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执业药师必看要点中

五、药物传递系统(DDS)与临床应用

(一)快速释放制剂

1.口服速释片剂  

(1)分散片的特点与质量要求

(2)分散片典型处方分析

(3)口崩片的特点与质量要求

(4)口崩片典型处方分析

(5)速释技术与释药原理

(6)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2.滴丸剂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3)典型处方分析

3.吸入制剂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吸入制剂的附加剂种类和作用

(3)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4)典型处方分析

(二)缓释、控释制剂

1.缓释、控释制剂的基本要求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缓释、控制制剂的释药原理

(3)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4)典型处方分析

2.常用辅料和剂型特点  

(1)缓释、控释制剂的常用辅料和作用

(2)骨架型片、膜控型片、渗透泵型控释片的剂型特点

3.经皮给药制剂  

(1)特点和质量要求

(2)经皮给药制剂的基本结构与类型

(3)经皮给药制剂的处方材料

(三)靶向制剂

1.靶向制剂的基本要求  

(1)分类、特点与一般质量要求

(2)靶向性评价指标和参数解释

2.脂质体  

(1)脂质体的分类和新型靶向脂质体

(2)性质、特点与质量要求

(3)脂质体的组成与结构

(4)脂质体的作用机制和作为药物载体的用途

(5)脂质体存在的问题

(6)脂质体的给药途径

(7)典型处方分析

3.微球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微球的载体材料和微球的用途

(3)微球存在的问题

(4)典型处方分析

4.微囊  

(1)特点与质量要求

(2)药物微囊化的材料

(3)微囊中药物的释放

(4)典型处方分析

六、生物药剂学

(一)药物体内过程

1.药物从吸收到消除的过程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转运、处置、消除的定义和意义

2.药物的跨膜转运  

(1)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

(2)药物的转运方式(被动转运、载体介导转运和膜动转运)

(二)药物的胃肠道吸收

1.影响吸收的生理因素  

(1)胃肠道的生理环境

(2)循环系统的生理因素

(3)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4)特殊人群的药物吸收特点

2.影响吸收的药物因素  

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影响吸收的剂型因素  

药物剂型与制剂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三)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

1.注射部位的吸收  

(1)注射途径与吸收的关系

(2)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因素

2.肺部吸收  

(1)肺部吸收的特点

(2)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

3.黏膜吸收  

(1)鼻腔黏膜的生理环境与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2)口腔黏膜的生理环境与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3)眼部的生理环境与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4.皮肤吸收  

(1)皮肤吸收的特点

(2)影响药物经皮渗透吸收的因素

(四)药物的分布、代谢与排泄

1.药物分布  

(1)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药物淋巴转运的特点

(3)血脑屏障及转运机制

(4)胎盘屏障及胎盘转运机制

2.药物代谢  

(1)药物的代谢与药理作用

(2)药物代谢的部位与首过效应

(3)药物的代谢特点、代谢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药物排泄  

药物的肾排泄、胆汁排泄与肠肝循环

七、药效学

(一)药物的作用与量效关系

1.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作用、效应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2.药物的治疗作用  

(1)对因治疗

(2)对症治疗

3.药物的量效关系  

(1)药物的量-效关系与量-效关系曲线

(2)量反应与质反应

(3)效能、效价、ED50、LD50、治疗指数等的临床意义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受体

1.药物的作用机制  

(1)作用于受体

(2)影响酶的活性

(3)影响细胞膜离子通道

(4)干扰核酸代谢

(5)补充体内物质

(6)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7)影响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转运体

(8)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9)非特异性作用

2.药物的作用与受体  

(1)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学说

(2)受体的类型和性质

(3)受体作用的信号转导(第二信使、亲和力、内在活性)

(4)受体的激动药和拮抗药

(5)受体的调节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药物方面的因素  

(1)药物剂量

(2)给药时间

(3)疗程

(4)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

2.机体方面的因素  

(1)生理因素、精神因素、疾病因素

(2)遗传因素(种族差异、特异质反应、个体差异、种属差异)

(3)时辰因素

(4)生活习惯与环境

(四)药物相互作用

1.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  

(1)药物相互作用

(2)药物配伍禁忌

2.药动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  

(1)影响药物的吸收

(2)影响药物的分布

(3)影响药物的代谢

(4)影响药物的排泄

3.药效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  

(1)药物效应的协同作用

(2)药物效应的拮抗作用

4.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  

(1)体外筛查

(2)根据体外代谢数据预测

(3)根据患者个体的药物相互作用预测

八、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控(一)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警戒

1.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1)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2)药品不良反应的传统分类

(3)按药品不良反应性质分类(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依赖性、停药反应、特殊毒性)

(4)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5)药品不良反应新的分类

2.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药物方面的因素

(2)机体方面的因素

(3)其他因素

3.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依据及评定方法  

(1)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依据

(2)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方法

4.药物警戒  

(1)药物警戒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2)药物警戒的目的和意义

(3)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二)药源性疾病

1.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病因学分类、病理学分类、量-效关系分类、给药剂量及用药方法分类、药理作用及致病机制分类

2.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  

(1)不合理用药

(2)机体易感因素

3.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肾病、药源性肝疾病、药源性皮肤病、药源性心血管系统损害、药源性耳聋与听力障碍

4.药源性疾病的防治  

药源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三)药物流行病学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1.药物流行病学的定义和主要任务  

(1)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2)药物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

2.药物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描述性研宄

(2)分析性研究

(3)实验性研究

3.药物流行病学的应用  

应用的范围和局限性

(四)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

1.精神活性物质  

(1)药物滥用

(2)药物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

(3)药物耐受性

2.致依赖性药物的分类和特征  

(1)致依赖性药物的分类

(2)致依赖性药物的依赖性特征

3.药物滥用的危害  

(1)对个人的危害

(2)对社会的危害

4.药物依赖性的治疗  

(1)药物依赖性治疗原则

(2)阿片类药物的依赖性治疗

(3)可卡因和苯丙胺类依赖性的治疗

(4)镇静催眠药依赖性的治疗

5.药物滥用的管制  

(1)国际药物滥用的管制

(2)我国药物滥用的管制

来源:药店人

免责声明:焦作市云台山医药有限公司对上述文中陈述的观点保持中立态度,不对所包含的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仅供微友们参考。

感谢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yf/97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