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焦虑和抑郁,我们到底该不该用药,如果用药到底该如何科学用药?很多人一直有一个认知,就是精神类药物都会成瘾,形成心理依赖,并且具有耐受性(剂量会不断增加),同时副作用大(记忆力减退),会伤神经等等……
上篇提到了关于催眠药物的介绍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与cbti的对比,本篇重点介绍的是镇静类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的介绍。
以下镇静性抗抑郁药被广泛用作催眠药物,但是作用于催眠用途的剂量低于抗抑郁作和抗精神病药。直到最近,极少证据能够证明将镇静性抗抑郁药作为催眠药物再非抑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这就说明,如果你没有比较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就不要用镇静类药物,而更应该选择上篇讲到的助眠药。
内容来自《睡眠医学》(第四版),仅做你的用药参考,不要擅自用药。
值得注意的是,喹硫平用以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向情感障碍,本药剂量很小也会造成一些体重增加等反应,一般不用此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除非其他药物都无效。
然后发一个用药治疗的指导思想流程图,希望能够对用药的朋友有所帮助,同时可以检验给你开药医生的专业性吧。(BZRA指的是上次文章发的药物)
我们知道了用药的规律,我们也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减药,很多朋友吃上了药物却不知怎么减断,医生动不动就说要吃三个月、要吃半年、甚至有的说要吃三年,给失眠朋友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对睡眠产生的不良影响足以抵消药物本身带来的正面作用……
附:如果对睡眠也没有情绪,只是单纯的睡不着、无困意、睡眠浅、精神差、容易受到惊吓刺激等躯体症状严重的状态,我曾经用过一些保健品(国外的)得到很好的恢复,这个能够让身体恢复放松的状态。如果有精神焦虑、抑郁和强迫障碍用此类保健品效果就不好了,虽然很困,但是还是不能入睡,这就需要纠正认知的。
很多失眠朋友也知道吃药不是长期办法,但总找不到失眠的根治方案。虽然有人已经听说过认知行为疗法,然后也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自救,但很多人由于着急也来不及详细研究,就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去尝试了几天,觉得没有效果,随即就放弃了。然后贴上标签——认知行为疗法对自己没用。当别人再推荐认知行为疗法的时候,他就嗤之以鼻了。
但你要知道,这些做法只是认知行为疗法里边的行为疗法,请注意cbti的全称叫做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相辅相成,双剑合璧才能根治失眠。
其实我们都知道心病还须心药医,我们对睡眠本身的焦虑和紧张心态是我们失眠的症结。谁能解开你这个心结,并告诉你出路在哪里,你的失眠就能恢复大半。再加上睡眠行为的规范,对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科学管理,睡眠恢复自主是非常大概率的。
总之,对于形成心病的失眠,药物是无能为力的。因为药物是从来不能改变的人的认知的(要不然全国每人吃一颗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药丸就可以了)。短期的失眠者可能通过药物恢复了睡眠,没有留下任何心理阴影也就不再失眠,是算作药物治好的,但是慢性失眠从来都不可能用药物根治。根深蒂固的失眠恐惧和强迫性入睡阻碍是不可能被药物抹去的,如果是这样,世界上就真的有忘情水了。
成功案例点击查看,你的失眠就此终结。
扫码可以加我,制定你的失眠认知和行为解决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