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删除。
本文总计2万多字,分为上、下两篇分次发送。
.
钱小壕:大家对述情障碍有感触吗?我怎么觉得,述情障碍好像是我国人民的普遍现象/托腮,却很少有人提及。
小菜: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述情障碍,有本书这么说(接纳承诺疗法的书),感觉过于痛苦,就努力不去感受它,然后,对所有情绪的感受力,都下降了。
努力回避痛苦,渐渐地就感受不到所有情绪,就变得麻木了。
钱小壕:它的重点在于“述”的能力,而非感受力。
小菜:识别和表达,是一回事。
会识别,也就会表达。
识别就是给体验起名。
用哪个词来呼唤它。
Alxithymia(述情障碍)来源:ScincDirct2.
其实辩别、辩识,就是,学会用传统的语词去指称它。
并不是它本来如此,而是约定、惯习。
所以,有人说,在伴侣之间,闹不愉快了。
两个人约好,把这种情绪/感受呼唤为“惊奇”,而不是“生气”或者“愤怒”。
出自《疾病是被发现的,还是发明出来的呢?》
(点击标题查看)还有一个是,遇到问题、发生冲突时,这样说:
“这个问题我们要怎样解决好呢?”
是“我们”,而不是“我”?“你”。
爱情,就是意味着,“我”和“你”走到一起,成为“我们”。
把遇到的问题,都当成一起面临,而且要共同来解决的问题。
而不是相互指责和攻击。
3.
所以,我对精神病学(psychiatry)不满意就在这里。
一切问题,都发生于关系之中。
阿德勒说,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精神病学却把问题定位于个体内部,给人贴标签。
看这个:
既然已经假定精神分裂症是患者得的一种病,那么接下来就要对患者进行治疗,由此患者也就进入了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wingGoffman,?)所说的“体制化”(institutionalizd)过程。在《避难所:论精神病人和其他同住者的社会情境》(96)中,戈夫曼报告了他对精神病人所处的世界的研究,将其经历的“完全体制化”的过程称为道德生涯(moralcarr)。像监狱里的囚犯、部队里的士兵和寺院里的僧侣一样,精神病院也是一个与社会完全脱节的地方。在那里,同质化的人群过着一种髙度管制的生活,许多方面都体现出官僚主义的作风。同时精神病人还要面对一群有着优越社会地位的人们,那就是医生、护士和守卫,他们有着绝对权威。表面上体制化是为了病人好,而实际上,在这样一种不人道的体制化过程中,在电休克疗法、镇静剂、非人性化的监禁过程中,人开始退化了。正如莱因所说的那样:“精神病学是唯一一个在缺少任何可知的身体病理疾病的情况下,在身体上进行治疗的医学分支。“
莱因指出,被诊断的病人并不一定遭受某一生理上的疾病,导致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还不知道,而这种所谓的治疗,可能反而导致病人出现各种神经生理上的变化,而这种神经生理上的变化又被看作是精神分裂症的证明。
莱因和埃斯特森认为,这是一种“贴标签”的做法,无益于探究问题的真相。被诊断为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未必一定遭受某一起因未明的疾病,只是在他的亲人或别人的眼中看来,他是一个有着奇异经验的人,并以一种奇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些奇怪的经验和行为是否与他身体内的变化存在稳定的关系还不清楚。因此,只是单方面地从生理因素出发来解释精神病现象是不全面的。如果精神病学家用精神分裂症这个术语代表一些人身上的病理疾病,代表他所遭受的一种病理状态,不管这种病理状态是什么,有没有得到证实,它都成为他们的一个前提或假设;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一系列临床医学的治疗,测量他的脑电波、查他的血液、量他的体温、给他吃各种镇静药、观察他的行为。那么这一切从最初的前提开始就已经犯了逻辑上的错误,并且会导致更加复杂的恶性循环过程。
——王蕾,郭本禹《存在精神病学:莱茵研究》
不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nia)患者入住精神病院。
而是,精神病院把遇到关系问题的个体关进去,再把祂变成精神分裂症患者。
4.
事实上,是这样的个体,祂的家长,或者照养者,把祂的顺从当成健康。
比如,小时候,缺乏活力,不爱哭,不挑食,不好动。
家长会把这当成正常。
而实际上,孩子这么做,是因为焦虑和恐惧。
只有表现得符合家长意愿,才会受到家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