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今年54岁,患乙肝数十年了,近期肚子一直鼓胀不适,总有些胸闷气短。到街口的诊所去看病,打了点滴,症状不见好转,人却越来越困倦,连晚饭都不吃就睡觉去了。家人想着他累了,也不在意。当晚,李先生仿佛中邪一样,变得异常兴奋,半夜不睡觉,一直在胡言乱语,家人劝说他休息,他非常暴躁地对家人又喊又叫,家人只好避而远之。但思前想后,想着这样不是办法,等李先生喊累了,睡着了,家人连忙喊医院。
到医院后,急诊医生接诊发现李先生已经昏迷,神志不清,生命体征不稳定,立即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完善相关检查。经检查李先生为肝硬化腹水,且抽血结果发现血氨升高,结合发病过程及病史,确诊为肝性脑病,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监护治疗。经过在ICU里3天的监护治疗,李先生转危为安,生命体征也恢复平稳。家属也在ICU医生的耐心讲解之下,理解了“肝性脑病”是怎么一回事。
什么是肝性脑病?肝性脑病又叫做肝性昏迷,是由于严重的肝病引起的以机体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的综合病,比如性格异常、智力低下、意识障碍以及意识和运动障碍等。简单地说就是因为“肝病”出现了“脑病”,此处的“脑病”是指一种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
肝性脑病大多数情况是发生于有基础肝病、肝硬化或肝衰竭的病人。肝性脑病会引起患者的行为、情绪、言语、睡眠或行动方式发生异常变化。发作时可以表现为情绪激动、烦躁易怒、食欲下降、恶心、呕血或大便带血,晚期发病会出现嗜睡、昏睡、昏迷、丧失疼痛反应。起病急骤的肝性脑病可在数日内迅速进展,严重者可出现死亡。而起病缓慢的肝性脑病多见于肝硬化,脑部的症状可反复出现,逐渐的进入昏迷。肝性脑病同时也是肝功能衰竭的主要表现。
大部分的肝性脑病是在各型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其中主要以肝炎后肝硬化最为常见,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占比最高,其次是药物性肝炎、酒精(乙醇)肝炎及各种肝硬化。还有就是机体内的氨的产生与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在肝功能衰竭时,氨的生成、吸收增加而清除减少,导致血氨增加引起脑病。
肝病患者如何防护肝性脑病?1.规律饮食与作息,鼓励少食多餐,每天可进食4~6次,早睡早起,不要熬夜,避免“伤肝”。2.避免饮酒,因酒精可以损害肝脏,加重肝性脑病。3.注意保暖,戴好口罩,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因为感染是诱发肝性脑病最常见的因素。4.肝硬化的患者需避免硬食或油炸食物,进食时需注意鱼刺、小骨头,避免高温食物。因为以上食物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从而诱发肝性脑病。5.肝硬化腹水或脚肿的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利尿药物,不可擅自使用利尿剂。因为过度利尿引起碱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从而诱发肝性脑病。6.如果出现情绪躁动、手抖、话多说不清、睡不醒、甚至大小便失禁,医院进行救治。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建议1.避免动物类高蛋白的饮食:选择以植物蛋白为主(谷类食物:小麦、大米;豆类食物:大豆、红豆、黑豆、绿豆)。谷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肝性脑病。豆类食物可以补充植物蛋白,同时提供鸟氨酸和精氨酸,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2.限制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蛋白质是人体生命的基础物质,但由于患者代谢紊乱状态,动物蛋白中富含的芳香族氨基酸会加重患者血氨升高状态、诱发昏迷,因此建议以富含支链氨基酸的植物蛋白食物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每天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克(即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每天蛋白质摄入不超过60克)。由于患者肝功能受损,过量摄入脂肪会导致脂肪在肝脏沉积,进一步损害肝功能,应控制摄入量。3.蛋白质食物的建议:猪肉、牛肉、羊肉的蛋白中富含芳香族氨基酸,应禁用;鸡肉、鸭肉、鱼肉中支链氨基酸含量比畜肉高,可少量食用;牛奶、蛋类产氨少,随着病情的好转可以适量选用并逐渐加量;推荐富含支链氨基酸的大豆制品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4.碳水化合物充足:由于限制蛋白质和脂肪摄入,患者的主要能量来源为碳水化合物,主食细软易消化,防止粗纤维食物导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如存在便秘,可使用乳果糖、菊粉、合生元等进行调理。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可通过维生素补剂、去渣的果蔬汁补充。水潴留患者应注意液体摄入量,防止过量补液加重病情。作者介绍:
黄宇新
医学硕士,医院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
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脓毒症、重症肺炎及术后重症患者中西医治疗。
供稿:医院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
执行编辑:宋梦西审核校对:庄映格责任编辑:宋莉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