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吃的诊断与医治
来源:络口吃(stuttering)俗称结巴,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即说话能力的缺点,表现在说话时缓慢,发音延长或停顿,不自觉地阻断或语塞,间歇地重复一个字或一个词,失去正常的说话节律,出现出特殊的断续性,称之语言流行障碍。
1、口吃可分为暂时性口吃、良性口吃和永久性口吃
暂时性口吃是一种发育性口吃,始于l~岁婴儿初学说话时出现的口吃,3岁年龄阶段最多。这时候儿童言语发展到自己构造词句的阶段。但由于他们的神经生理成熟程度还落后于情绪和智力活动所需要表达的有关复杂内容,因此说话时出现踌蹰和重复,常常1句长话停3四次才能说完。这是儿童言语发展的自然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类言语不流利的表现会逐步消失。3~5岁出现的口吃称良性口吃,也要家长耐心改正,半年到6年内多可消失。
5~8岁后出现的口吃,常作为一种特殊的延续固定的言语情势存在,除非进行延续的有效的矫治,否则保持毕生,称为永久性口吃。
统计表明,任何种族、文化、语言都有口吃产生。~5岁口吃发生率为1%。其中50%于5岁前起病,10岁后的口吃75%将毕生存在。为避免儿童构成永久性口吃,尽早发现,及时医治十分必要。男性比女性多4~8倍。
2、致病缘由
遗传、生理因素有人报告同卵双生子口吃发生率高于异卵双生子,提示口吃与遗传有关。口吃是一种言语调和功能混乱,可能与大脑言语调理功能薄弱、听觉对自己言语的延误反馈、发音器官调剂障碍等生理因素有关。
心理应激、心理压力如受惊吓产生恐惧、进入陌生环境、重大生活事件打击、剧烈的声响刺激,都可因极度紧张致使口吃。成人强制左撇子儿童用右手执笔、握筷;让说话慢的孩子快说;让怯场的儿童当众讲话或表演;成人对孩子说话重复或停顿不耐烦;随便打断,过量改正乃至训斥,使儿童对自己的说话能力过量
北京青少年白癜风医院济南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