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葛原生男年5月10日出生于太原市,祖籍山西盂县。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琉璃工艺工程师,太原苏氏琉璃传人。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上接12月12日论山西琉璃的保护与传承(太原苏氏琉璃)一
一、解惑“琉璃”
直到目前,什么叫琉璃?前面说过,诸如大同九龙壁、洪同飞虹塔、天安门城楼和故宫上的金黄色瓦,国人耳熟能详。但怎么和琉璃联系起来,其概念十分淡薄。有人常问,琉璃是不是透明体?因为他们在一些中高档的礼品商店看到那里摆了许多玲琅满目的“琉璃”工艺品,甚至书店可以买到称作《琉璃》很“专业”的书,里面讲的琉璃基本上是透明体,并介绍了多位“琉璃制作大师”。山西琉璃不透明,而商店里的琉璃是透明的,两者是否矛盾,或两者有何关系呢?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商榷。
(一)琉璃的定义
1、《中国的瓷器》(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编著,轻工业出版社年8月版)对山西琉璃作如下解释:“琉璃是以铅硝为助熔剂烧成的带釉陶器。自铅釉被用到建筑砖瓦上以后,方称为琉璃。究其命名之源,是沿用了魏晋时代从海市进入的色玻璃类的琉璃一名,后来人们又把玻璃类的琉璃叫做料器或烧料,面琉璃之名,方逐渐成为铅釉陶器的专称。宋李明仲《营造法式》卷第十五中对琉璃的制作有重要的记,这是我国最早读到琉璃的技术书。”
2、我国使用量最大的书刊号《新华字典》,其中对“琉璃”的解释:“用铅和釉的化合物烧制成的种料:琉璃瓦。”
3、《辞海》关于“琉璃工艺”的解释:以陶为胎,施以琉璃釉(主要成份是氧化铅),再入窑烧制成的工艺品。根据历年各地古墓出土的实物证明,中国在战国时期(公元前四五百年)即已出现琉璃工艺,但质料不纯,有时与料器混淆不清,到了宋代才出现真正的琉璃工艺。元代以来,山西是琉璃工艺的主要产地。
(二)琉璃的属性
显然,琉璃是以陶为胎,施以琉璃釉烧制成的制品,是不透明的。那么商店里以及大师们制作的“透明的琉璃”与上述关于琉璃的权威解释根本对不上号,为深入二者的究竟,我们不妨厘清二者的“属性”。
1、不透明的琉璃属于陶瓷领域里的陶器。《辞海》“陶瓷”词条有如下解释:由粘土或主要含粘土(尚有长石、石类等)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包括陶器、炻器、瓷器等。
《辞海》对“陶器”的解释是:质地较粗且不透明的粘土制品,由粘土(或加石类等)经成形、干燥,烧制而成。可上釉或不上釉,烧成温度较瓷为低。有日用、艺术和建筑陶器等。
上述解释,认定琉璃属于陶瓷范围。
2、透明的“琉璃”属于玻璃的解释是:由熔体过冷所得。并因粘度逐渐增大而具有固体机械性质的无定形物体。一般性脆而透明。通常指硅酸盐玻璃。
性脆,透明正是商店里“琉璃”的基本特征。经的属性归玻璃范围。我国玻璃制品同样有悠久的历史。
据《年北京国际玻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古玻璃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版)中指出:“我国出土的古代玻璃证明,至迟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我国已能制造花纹精致的玻璃制品。”“古玻璃的主要表现为:战国和汉代的铅玻璃制品以玻璃壁、玻璃耳珰,玻璃珠等佩饰品的数量较多,日用器皿的数量较少。”在研究论文中,突出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