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A报告抗抑郁药治疗需要兼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年第十二届年会在厦门隆重召开,4月16日会议期间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张聪沛教授做了有关“抗抑郁药治疗需要兼顾抗焦虑”的相关报告。

在临床上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的共病率达30~50%,即焦虑性抑郁。焦虑性抑郁指的是抑郁发作时还存在显著的紧张、忐忑不安、担心失控或发生意外等,这一亚型的比例占到总抑郁的半数,严重的焦虑水平往往与自杀危险性高相关。

与不伴焦虑症状的患者相比,这些患者治疗所需时间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出现频率高。DSM-5中就有关于“伴焦虑困扰”的特别标明。

在治疗开始及治疗过程中,应仔细评估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变化,选择对焦虑症状疗效好的抗抑郁药物,这对于抑郁焦虑患者非常重要。

      在抑郁发作或持续性抑郁障碍(恶劣心境)期间,至少存在下述2项症状1感到紧张或忐忑2感到并不常见的不安3因为担忧而注意力集中困难4感到有意外或不好的事情会发生5常感到会自我失控

*轻度:2项症状*中度:3项症状

*中-重度:4项或5项症状*重度:4项或5项症状,并伴有运动型激越症状

治疗策略

1、尽可能的迅速控制与消除症状,防范自杀,达到治愈水平

2、尽可能少复发、降低复发率

3、尽可能恢复患者社会功能

急性期治疗:6~8周,控制和消除症状;巩固期治疗:3~6个月,巩固疗效,防止症状波动,或进一步提高疗效;维持期治疗: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疗程视病人情况而定。

大量临床证据证明抗抑郁剂对焦虑症状也有较好的疗效,如SNRI、SSRI类药物可被优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的共病焦虑。

抗抑郁药在初始阶段有可能加重患者的焦虑症状,故在临床使用时,初始剂量要小,然后缓慢加量。抑郁伴焦虑患者的治疗原则即较低的起始剂量,缓慢加量,更高的目标剂量,更长的治疗时间,如有需要,可早期合并其他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cs/13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