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跑道,原本该是健康的象征。但今年秋季多地爆发的“毒跑道”事件却给这片原本属于孩子们的乐园蒙上了阴影。
从江苏到深圳,再到北京,“跑道”中的毒气像一股可怕的传染性病毒,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中肆虐。然而事发之后,在深圳、北京两地的调查中所发现的,远比这种病毒本身还要可怕——有毒成分超标、涉嫌造假的检测报告、抽签的竞标形式、层层转包的利益链条和业内缺乏监督的潜规则。跑道毒殇,到底是谁毒害了孩子?
开学,本应该快乐的日子,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踢球、跑步,享受9月的阳光。可当8岁的小海和7岁的小凯开心地回到学校,等待他们的却是另外一种景象……
在深圳的调查发现不少小学生都出现了流鼻血的现象
学校新跑道投入使用的几天后,家住深圳8岁的小海坐在马桶上,突然流起了鼻血。在那之后,小海几乎每天都会流鼻血,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会流,睡觉前也会流。除了流鼻血,小海原有的鼻炎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经常打喷嚏、鼻子里时常流出黄色的液体。
小海的妈妈每次去教室里,都能在儿子的抽屉里发现满满一大堆鼻涕纸。而且,鼻炎已经严重影响了小海的记忆力,有时他甚至连一个小时之前发生的事情也会记不住。
7岁的小凯,是深圳市北师大南山附小足球队的小球员。每天,小凯下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冲到学校的操场上踢球。可10月初开始,小凯接连流了一整个星期的鼻血。原本生龙活虎的足球小子毫无征兆地不停流鼻血,这让小凯的母亲寝食难安。随后,妈妈给小凯请了几天病假,暂时离开校园几天之后,小凯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整个十月,在深圳市北师大南山附小,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全部个统计案例中,有个学生出现了头晕、流鼻血、咳嗽和气喘不停的症状,还有的孩子身上起了红疹,瘙痒不止。
小海和小凯并不是单纯的运气不好,在北京、江苏,都同样在这段开学时间里,发生了许多案例,很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都纷纷出现了中毒现象。
孩子们中毒的背后,居然是象征着健康的跑道和球场。从江苏到深圳,再到北京,“跑道”中的毒气像一股可怕的传染性病毒,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中肆虐。然而事发之后,
在深圳、北京两地的调查中所发现的,远比这种病毒本身还要可怕
笼罩校园的神秘“毒气”
北京,芳草地小学丽泽分校,一些孩子出现了类似的症状。一名家长对学生出现的症状进行了普查,并制成了表格。这份数据里,平均20个人的班级里,一班有12个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晕、流鼻血、荨麻疹、干呕;第二个班有13人身体不适,其中9人都是流鼻血;第三个班,出现类似症状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6人。
如果不是从新闻报道中看到了江苏等地在早先一段时间发生的“毒跑道”事件,这些孩子的家长永远也不会想到,导致孩子们不停地流鼻血、头晕、咳嗽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学校新铺的塑胶跑道。
本应吸引孩子愉快玩耍的塑胶跑道,如今却令他们避之不及。新建的跑道之中,神秘的毒气究竟来自哪里?
广东省体育设施制造商协会副会长赵文海介绍,塑胶跑道刺鼻的气味主要来自于跑道中的塑化剂和施工所用的溶剂:“氯化石蜡作为塑化剂,在高温下会分解、迁移,产生大量的氯化物,而氯化物对人体是有伤害的。另外,溶剂中含有的甲苯和二甲苯,也是带有刺鼻气味的物质,而且如果吸入大量甲苯和二甲苯还会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至于不少学生出现的流鼻血症状,赵文海认为合成跑道中的TDI(甲苯二异氰酸酯)才是罪魁祸首,“TDI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它在炎热或者强光下,会有甲苯二异氰酸酯气体释放出来,而且在人体中具有积聚性和潜伏性,对皮肤、眼睛、鼻粘膜、呼吸道都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者会导致出现流鼻血的症状。”
检测报告:一份造假,一份遭篡改
经查证这份报告并不存在
于女士是北京市芳草地小学丽泽分校的学生家长,她的儿子小磊今年9岁,开学之后,学校铺设跑道的同时,四年级的小磊身上开始出现了不明原因的疹子。十一之后,整整一周内,小磊每天晚上回家就流鼻血。一开始于女士并没有想太多,直到看了深圳市“毒跑道”的新闻报道,她才联想到小磊跟新闻报道上的情况一样。
为了小磊的健康,她开始召集身边有相同情况的学生和家长们,向学校和教委反应情况。若干次与校方交涉后,负责修建操场招商的丰台区教委向于女士出示了一份承建方在修建跑道前事先送样的质量检测报告书,但这份报告却被证实是,假的!
这份报告的检测方是隶属于华东理工大学的中国田协人工合成面层检测实验室。经核实,这个实验室的确是中国田协指定的实验室,但检测号报要求核实时,实验室却表示从未做出过这个编号的检测。
不敢相信真相的家长随即就此质问校方和教委,可校方和教委无奈地表示:“我们也不知道这份报告是假的。”
在家长们的坚持下,11月12日学校通过北京丰台一家公司对于学校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了检测,并出具了一份全部指标合格的检测报告。但这份报告同样疑点重重:第一,由中环天成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这份监测报告封面原有室内的“内”字改成了“外”字,报告明确表示禁止涂改,并且第一页所有的内容都是打印的“室内”;第二,监测报告第一页和第二页的报告编号不统一,第一页注明-05,第二页则变成了-05。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份“全部合格”的空气检测报告开出的27小时之后,学校上演了一出反转剧情——拆除跑道。理由是,“为了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无论操场检测结果是否合格,都决定把操场跑道铲除。”整体造价近百万元的塑胶跑道被铲除,学校无疑也是毒跑道事件中的“受害者”。一夜之间,这所学校不仅成了家长们“讨伐”的对象,还变成了承受经济损失的“冤大头”。
“我的孩子中毒了吗?”
受害孩子的体检报告
据芳草地小学的家长透露,第一批孩子进行了血常规、肝肾五项和毒检。
等待结果那两天对于女士而言是一个煎熬的过程,两天之后的晚上,她拿到结果,毒检报告上“苯甲酸”三个陌生却又可怕的字眼,像刺一样戳痛了于女士的心:“送检我只是希望能够让自己安心,并不相信真的有问题。但当我拿到报告显示我孩子血液里含有苯甲酸成分的时候,我脑子一下子懵了。我甚至不敢想象如果我孩子的血液里带着毒素未来会有什么影响……”
同时检测的四个孩子里,其中三人身体内的苯甲酸含量分别是0.5ug/ml,0.3ug/ml和0.1ug/ml,而他们在学校的出勤率分别是全勤、半勤和四分之一出勤。
就在这四名家长进行检测之后,陆续有12名家长对小到二年级大到六年级的孩子进行了血检,并且加检了尿样。这12名孩子中,只有2人血液中没有检测出苯甲酸,但尿液都检测出来含有该物质。其中,有孩子尿液中苯甲酸的含量是血液的两倍。更可怕的是,有一孩子虽然没有任何流鼻血、头疼、咳嗽、胸闷等异常症状,但血液和尿液中同样含有苯甲酸。
在《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68-中,苯中毒的诊断主要参照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几项数据;而体检报告显示,在16名参加血检的孩子中,有八个人的红细胞计数已经超过该标准的上限。
一般情况下,塑胶跑道粘合剂中含有的苯和二甲苯在吸入人体后,有转化成苯甲酸的可能。尽管中毒救治科的医生表示,孩子们体内苯甲酸含量超标并不一定是跑道惹的祸,苯甲酸可以被人体代谢,并且有很多原因可能导致人体内苯甲酸超标。
但根据毒检报告中的数据,有毒物质检查的浓度与孩子在学校停留的时间呈正相关的关系,即停留时间越长,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浓度越高。而且,如果体内苯甲酸含量过高,苯甲酸可在体内继续发生化学反应,可能得到尼泊金丙酯。巧合的是,学校中已经有一位8岁的男孩血液及尿液中均检出尼泊金丙酯的成分。
种种迹象,更不得不让家长怀疑孩子的症状和毒检结果跟学校内的不合格跑道有关。
既然有毒,请别再毒害孩子!
(本文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
治白癜风长沙哪家医院好治疗白癜风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