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社会交往中似乎不可缺,从“无酒不成席”中就可以体会的淋漓尽致,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居民饮酒率是32.8%,男性的饮酒率是52.6%,女性饮酒率远低于男性,为12.4%。
一、酒精吸收入血后,大约10%经由呼吸道、尿液和汗液以原形排出。因此,饮酒者都是“一身酒气”,也可用呼吸测酒器检测出来。那剩下的90%去哪了呢?剩下的90%的酒精会在肝脏内被一系列的酶催化后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首先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由乙醇转化为乙醛,而后再被乙醛脱氢酶催化生成乙酸,最后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
二、包括神经系统、肝脏、胃、心脏、胰腺的损害,导致意外事件、对家庭及对社会的影响。特别容易引起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性欲减退,胎儿发育畸形。
研究证实,长期饮酒还会导致肿瘤发病率增高,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和乳腺癌与酒精关系密切。
三、一类本身有高血压、脑梗等疾病,醉酒后血压升高、脑血管破裂、脑出血致死,另一类是醉后独自睡觉,因呕吐物窒息而死。
四、01催吐的危害:
很多人应酬时为了喝更多的酒,通过刺激咽喉催吐的办法把酒和食物吐出来。但是,剧烈呕吐可导致贲门撕裂出现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
02为什么喝了会呕吐?
呕吐代表你吃的是不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传递到大脑中枢控制相关肌肉收缩,引发呕吐,目的是减少不好食物的摄入。比如吃了腐败的食物会呕吐。
饮酒后就会引起乙醇或者乙醛在体内的积聚,乙醛可以导致胃肠平滑肌痉挛,另外乙醛进入大脑后会刺激呕吐中枢触发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而呕吐。
03呕吐的危害:
胰腺炎、贲门撕裂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吸入性肺炎、窒息。
四、酒精代谢的速度与体内是否表达两种关键酶(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密切相关,代谢慢的容易醉,代谢快的不容易醉。
酒量差的多半是缺乏代谢酒精的关键酶,注定了酒精无法快速代谢,酒精积累到一定量肯定要醉;所以说酒量是开发不出来的,并非想象中那样酒量可以锻炼的。
如果饮酒的量与肝脏处理酒精的速度保持平衡,就不容易醉。
五、关于如何醒酒自然有很多“妙招”,但其实常听说的解酒方法其实多不靠谱:吃某些水果或水果汁能解酒、酒后喝浓茶能解酒、洗桑拿加速酒精挥发。其实,科学的醒酒方法是休息。补充水分,避免意外伤害,最好要有人陪伴。
六、1.加快酒精的代谢
目前,解酒药的成分多为兴奋剂、维生素与氨基酸等,提供的只是安慰和缓解头痛的作用,没有办法增多乙醛脱氢酶,因而不能帮助解酒,更谈不上护肝。
宣称能加速酒精代谢的“解酒药“易使肝脏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2.加速酒精的排泄
部分“解酒药”含玉米须、茯苓等利尿成分,体内的酒精、乙醛会在尚未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时,过早地进入肾脏,使酒精毒素在肾脏大量堆积,明显增加肾脏的负担,还会造成人体水液流失、营养物质流失,破坏人体内环境的平衡等,正如利用利尿剂减肥,其副作用极其严重。
3.降低自制力
部分“解酒药”添加止眩物质,如维生素B6,以及添加具有兴奋作用的物质,如牛磺酸,使饮酒者长时间保持“清醒”的状态,降低人体的感知能力,造成未醉的假象,最终致饮酒过量。
4.掩盖胃部不适症状
呕吐往往是饮酒者自我判断是否醉酒的重要依据,但由于“解酒药”中添加了健胃止呕的成分,使胃部表现不明显,同样易造成过量饮酒。
5.保肝
大部分“解酒药”自称有保肝功能。其实,目前还没有发现真正的解酒保肝药,喝酒时服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能缓解酒后头痛等症状,但可能导致胃痛,甚至严重肝、肾损害。
七、1、饮酒前先填一下肚子,使胃里的食物和酒精混合降低酒精浓度,从而减慢胃肠道对酒精的吸收速度,减少酒精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但酒精还是最终进入了胃肠被吸收。另外饮酒避免过快,拉长喝酒的时间,让同等量的酒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进入人体,而不是快速大量地进入人体。
2、混着饮料喝或喝混酒容易醉
为了稀释浓烈的酒精,有人想出了以酒兑饮料的方法,看上去酒被稀释了不容易醉,但通常用来掺兑酒的碳酸饮料,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加快酒精被吸收的速度,一样容易醉。啤酒与白酒一起喝容易醉也是这个道理。
3、容易不容易醉,取决个体对酒精的代谢的快慢以及酒精进入体内的速度,通俗一点说就是醉不醉取决于酒量好不好以及喝的快不快。
4、所谓酒量好,一般指他对酒精的代谢特别快,喝再多酒都不醉,俗称酒篓子。有些人慢慢喝可以喝的比较多,但一旦喝快了就容易醉,酒篓子喝的再快都难醉,这主要是他们的肝脏对酒精代谢的快,很大程度上是先天决定的。
八、对于糖尿病患者,以及肝功能不良患者来说,大量饮酒容易引起酒后低血糖。特别是空腹喝酒,酒精会吸收得更快更多,易发生低血糖,因此饮酒前最好吃一些米饭、面、糖等,补充体内糖分,同时最好不要喝得太快,尤其是糖尿患者在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时最好不要饮酒容易诱发低血糖。
九、有人由于个体原因在服用抗生素如头孢类药物时饮酒后出现皮肤潮红、心脏速度加快、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剧烈头痛、严重者可出现视觉障碍、精神错乱、姿势晕厥以及循环衰竭。这种不是醉酒类似于醉酒的反应称之为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是指在体内代谢的药物接触酒精后影响肝脏代谢酒精导致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
所以,如果服用了抗生素药物或降糖药物,应在一周内避免饮酒。
十、1、防止误吸;
2、注意保暖;
3、监测血糖;
4、警惕急性胰腺炎;
5、鉴别双硫仑样反应;
6、排除心脏疾病;
急性酒精中毒的处理方法就是促进酒精的排出和代谢、促醒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对症处理。另外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包括纳洛酮的用法、镇静剂的使用以及把握好洗胃的指征。
十一、导致脸红的关键物质是乙醛,它能使得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而产生脸红。
喝酒脸红的人一般是只有乙醇脱氢酶没有乙醛脱氢酶,所以脸红不是过敏;喝酒脸发白的人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都缺乏,其体内的乙醇只能通过肝脏的非特异性的解毒途径进行处理,因而酒精中毒症状较明显,更需要高度重视。
有研究表明,喝酒脸红的人,患食管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几倍。
十二、有人认为经过不断的“锻炼”,酒量就会慢慢见长,其实是机体对酒精产生耐受表现出来的假象,乙醛脱氢酶缺乏的问题出在基因上,并不能通过“锻炼”改变现状。本来不胜酒力的人经过“锻炼”对酒精耐受了,反而会喝更多的酒,导致体内积累更多的乙醛,造成更大的危害。
十三、1、酒后不要吃退烧药;
2、酒后别睡电热毯;
3、不要吃醒酒药;
4、不要喝咖啡、浓茶、汽水;
5、酒后不要立刻睡觉;
6、酒后不要立刻洗澡;
7、酒后不要剧烈运动。
十四、1、对于有饮酒习惯的成年人,应该把饮酒量控制在“适量”的范围内;对于本身不饮酒的人,不要为了“可能对身体有益”而去饮酒。
2、适量饮酒的“适量”究竟是指多少呢?指南中明确指出:平均每天的饮酒量,女性不超过1个饮酒单位,男性不超过2个饮酒单位。所谓“1个饮酒单位”,是指含有约18毫升酒精的酒,如毫升的普通啤酒、毫升的葡萄酒、45毫升40度的白酒,或30毫升60度的白酒。
3、少量饮酒利于健康?
A、有研究认为每周“小酌几杯”的人,其心血管病风险会轻微下降。B、另有专家(JennieConnor)认为,影响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30多个,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相较于饮酒,这些危险因素的“恶性影响力”更大。
C、以往的研究虽然发现少量饮酒与心血管健康有关,但这可能是由于少量饮酒的人在其他方面的生活方式更健康,而并不代表酒精本身有保护的作用。
D、年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JuanP.Casas的一项发现表明,减少酒精摄入与心血管健康的改善存在关联。无论对于少量饮酒、中等程度饮酒还是大量饮酒的人,都是如此。这说明即使是少量饮酒的人,继续减少酒精摄入,会对心脏更有益。
十五、饮酒后,血管受酒精刺激扩张,令血液加速流向皮肤,带来暖意,但这只是一时假象:短暂温暖过后,由于血管无法及时收缩,反而会加快身体散热速度。所以喝酒只导致了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而非真正暖身。
十六、酒后“断片儿”是指酒后长期记忆形成受损导致人完全或部分地不能回忆醉酒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医学上称为记忆中断。
酒后“断片儿”危害很大,举例如下:
1、斯文扫地:骚扰异性、冒犯领导、......
2、财产损失:丢手机、丢钱包、丢钥匙、丢车......
3、破坏、斗殴、酒驾等被警察带局里......
4、造成自己和他人身体的意外伤害......
十七、红酒含有一种叫做白藜芦醇的物质,动物实验表面对心血管有好处。但,太微量,人体实验未证实,即便有效需要喝ml。
结论:红酒带来的确定风险远远大于不确定的益处。
欢迎转发,不得做任何改动,且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否则必定追究法律责任。白癜风可以治愈吗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