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美药师你失眠了吗常用镇静催眠药物

本文医院药学部原创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入睡困难、早醒,患者常有精神疲劳、头昏眼花、头痛耳鸣、心悸气短、记忆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表现,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镇静催眠药物是治疗失眠的主要药物之一,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类及其他类,现已经历三代的发展。

  第一代镇静催眠药物:包括巴比妥类、水合氯醛、羟嗪等。

巴比妥类一般不宜作为常用镇静催眠药,治疗指数较低,容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药物之间相互影响比较大(肝药酶诱导剂),安全性也较低(10倍催眠量可致死);水合氯醛对胃有刺激性,须稀释后口服,现也少用于镇静催眠,但临床主要用于部分不合作者(婴幼儿等)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时的快速催眠;羟嗪具有镇静、弱安定及肌肉松弛作用,并有抗组胺作用,对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失眠患者较合适。

  第二代镇静催眠药:主要是指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常用此类药物有地西泮、氟西泮、硝西泮、劳拉西泮、三唑仑、咪达唑仑、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显著延长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

苯二氮卓类药物各有特点,按药物的半衰期长短分为短效、中效、长效三类。1.短效类(半衰期12小时):如三唑仑、咪达唑仑等,主要用于入睡困难和易醒;2.中效类(半衰期12~20小时):常用的有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主要用于入睡困难;3.长效类(半衰期20~50小时):如地西泮、氯硝西泮、氟西泮,对于早醒和惊醒后难以再入睡较有效。

  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与巴比妥类相比优点在于:1.对快波睡眠影响小,停药后反跳现象轻;2.临床应用时治疗指数高,安全范围较大,对呼吸影响小,不引起麻醉;3.对肝药酶几无诱导作用,不影响其他药物代谢;4.依赖性、戒断症状轻。

  主要副作用包括:1.残留效应(白天的残留效应)是指药物夜间的催眠效应延长到第二天白天,产生了不良反应,如宿醉效应、头晕、嗜睡等;2.遗忘效应,是指在服药后不能记忆信息,其遗忘程度与药物的血浆浓度有关,即药物剂量越大,血中浓度也越高,遗忘也越严重;3.停药效应,即苯二氮?类药物最常见的停药反应是反跳性失眠。反跳性失眠是一种睡眠紊乱,指在开始停药后1-2个晚上失眠症状比治疗前还要严重,常见于服用比较短效的药物停药后;4.成瘾性,即心理依赖和躯体依赖。出现依赖主要由于:失眠→苯二氮?类药物治疗→出现反跳性失眠→需要继续药物治疗→产生耐受性→需要加大药物剂量治疗→出现药物依赖→无法终止治疗,这些副作用在短效的苯二氮?类药物中最易出现(如三唑仑)。

  第三代镇静催眠药:主要包括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治疗指数高,安全性高,基本不改变正常的生理睡眠结构,不易产生耐受性、依赖性。

主要优点包括:1.能显著缩短入睡时间,同时能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2.次晨无明显后遗作用,极少产生“宿睡”现象,也不影响次晨的精神活动和动作的机敏度;3.久服无成瘾性,停药后很少产生反跳性失眠,重复应用极少积聚,使用较为安全。唑吡坦上市后得到广泛认同,已成为治疗失眠症的标准药物,有逐步取代苯二氮?类药物的趋势,商品名为“思诺思”。其不良反应与患者的个体敏感性有关,主要为嗜睡、头昏、口苦、恶心和健忘等。

小测验

地西泮不具有的不良反应是:()

A.嗜唾、乏力

B.共济失调

C.中枢麻醉

D.白细胞减少

E.呼吸抑制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
西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ys/8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