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ldquo疫rdquo中的急诊

北京治疗荨麻疹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2月20医院参加山东援湖北第十二批医疗队的六名“最美逆行者”出征的日子,陈博和张光代表急诊科再次出征武汉,和已经在湖北的路子辉光荣会师。急诊科为有这样的勇士而骄傲。

急诊科承担着全院一年天,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紧急医疗救助任务。是处理公共突发事件的第一场所,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每一次与灾难的短兵相接中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从SARS到NCP,每一次战役,急诊人从未缺过席。每年的春节假期,对于别人来说是合家欢乐的日子,对于急诊来说,都是年关。今年年关更特殊,我们与新冠疫情狭路相逢。战役开始于年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在央视采访中坦承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人们开始意识到“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可怕。大量发热、甚至仅仅是咳嗽、咳痰的患者在恐慌中涌入急诊科。急诊科的单日就诊人数开始直线上升。

突如其来的战斗,让已超负荷工作的急诊科,有些猝不及防。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铺天盖地的谣言,想想年SARS疫情的惨烈,看看自身几乎赤膊上阵的防护,我们犹豫了。不过很快,犹豫被身后无数的患者需求湮灭了,跟武汉前线千千万万个急诊同仁一样,背水一战是唯一的选择。曲爱君主任以身作则,成了科里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人,不时出现的大家身边,给大家打气,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协调各种突发情况。曲主任的实际行动,就是战时动员令,大家跟随主任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战“疫”中,奥司他韦成了大家上班的必备品,清热解毒合剂成了全科的宠儿。战役开始恰逢过年,医院已经关闭,疫情的突然爆发,让更多科室不得不提高收治患者的门槛,急诊科成了很多患者得到迅速救治的唯一的希望,面对一双双焦急又充满信任和希望的眼神,我们愈发感觉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给患者尽快找到一张床位。

曲主任有多次公共突发事件处理经验,她敏锐的发现科里的隐患。恐慌就医的患者、留观的轻症患者、需要住院的重症患者和有潜在威胁的“发热”患者蜂拥而至,混在一起。如何保证患者就诊安全,避免交叉感染,进行有效疏导,成了急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放弃休班,加岗加人,对患者进行细化分诊,协调辅助科室增加项目,要求住院处开放更多的急诊床位。医院的大力支持和全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快速实施。恐慌就医的患者被诊室医生做相关检查后劝退,有潜在威胁的“发热”患者分流到发热门诊,需要住院的患者尽力协调床位,暂时无床的重症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抢救治疗,其他轻症患者在急诊留观治疗。虽然,急诊抢救室依然一床难求,急诊观察室的输液椅加了又加,急诊监护室满床运转。但就诊流程的顺畅,让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医疗秩序变得井然有序。

高强度的工作,侵袭着每个急诊人健康,年轻力壮的上了一天抢救室,瘫倒在床上说快要猝死了;下夜班的胸闷难耐做心电图ST段明显下移了;更多的人紧张地睡不着偷偷吃镇静药;血压飙升吃降压药降压。但我们的急诊医护团队,是一支经过多年历练的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在曲爱君主任和刘玉峰护士长以身作则的带领下,面对这一切,包括住陪医师在内的全体医护人员,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请假,有的只是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1月23日,腊月二十九,武汉正式封城,当天,急诊单日就诊人次接近多人。曲主任第一时间召开了全科医护包括住陪医师的会议,集体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第三版)》,并进行了紧急动员,急诊科的抗疫之再次升级。

设立预检分诊,实行分级防护,穿一次性手术衣,所有公众区域每日消毒,尽快疏散观察室患者,实施陪人管理,所有值班人员统一进餐。主任在上面有条不紊的布置任务,我们在下面议论纷纷。现在要给高速运转,超负荷工作的急诊能慢下来吗?能做到保护好自己和患者吗?“我们一定能!我们必须能!”曲主任和三位护士长带着大家开始了艰难的工作。短短的几天时间,我们的工作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防护、消毒、隔离从主任的口头禅变成了我们每个人的口头禅。

大年三十,山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同一天,我院发现聊城第一例确诊病例。在很多兄弟科室还没有意识到危险临近的时候,急诊科的抗“疫”之战早已进的如火如荼。接踵而至的患者,尤其是流感和重症肺炎患者,仍然考验着急诊科的接诊能力和处置速度。疫情来的汹涌,防护物资紧缺,而急诊抢救室,抢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吸痰、贴身护理是护理人员的常态。“防护”,如何做好更好的防护,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多方努力下,我们科室护目镜到位,外科防护口罩和N95口罩到位。完备的防护给了我们更多战胜“疫情”的勇气和信心。

1月25、26日,大年初一、初二,急诊抢救室成了拉锯战的主战场,带班的是我们急诊科心细胆大的李君主任和年富力强的孙宝泉主任,他们两个带领“急诊抢救小分队”在抢救室的弹丸之地,利用气管插管、呼吸机、各种急救药物、抢救设备,从死神手里抢病人,变不可能为可能。要知道一直以来,在曲主任眼里,在所有的急诊人眼里,急诊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通道。在这里,我们让危重患者的病情在这里得到缓解;让患者和家属紧张的情绪得到舒缓;我们是最有经验的“火眼金睛”,从细小处寻找蛛丝马迹,让疑诊尽早“确诊”;医院安全的“大门”,把危险当在门外。

大年初三,从战役打响以来几乎连轴转,制定防护措施,协调重症患者床位,安抚大家情绪,连睡觉都提防着手机随时响的曲主任,能稍微松口气了,因为为了应对更加严峻的疫情,医院制定了更加科学的发热患者就诊及收治流程,发热门诊和感染科成了战“疫”的前沿阵地,急诊从主攻改为助攻。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无比正确,从那天开始,聊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人数开始逐渐上升。在医院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发热门诊对患者分层管理,急诊应对急危重症患者并严防“漏网之鱼”,专家组24小时实时为一线值班人员在线指导,多学科齐心协力,让防疫工作变得愈发主动、有效。

当然,即使是助攻,我们“一刻也不能停”。曲主任一边担任专家组组长,一边带领我们坚守阵地。没有发热症状和流行病学病史的急症患者、一些发热门诊已经筛查,暂时不能明确诊断,但又不适合回家的患者和需要重症抢救的肺炎患者也都会急诊科留观和抢救。这让急诊必须有多的担当和值守。我们几乎每个人都遇到所谓的“疑似”病例,习惯了一次次在病例出现后,隔离、疏散患者,彻底消毒,习惯了默默等待患者的核酸检查结果。有一天,从不休班的主任破天荒的没有出现,大家一打听,主任发烧了。但在家隔离的主任并没有放下工作,电话安排指导工作,继续做全科人的主心骨。好在,只是虚惊一场,3天后,“闲不住”的主任再次出现在我们身边,开始着手安排启用电子病历系统,更好的预防交叉感染。如今,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已经顺利启用,实行无纸化办公。

疫情发生后,全科医护积极请战,自愿加入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战斗,不计报酬,全力以赴,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使命担当。见证了初心和使命,签下名字按上手印,时刻准备着一声号令,奔赴最前线。大年初六,李君主任和陈博医师支援发热重症病房。大年初九,路子辉护师随山东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远征黄石。孙宝泉主任和我们的“宝哥”(邹宪宝医师)第二批支援发热重症病房,而“光哥”(张光护师)和陈博医师踏上了去武汉的飞机。陈医院医院进修学习,重症技术过硬,多次向院领导和医务处主动请战驰援武汉。他满腔热情,不畏“疫”魔,踊跃参战,年后一直坚守在我院抗疫一线——发热重症病房,如今,来不及回家,直接逆行出征,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驰援武汉的漫漫征程。

今年的“寒冬”似乎很短,我们已经记不得几月几号,只记得“昨天”、“今天、“明天”;但“寒冬”似乎也很长,我们还要继续战斗。“寒冬”终会过去,春暖花开,战“疫”必胜。我们是一群平凡急诊人,没有万丈的豪情,我们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坚持,我们为自己是急诊人骄傲。胜利之时,鲜花未必予我,但战斗必然有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ys/122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