警觉性减低问题。临床实践中,频繁通过睡前口服褪黑素,来改善失眠并降低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未来应该进一步明确,褪黑素能否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隔日警觉性问题。

克莱恩-莱文综合症(睡美人综合征),是一种影响青少年的罕见神经系统疾病,以嗜睡、现实感丧失(感觉在梦中,与现实脱节)、意识混乱、冷漠等症状的复发-缓解为特征。尽管在发作间期,患者表现正常。目前,尚不清楚克莱恩-莱文综合症的病因,但近期一项纳入41名患者的影像学研究,鉴定了现实感丧失的机制。结果显示,症状发作间期,间脑与关联皮层区域呈低灌注状态,而在症状发作时,右颞-顶交界处(包括角回),有额外的低灌注现象,并与现实感丧失的强度及发作持续时间相关。

这些结果提示,患者之所以感到不现实,是因为颞交界处没能完全将温度、疼痛、表面皮肤感觉与听觉、视觉信息相整合。这些发现有助于提示现实感丧失的潜在机制,而现实感丧失症状,常见于神经精神类疾病中,可以导致自我感丧失以及灵魂出窍的感觉。

失眠症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睡眠卫生教育和心理治疗:首先让患者了解一些睡眠卫生知识,消除失眠带来的恐惧,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根据自己的习惯安排好合理的睡眠时间,尽量不要饮酒,午后和晚间不要饮茶或含咖啡因的饮料,多做一些体育活动。对于比较严重的失眠患者可进行睡眠行为的控制:有睡意时方上床睡觉;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如看书、看电视等;白天尽量不要午睡;睡前2小时避免做剧烈的体育运动,如果上床后15~20分钟仍未入睡则起床到另外房间做一些其他事情,有睡意时再回;无论在夜间睡眠多久,早晨应定时起床等。此外睡前适当进食可以帮助入睡。

药物治疗:由于睡眠药物多数长期服用会有药物依赖及停药反弹,原则上使用最低有效剂量、间断给药(每周2~4次)、短期用药(常规用药不超过3~4周)、减药缓慢和逐渐停药(每天减掉原药的25%)。

治疗失眠症的药物包括第一代巴比妥类、第二代苯二氮卓类及第三代非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目前很少用于失眠症的治疗,仍有使用司可巴比妥。苯二氮卓类药物是曰前使用最广泛的催眠药,此类药物可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问,是安全性、耐受性较好的催眠药。缺点是比较容易形成药物依赖、停药反跳和记忆力下降等,但一般短期使用不会出现药物依赖。此类药根据半衰期长短分为3类:①短效类(半衰期6小时):常用的有三唑仑、咪达唑仑、去羟西泮、溴替唑仑等,主要用于入睡困难和醒后难以人睡;②中效类(半衰期6~24小时):常用的有羟基安定、氯羟安定、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氮卓等,主要用于睡眠浅、易醒和晨起需要保持头脑清醒者;③长效类(半衰期24小时以上):常用的有地西泮、氯硝西泮、硝基西泮、氟硝西泮、氟西泮等,主要用于早醒。长效类起效慢,有抑制呼吸和次日头昏、无力等不良反应。

新型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包括佐匹克隆(zopiclone)、唑吡坦(zolpidcm)和扎来普隆(zaleplon)等。这类药物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次晨没有宿醉症状、药物依赖和停药反跳少等优点,是目前推荐为治疗失眠的一线药物。

其他药物如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褪黑素等对失眠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中药治疗也是可选的;祖国医学在睡眠的保健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需要辨证论治。

医院医院肿瘤放疗科

-、

公共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cs/9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