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德
近日,最让人痛心的新闻无非是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了,家长对小朋友们仔细询问后发现“打的针是褐色的液体,药是白色的药片”。而其实,早前也有过不少报道幼师或者保姆为了偷懒,喂小孩安眠药的新闻。但这些药物真的可以随便给小朋友注射或口服吗?
临床上常用的催眠镇静类药物主要分为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抗组胺类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抗抑郁药物等。
▼BZRAs类药物
包括传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BZDs)和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non-BZDs)
1.苯二氮卓类药物:BZDs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可非选择性激动γ-氨基丁酸受体A(GABAA)上不同的α亚基,具有镇静、抗焦虑、肌松和抗惊厥作用。包括艾司唑仑,氟西泮,夸西泮,替马西泮,三唑仑,地西泮,劳拉西泮,咪哒唑仑等,前5种美国FDA已批准使用于失眠患者,但三唑仑在我国仍属于一类精神管制药品,不推荐用于失眠的治疗。由于儿童中枢神经对于苯二氮卓类药物更为敏感,中枢神经的抑制也更为持久。
不良反应:短期服用部分认知功能下降(记忆、注意力等);长期服用多方面认知功能受损(记忆、视觉空间能力等)
注意:在这些药物中,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CSP)上指出:氟西泮禁用于儿童!同时,BZDs也禁用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
2.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包括唑吡坦、唑吡坦控释剂、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具有与BZDs类似的催眠疗效。由于non-BZDs半衰期短,次日残余效应被最大程度地降低,一般不产生日间困倦,产生药物依赖的风险较传统BZDs低。
但是无论是BZDs还是non-BZDs,美国FDA都没有批准治疗儿童失眠,反而会优先选择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或褪黑素及其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参与调解睡眠-觉醒周期,逐渐被推荐可以尝试调节睡眠,但临床应用尚无一致性结论,暂不适用于长期的失眠治疗,其受体激动剂包括雷美尔通、阿戈美拉汀等,可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效率、增加总睡眠时间,没有药物依赖性,也不会产生戒断症状,故已获准长期治疗失眠。
不过,药物残留仍会存在使孩子集中力的下降、嗜睡、头晕、平衡力下降的不良反应。对于儿童选择用药,应该根据实际的年龄、体重等,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抗抑郁药物
部分抗抑郁药物具有催眠镇静的作用,在失眠伴随抑郁、焦虑心境时应用较为有效。包括三环类药物、选择性5-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米氮平等。但年加拿大精神病学会(CPA)、加拿大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学院(CACAP)等发布的儿童失眠治疗推荐中提出“抗精神病药物不应作为治疗儿童、成人或老人原发性失眠的常规药物”,因为其带来的不良反应风险往往超过其作用疗效。
儿童作为特殊人群,目前催眠药物的使用率为3.55%,用药更需做到谨慎用药,缓慢加量;使用较低剂量,且给予密切监测。除去对于幼儿园用药家长应该加强注意以外,还要教育小朋友们——是药不是糖,妈妈拿给我。
资料来源
[1]CommitteeonSubstanceAbuse(Copyright?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
[2]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3]FranLowry.AntipsychoticsasFirst-LineInsomniaTreatmentaNo-No.MedscapeMedicalNews.June08,.
[4]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医信共同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邮箱:yxfepd
easy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