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肿瘤是恶性的,需要锯腿才能保命!”4个多月前医生的一句话,今年27岁的方丽现在想起来仍心有余悸,她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当时才三个月大的儿子通过一系列检查后,大腿根部的“坨子”被怀疑时纤维肉瘤,而且极有可能是恶性的,医生说出需要锯腿才能保命的建议后,方丽和一起带孩子来检查的婆婆当时就被吓懵了。虽然儿子现在不用锯腿了,但癌细胞依然威胁着他幼小的生命,年轻的方丽紧握着儿子的小手,看着儿子饱经化疗后苍白的小脸,心如刀绞,仿佛一松手儿子就会离她而去。(图为方丽握着儿子的小手)
方丽来自湖北孝昌县孝店乡,作为在农村长大的女孩子,她不求大富大贵、豪门重金,在年成家后一心只想与丈夫过好普通平凡但不乏幸福的生活。年12月底儿子汤昱盛出生后,生活露出了更幸福的笑脸。但在儿子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大腿根部内侧长了一个蚕豆大小的包块,初为人母的方丽紧张不已,医院检查,医生说里面是积液,随着孩子长大积液就会被吸收,方丽紧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可是一个半月后,孩子表现出了不舒服,方丽发现儿子腿上的包块不仅没有缩小,反而长得更大,然而让她没想到是,这个包块居然是埋藏在儿子身上的一颗“炸弹”。(图为方丽抱着儿子,婆婆递给她们奶瓶)
从外表看,“蚕豆”大小的包块就快长成了“红枣”大,方丽忐忑不安,3月底的一天,天还没亮,方丽就和婆婆赶最早的一班车,带着小医院,一系列检查后医生怀疑是纤维肉瘤,当即被要求住院治疗。会诊后,医生决定进行手术,医生从3个月大的小盛的腹股沟里取出了一个形似“鸡蛋”的肉瘤。医生说肉瘤已被“连根拔起”,并且切除得非常彻底,不需要锯腿了,方丽和婆婆心疼之余又高兴不已,“但生命是否有危险,还要看肉瘤病理切片检查出来的情况。”儿子能保住双腿的喜悦迅速被医生留下的悬念冲得一干二净。小盛盛从手术室里推出来,浑身插满仪器和管子,因为全身麻醉还在“深睡”中,全然听不见妈妈和奶奶正泪流满面地呼唤他的乳名。(图为方丽看着病床上的儿子)
痛苦、焦虑、恐惧、侥幸……麻醉过后,大腿根部被缝了18针的小盛盛疼得彻夜哭闹,方丽因为担心伤口感染和忧虑儿子的病情,几乎没有合过眼,婆婆则是常常双手合十祈祷。但这一切都是徒劳,三天后可怕的结果出来了:恶性纤维肉瘤四期高危,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三天来,婆媳俩的互相安慰和善意谎言在白纸黑字的诊断书面前被撕得粉碎,她们无法相信一个蚕豆大的小包块竟然会是一个恶性实体肿瘤。“必须要做检查,看是否全身转移,是否会威胁生命?”医生又留下一个令人担忧的悬念,婆媳俩的心再次被悬到了嗓子眼。(图为方丽在给儿子换尿不湿)
三个月大的小盛盛必须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检查,可他还只是一个“小肉虫”不会配合,医生只能采取非常规的手段:用镇静剂对小盛盛进行“催眠”,让他安静下来。每次镇静剂的用量必须严格控制,否则会对宝宝带来极大的副作用,就这样,小盛盛被“催眠”一个星期才做完CT、磁共振等各种检查。检查骨像显示,肿瘤已经开始在发生转移,婆媳俩怎么也不敢相信!“不用锯腿了,可没想到还是这么严重!”方丽表示道。医生根据病情制定了初步12个疗程的化疗方案,很多大人都受不了化疗,一个才三个多月的娃娃能挺得住吗?方丽心里充满了担忧。(图为治疗中的小盛盛)
治疗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扎针,才90天的婴儿,血管细如发丝,加上孩子受痛会挣扎踢揣,扎针极具挑战。尽管医院,护士的水平很高,但每次输液难免要扎上五六针,往往是手臂血管扎漏了,再扎脚,脚上扎不到再扎头,小盛盛撕心裂肺地哭喊,方丽和孩子奶奶一边落泪,一边帮着医生按着孩子的手脚,心疼至极。第一个疗程勉强坚持下来,小盛盛的血管几乎被针扎乱,针水再也打不进去。于是小盛又接受了第二次全麻手术,做了颈部静脉输液港解决扎针难题。(图为小盛盛在接受治疗)
比扎针更可怕的是感染,含有毒性的化疗药物打进小盛盛体内,它们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极大的损伤着小盛盛体内生命力还不够顽强的正常细胞,同时孩子正在生长发育的免疫系统也遭到了破坏,带来的结果就是感染。第一个疗程,半个月就感染了两次,这意味着小盛盛不仅要打更多的针、吃更多的药、遭更多的罪,也要花更多的钱,半个月的疗程下来,加上之前的各种检查,不到一个月就花了将近10万元,这对于刚结婚成家没有积蓄,还背着婚债的方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图为正在输液的小盛盛)
“盼着孩子快点好,这病咱农村家庭实在是拖不起!”孩子奶奶时刻盯着输液袋,她多么希望这些针水一打完,孩子的病就能立刻好起来。身体不好、常年吃药打针的她大多都是自己买药吃,买药也花不了多少钱,最狠的一次做手术也只花了几千元钱,她没有想到省城看病最低单位都是讲“万”,孙子的病医生预估说要好几十万,像她们这样的普通农家不敢想象,也更承受不起。(图为小盛盛在输液,奶奶在一旁看着)
孩子生病后,最着急最难受的是孩子的爸爸汤聪,他只是一个在贵州工地打工的小工,结婚成家生子全都靠自己,还欠着七八万元的外债。儿子生病后,他只见过一次,还是在做第一次手术的时候,现在儿子已经完成了五个疗程,在病床上已经会爬了,每次视频中看到儿子的进步,这个90后的父亲在欣慰的同时,更多的是责任压力。他何尝不想无时无刻陪在儿子身旁,无奈他不能!八月,贵州这个凉快的省份天气也非常炎热,汤聪不在意烈日当空,也不惧怕酷暑中的挥汗如雨,因为孩子治疗的路还很长,他不能停歇。(图为小盛盛在治疗、爸爸汤聪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