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是呼吸内科手中的「最后必杀技」,牢固掌握呼吸机的操作是每个呼吸科医生必备技能,本文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临床体会,整理下呼吸机使用相关问题,希望能帮助大家。
1适应证
1.严重通气不良
2.严重换气障碍
3.神经肌肉麻痹
4.心脏手术后
5.颅内压增高
6.新生儿破伤风使用大剂量镇静剂需呼吸支持时
7.窒息、心肺复苏
8.任何原因的呼吸停止或将要停止。
2
禁忌证
没有绝对禁忌证。肺大泡、气胸、低血容量性休克、心肌梗塞等疾病应用时应减少通气压力而增加频率。
3
呼吸机的基本类型及性能
1.定容型呼吸机:吸气转换成呼气是根据预调的潮气量而切换。
2.定压型呼吸机:吸气转换成呼气是根据预调的压力峰值而切换。(与限压不同,限压是气道压力达到一定值后继续送气并不切换)。
3.定时型呼吸机:吸气转换为呼气是通过时间参数(吸气时间)来确定。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定时、限压、恒流式呼吸机。
这种呼吸机保留了定时型及定容型能在气道阻力增加和肺顺应性下降时仍能保证通气量的特点,又具有由于压力峰值受限制而不容易造成气压伤的优点。
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吸呼比、吸气平台的大小、氧浓度大小均可调节,同时还可提供IMV(间歇指令通气)、CPAP(气道持续正压通气)等通气方式,是目前最适合婴儿、新生儿、早产儿的呼吸机。
4
常用的机械通气方式
1.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intermittentmandatoryventilation,SIMV):属于辅助通气方式,呼吸机管道中有持续气流,(可自主呼吸)若干次自主呼吸后给一次正压通气,保证每分钟通气量,IMV的呼吸频率成人一般小于10次/分,儿童为正常频率的1/2~1/10。
2.压力支持(pressuresupport):自主呼吸基础上,提供一定压力支持,使每次呼吸时压力均能达到预定峰压值。
3.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endexpiratorypressure,PEEP):在间歇正压通气的前提下,使呼气末气道内保持一定压力,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非心源性肺水肿、肺出血时起重要作用。
4.间歇正压呼吸(intermittent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IPPV):最基本的通气方式。吸气时产生正压,将气体压入肺内,靠身体自身压力呼出气体。
5.气道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e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除了调节CPAP旋钮外,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流量,应使流量加大3~4倍。CPAP正常值一般4~12cm水柱,特殊情况下可达15厘米水柱。(呼气压4厘米水柱)。
5
呼吸机与人体的连接
情况紧急或者估计插管保留时间不会太长、新生儿、早产儿、一般经口插管。其他情况可以选经鼻插管或者是气管切开。
6
呼吸机工作参数的调节
四大参数:潮气量、压力、流量、时间(含呼吸频率、吸呼比)。
1.潮气量:潮气输出量一定要大于人的生理潮气量,生理潮气量为6~10毫升/公斤,而呼吸机的潮气输出量可达10~15毫升/公斤,往往是生理潮气量的1~2倍。还要根据胸部起伏、听诊两肺进气情况、参考压力二表、血气分析进一步调节。
2.吸呼频率:接近生理呼吸频率。新生儿40~50次/分,婴儿30~40次/分,年长儿20~30次/分,成人16~20次/分。潮气量*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
3.吸呼比:一般1:1.5~2,阻塞性通气障碍可调至1:3或更长的呼气时间,限制性通气障碍可调至1:1。
4.压力:一般指气道峰压(PIP),当肺部顺应性正常时,吸气压力峰值一般为10~20厘米水柱,肺部病变轻度:20~25厘米水柱;中度:25~30毫米水柱;重度:30厘米水柱以上,RDS、肺出血时可达60厘米水柱以上。
5.PEEP使用IPPV的一般给PEEP2~3厘米水柱是符合生理状况的,当严重换气障碍时(RDS、肺水肿、肺出血)需增加PEEP,一般在4~10厘米水柱,病情严重者可达15甚至20厘米水柱以上。
当吸氧浓度超过60%(FiO2大于0.6)时,如动脉血氧分压仍低于80毫米汞柱,应以增加PEEP为主,直到动脉血氧分压超过80毫米汞柱。PEEP每增加或减少1~2毫米水柱,都会对血氧产生很大影响,这种影响数分钟内即可出现,减少PEEP应逐渐进行,并注意监测血氧变化。PEEP数值可从压力二表指针呼气末的位置读出。
6.流速:至少需每分种通气量的两倍,一般4~10升/分钟。
根据血气分析进一步调节:首先要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气管导管的位置、两肺进气是否良好、呼吸机是否正常送气、有无漏气。
7
调节方法
1.PaO2过低时:(1)提高吸氧浓度(2)增加PEEP值(3)如通气不足可增加每分钟通气量、延长吸气时间、吸气末停留等。
2.PaO2过高时:(1)降低吸氧浓度(2)逐渐降低PEEP值。
3.PaCO2过高时:(1)增加呼吸频率(2)增加潮气量:定容型可直接调节,定压型加大预调压力,定时型增加流量及提高压力限制。
4.PaCO2过低时:(1)减慢呼吸频率。可同时延长呼气和吸气时间,但应以延长呼气时间为主,否则将其相反作用。必要时可改成IMV方式。(2)减小潮气量:定容型可直接调节,定压型可降低预调压力,定时型可减少流量、降低压力限制。
8
湿化
加温湿化:效果最好,罐中水温50~70摄氏度,标准管长1.25米,出口处气体温度30~35摄氏度,湿度98~99%。湿化液只能用蒸馏水。
雾化器:温度低,刺激性大。病人较难接受。气管内直接滴注:特别是气道有痰痂阻塞时,滴注后反复拍背、吸痰,常能解除通气不良。
具体方法:成年人每20~40分钟滴入0.45%~0.9%盐水2毫升,或以4~6滴/分的速度滴入,总量大于毫升/天,儿童每20~30分钟滴入3~10滴,以气道分泌物稀薄、能顺利吸引、无痰痂为宜。人工鼻。略。
9
吸氧浓度(FiO2)
一般机器氧浓度从21%~%可调。既要纠正低氧血症,又要防止氧中毒。一般不宜超过0.5~0.6,如超过0.6时间应小于24小时。目标:以最低的吸氧浓度使动脉血PaO2大于60毫米汞柱(8.0Kpa)。如给氧后紫绀不能缓解可加用PEEP。复苏时可用1.0氧气,不必顾及氧中毒。
10
设定报警范围
气道压力上下限报警(一般为设定值上下30%)、气源压力报警、其他报警。
11
意外问题
呼吸机旁应备有复苏器,或者其他简易人工气囊,气囊和气管导管之间的接头也应备好。注意防止脱管、堵管、呼吸机故障、气源和电源故障。
12
常见合并症
压力损伤、循环障碍、呼吸道感染、肺不张、喉、气管损伤。
13
呼吸机的撤离
逐渐降低吸氧浓度,PEEP逐渐降至3~4厘米水柱,将IPPV改为IMV(或SIMV)或压力支持,逐渐减少IMV或支持压力,最后过渡到CPAP或完全撤离呼吸机,整个过程需严密观察呼吸、血气分析情况。
拔管指征:自主呼吸与咳嗽有力,吞咽功能良好,血气分析结果基本正常,无喉梗阻,可考虑拔管。气管插管可一次拔出,气管切开者可经过换细管、半堵管、全堵管顺序,逐渐拔出。
编辑:于昉
参考文献:
1.《实用呼吸机治疗学》(第2版)出版[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05:.
2.薛辛东,黄敬孚,宋国维,陶建平,陈贤楠,曾其毅,陆铸今,孙眉月,孙波,张宇鸣,张灵恩,刘春峰,许峰.常频呼吸机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7.
3.吴大勇.呼吸机应用中的医疗风险及其防范.中国循证医学杂志,6,01:6-8.
4.郭瑞表.呼吸机临床应用中的安全管理医疗设备信息,6,04:65-67.
5.高见,任名,潘雪冬.呼吸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当代医学,,1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