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刺班药学专业知识一8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控

  第一节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依据及方法   第三节药物警戒   第四节药源性疾病   第五节药物流行病学   第六节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

考点1:不良反应——传统分类(3)★

A型

剂量相关,容易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和停药反应

①普萘洛尔→心脏传导阻滞②抗胆碱药→口干

B型

剂量无关,难以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①特异质反应:(G-6-PD)缺乏→溶血性贫血②变态反应:氯霉素→过敏性休克

C型

①与药理作用无关;②背景发生率高;③无明确的时间关系;④潜伏期较长;⑤难以重复;⑥机制不清

非那西丁→间质性肾炎抗疟药→视觉毒性

考点2:不良反应——按性质分类(10)   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性反应、停药反应、特异质反应、变态反应、特殊毒性(三致)、依赖性★复读后、手机停、特变态、高三赖   ★后遗作用:①苯二氮(艹卓)类★→“宿醉”;②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首剂效应:哌唑嗪★(常规剂量开始治疗)→血压骤降继发反应:长期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二重感染★停药反应:★普萘洛尔、可乐定(突然停药,血压升高)变态反应★:Ⅰ~Ⅲ型(过敏、细胞、免疫复合物);迟发型Ⅳ型“三致”:致癌(抗肿瘤药)、致畸(抗肿瘤药、激素、沙利度胺★)、致突变(烷化剂、咖啡)

考点3:不良反应——新分类(9)(A~H和U类)

A类反应(augmented)(扩大反应)

最常见★、剂量相关、可预知

B类反应(bugs)(过度反应/微生物反应)

药物促进微生物生长所致

特点:可预测、针对微生物★举例:抗生素的二重感染★★不包括药物致免疫抑制产生感染

C类反应(chemical)(化学反应)

化学刺激

特点:取决于浓度(而非剂量),根据化学特性可预知(而非药理)举例:药物外渗反应、静脉炎、注射疼痛、酸碱灼烧、接触性皮炎

D类反应(delivery)(给药反应)

剂型/给药方式所致

特点:改变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停止举例:①植入药引起周围炎症或纤维化;②注射液中微粒引起血栓

E类反应(exit)(撤药反应)

停药反应

特点:再次给药可改善举例:阿片类、苯二氮类、三环类★

F类反应(familial)(家族性反应)

类似:特异质反应

特点:家族性遗传疾病举例:苯丙酮尿酸症、G-6-PD缺乏症★、镰状细胞贫血病

G类反应(genetoxicity)(基因毒性反应)

药物损伤基因,出现的致癌、致畸等不良反应

H类反应(hypersensitivity)(过敏反应)

特点:第二常见、药理学不能预测、与剂量无关、必须停药可改善

U类反应(unclassified)(未分类反应)

机制不明(其他类)

★举例:①药源性味觉障碍;②辛伐他汀所致的肌痛、横纹肌溶解症★

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依据及评定方法

  目的:确定不良反应是否由药品引起考点1: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依据★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依据(5因素)——时间、文献、撤药、再给药、其他影响因素时间久远老文献,一退一进影响现

考点2: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方法   (一)微观评价法(KarchLasagna评定方法)★

肯定

(完全符合)①时间顺序合理;②与已知药品不良反应相符合;③停药后反应停止;④再次用药,反应再现

很可能

符合①②③;无法用患者疾病合理解释(不确定可否重复)

可能

符合①②;患者疾病或其他治疗也可造成这样的结果

条件

符合①②;不能合理的用患者疾病进行解释

可疑

(完全不符合)

  (二)宏观评价法(数据集中后评价)   即收到一批同类报表后,经系统研究和分析后统一评价,可产生药物警戒信号、采取措施等。

第三节 药物警戒

  

第四节 药源性疾病

  

第五节 药物流行病学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略)

考点1: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区别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只是药物警戒中的一项主要的工作内容。(从属关系★)

ADR监测

药物警戒

监测对象

质量合格药品

质量合格药品、其他药品(低于法定标准药品、药物相互作用)

工作内容

ADR监测

ADR监测;用药失误;药品用于未核准适应症;缺乏疗效报告;中毒病例报告;药物滥用/误用

工作本质

相对被动

积极主动地开展药物安全性相关的各项评价工作

考点2:药源性疾病的概念   A.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发展为疾病)B.还包括由于超量、误服、错用以及不正常使用药物而引起的疾病★一般不包括药物过量导致的急性中毒

考点3: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一)药源性肾病

急性肾衰竭

非甾体抗炎药、ACEI类、环孢素

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噻嗪类(剂量无关)

急性肾小管坏死

最常见的药源性肾病;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造影剂、环孢素

肾小管梗阻

尿酸或草酸盐(抗肿瘤药引起肿瘤组织溶解形成尿酸)

肾病综合征

药物引起的免疫机制介导

金盐、青霉胺、卡托普利

(二)药源性肝病引起肝病常见药物:四环素类、他汀类、抗肿瘤药引起肝病复方制剂: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异烟肼-利福平

(三)药源性皮肤病

Steven-Johno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

磺胺类、抗惊厥药、别嘌醇、非甾体抗炎药

血管炎和血清病(免疫相关)

血管炎:别嘌醇、青霉素、氨茶碱、磺胺类、噻嗪类利尿药、丙硫氧嘧啶、雷尼替丁、喹诺酮类和免疫抑制剂血清病:头孢氨苄、米诺环素、普萘洛尔和链激酶

血管神经性水肿

ACEI类(XX普利)引起迟发性血管性水肿

(四)药源性心血管系统损害

引起心律失常

强心苷、抗心律失常药、钾盐

室性期前收缩(室早)

肾上腺素★

心动过速

肾上腺素激动药

窦性心动过速/心绞痛

肼屈嗪(扩张血管反射性引起心速)

心动过缓

新斯的明(胆碱酯酶抑制剂)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A.抗心律失常药、硝苯地平、洋地黄类B.异丙肾、氯丙嗪、异丙嗪、阿米替林、阿司咪唑

(五)药源性耳聋与听力障碍

★氨基糖苷类

新霉素庆大霉素二氢链霉素阿米卡星大观霉素

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萘普生最常见(芳基丙酸类非甾抗炎药)

★高效利尿药

呋塞米、依他尼酸

抗疟药

氯喹、奎宁

其他类

抗肿瘤药、大环内脂类、万古霉素、四环素类

第六节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

考点1:基本概念★精神活性物质(“毒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烟草、酒精及挥发性溶剂。★中国刑法所称毒品(麻/精药品):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等。药物滥用:非医疗目的地使用具有致依赖性潜能的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与“不合理用药”区分)   挥发性溶剂:汽油、修正液、发型定型剂、乙醚、丁烷打火机、皮革清洁剂

考点2:致依赖性药物的分类★(来自WHO)

1.麻醉药品

阿片类

吗啡、可待因、海洛因、哌替啶、美沙酮、芬太尼

可卡因类

可卡因、古柯叶和古柯糊(粗品)

大麻类

印度大麻、大麻浸膏、四氢大麻酚

2.精神药品

镇静催眠药

巴比妥类、苯二氮(艹卓)类

中枢兴奋药

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毒)、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DMA、迷魂药)

致幻剂

麦角二乙胺(LSD)、苯环利定、氯胺酮(K粉)

3.其他

烟草、酒精及挥发性有机溶剂

考点3:致依赖性药物的依赖性特征   A.海洛因(鼻吸、注射):当前全球范围滥用最为严重★的毒品之一   B.可卡因(鼻吸):曾是局麻药;频繁鼻吸,易致鼻腔黏膜炎症   C.大麻类(吸入烟雾):印度大麻广泛滥用,戒断症状轻微,无致死记录D.苯二氮(艹卓)类/巴比妥类:交叉耐受性显著   E.甲基苯丙胺(冰毒)和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滥用最广,常口服摄入。目前国际上广泛滥用的新型毒品   F.氯胺酮-K粉(鼻吸、抽食、溶于饮料):有麻醉作用G.麦角二乙胺:曾作为镇痛药。滥用后会产生幻觉,导致突发事故与自杀的危险

考点4:药物依赖性的治疗(脱毒/戒毒)   控制戒断症状→预防复吸→回归社会   (一)阿片类药物(吗啡)的依赖性治疗

(二)可卡因和苯丙胺类的依赖性治疗★戒断症状较轻,一般不需要治疗戒断反应   1.抑制觅药渴求:昂丹司琼(5-HT3阻断药)或丁螺环酮;但疗效不好   2.治疗精神症状:氟哌啶醇(多巴胺D2受体阻断药)   3.治疗停药后抑郁症状:地昔帕明(三)镇静催眠药依赖性的治疗   1.用慢弱类镇静催眠药或抗焦虑药治疗   2.用递减法逐步脱瘾   昂丹司琼尚能抑制因阿片诱导的恶心,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有一定镇定作用。

考点5:药物滥用的管制(一)国际三大禁毒战略:“减少毒品非法供应;降低毒品非法需求;减少滥用毒品的危害”      (二)中国三大法条:《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yf/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