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一家五口中毒,女儿持续昏迷不醒,只因

荔浦的莫先生在山里捡了些野菌子来吃,谁知第二天一家老小五口上吐下泻,大人吃了药了针就没事了,但小孩打了几天针后突然病情加重,家属赶紧把她送医院治疗。医院重症监护室躺9天了,尚未醒来...

莫先生一家住在荔浦县大塘镇富德村高怀屯,5月8日下午刚下过雨,莫先生就和妻子到离家不远的山上捡菌子。

“我们住山边嘛,经常捡菌子吃,雨后菌子多,那天就捡了松树菌(长在松树下面的菌子)和绿豆菌,勉强够一餐。回家搞了点猪肉和苦瓜,混一起炒后放水炖了一锅,一家人一起吃。”莫先生说,当晚一起吃的有他爸妈、他老婆和他11岁的侄女小玲。

松树菌

当晚,一家人都没什么异常,但到第二天一早,一家人都感觉不对劲。

“我和我爸就是有点拉肚子,搞了包中药吃就好了,我老婆和我妈上吐下泻,去医院打了两天针才好。但小侄女打了针还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了。”莫先生说。

绿豆菌

小玲的妈妈告诉记者,那天早上小玲一起来就吐了,她还以为孩子着凉了,马上帮她请了假,带她到村上卫生所打针。

“头两天整个人都还正常,不怎么拉也不怎么吐,但就是吃不进东西,吃什么吐什么,后来我们医院治疗。刚开始也蛮正常,但到5月12日半夜发现她突然好狂躁,又是拔针头,又是要下床,我们是谁她也认不得了,后来几个人帮忙才把她压住。医生给她打了镇静剂,做医院治疗。”小玲的妈妈边说边给记者翻出出院证明。

医院的出院诊断上写着“毒蕈中毒、迟发型中毒、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胃肠炎、中度脱水。医院进一步治疗”。

小玲13日转医院后就直接进了重症监护室,医院诊断意见是”肝实质密度普遍减低,原因待查;腹腔积液;心包积液;肺部炎症。

躺在病床上的小玲,吃菌中毒后昏迷9天至今未醒

“医生说就是肝和肺在缩小,目前治疗办法就是换血,要做五次血透,现在已经做了三次,治疗费用至少需30万元,叫我们做好准备。我和老婆靠种田为生的,哪来那么多钱,我把身边亲戚的钱都借完了,医院看我女儿…”小玲的爸爸眼中含泪。

莫先生告诉记者,野菌子不能乱吃的道理他们是懂的,但这两种菌子他们是认得的,从小吃到大也没发生过这种情况,如今后悔莫及。

无毒的野生菌十分美味,而且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深受众多吃货的喜爱。但是,想要吃得健康又过瘾,千万要小心,不要误食毒菌。

1目前民间流传的许多“识别毒蘑菇的方法”都是不可靠的:

错误说法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

错误说法2—“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

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却常常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

错误说法3—“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

这种错误流传甚广,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

错误说法4—“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错误说法5—“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

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2注意事项:

尽量不要采食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也不要吃生长过熟或者幼小的野生菌。

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有发生任何危险的菌,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部放在一起炒或煮,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野生菌,而且食用量要有所控制,不要一次食用过多。

加工烹调时采用的方法也要得当,首先,不论是哪种菌子,都不要凉拌生吃。其次,不论炒还是烧汤,都要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

吃菌时切记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最后小编再次提醒大家最好不采、不买、不卖、不食野生蘑菇,慎防中毒。

▎来源:桂林晚报/桂林直播(版权归原作者)

▎综合编辑:桂林事实派(转载请注明)









































江西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中医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cs/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