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催眠药(处方药)主要包括三大类: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和新型的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
为避免镇静安眠药引起的异常睡眠行为,对于慢性失眠患者更多的是心理因素引起,如担心睡眠问题而失眠,此时应提倡心理治疗,积极寻找导致患者失眠的原因,减少对失眠过分关心和忧虑,运用认知治疗寻求纠正患者不切实的睡眠期望、对造成失眠的原因的错误看法、过分夸张失眠的后果等不合理信念和态度,从而改善影响睡眠的焦虑、紧张情绪对失眠者非常重要临床上可对不同的失眠者选用等多种方法进行调节,如刺激限制治疗、睡眠限制治疗、放松治疗、矛盾意向法、运动治疗等
镇静催眠药有哪些?
对镇静安眠药的使用既不要滥用,也不要怕用对于服用催眠药物引起导致梦游等非处方药分几类危险性行为的发现,首先建议服药前告知你的配偶或家人,让他们观察自己服药后的起床行为,有无反常态的行为;二是做好保护措施,防止外出,如开车、骑车,避免与人发生冲动、摔伤等意外发生
安眠药的副作用,在一般剂量下可出现困倦、嗜睡、乏力、头晕,大剂量时可引起共济失调、暂时性的遗忘和意识障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昏迷、呼吸抑制
第一,以最小治疗剂量达到最满意的治疗效果
警惕
第六,对症使用:根据失眠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入睡困难者服用见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短效药物以避免晨醒后药物的持续效应睡眠不深又早醒者可服用起效缓慢、作用时间持久的长效药物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和早醒兼而有之者可使用中效药物对伴有明显焦虑或抑郁者可使安全镇静剂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
使用部分镇静催眠药还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类似梦游(睡行症)、梦驾症,或在明显睡眠状态下的其他潜在危险行为
第三,短期使用服同种药物时间一般不应超过3~4周,与其他药物交替使用
1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尤其是妊娠的前3个月,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药物哺乳期服药可随乳汁进入婴幼儿体内影响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或出现戒断症状
镇静催眠药是一类主要用于减轻焦虑、紧张、恐惧,稳定情绪、兼有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的药物主要应用在伴有睡眠障碍患者(如失眠)的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患者
10、老年人 慎用,或减少剂量
8、从事需要头脑高度清醒工作的人 如外科医生、司机和高空作业者安眠药对大脑皮层的抑制作用,可以使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应激反应变巫师2 镇静剂得迟钝,行为调节能力降低,对小脑的抑制作用可使平衡和协调功能降低,容易发生交通或坠落事故
国家药监局:警惕镇静催眠药的不良反应
镇静催眠药引起的异常睡眠行为
6、严重的肺疾病患者 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肺气肿等安眠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呼吸中枢,可使呼吸变浅,频率变慢甚至骤停,从而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触发肺水肿,或导致呼吸麻痹、猝死
3、 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安眠药的代谢、排出速度减慢,容易在体内蓄积中毒
第四,缓慢停药,不可太急,每次减原量的25%,以防止停药后反弹巴比妥类药物包括速可眠和戊巴比妥苯二氮卓类药物临床常用10余种,包括舒乐安定、、氯硝安定和仑等,其主要药理作用是苯甲酸镇静剂抗焦虑、松弛肌肉、抗癫痫、催眠等安全性较高,应用范围广泛,但用药后患者“宿醉”现象,即第二天晨起时往往会感到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
上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第28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对镇静催眠类产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警示国家药监局提醒:警惕镇静催眠药引起的异常睡眠行为
第二,间断给药如每周2~4次
服用安眠药时不饮酒,不随意增量服药,不长期持续地使用某一种催眠药都可以避免异常睡眠行为出现的风险率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正确服用安眠药物,是安全有效的,将有利于恢复正常睡眠节律
7.酒瘾患者 酒精与安眠药一样有抑制中枢神经作用,不能同时食用,以免产生叠加作用中枢神经过度抑制,导致患者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抗组胺类药乃至死亡
如何安全使用镇静催眠药
大多数催眠药经过肝脏分解,由肾脏排泄,长期服用可增加肝肾功能的负担;引起情感和欲望的缺失和障碍,降低性能力,影响性功能
5、严重的神经、肌肉病患者 安眠药可以抑制神经传导,使神经和肌肉功能降低,加重病情,容易诱发呼吸肌麻痹而发生意外
》》》 用药态度及建议
9、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对某些安眠药物过敏者
2、儿童 儿童使用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容易成瘾,引起性格改变
长期服用这些药物都能引起耐受性(较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安眠药,要达到同样的效果,药物的剂量要不断地加大)、习惯性及成瘾性(包括心理依赖和躯体依赖,突然停药可引起戒断症状,比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震颤谵妄,甚至惊厥等)
第五, 宿醉感明显时镇静剂有什么用尽量选用副作用较小的新型催眠药
4、睡眠呼吸障碍患者 安眠药能加深中枢抑制,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不宜服用
》》》 慢性失眠者提倡心理治疗
》》》 哪些人不能用镇静催眠药
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汤世明
警惕镇静催眠药的不良反应
初期白癜风治的好吗白癜风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