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全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也被称为心脏支架手术。该手术具有疗程短、创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我国每年约有50万人受益。
那支架究竟怎么放进去,手术过程怎么进行,本文将对PCI手术全程做一个详解。
PCI术前准备
1.患者基本病情: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腹部彩超;询问病史:脑梗,胃溃疡等。
2.生化相关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肌酶、TNT;血沉、必要时炎症反应介质、肿瘤标记物及免疫系统抗体检查。
3.评价手术入路动脉血管情况:优先选择桡动脉路径。
股动脉:检查双侧股动脉搏动情况,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必要时行血管超声检查;
桡动脉:检查右侧桡动脉及尺动脉搏动情况,行Allen实验,I.同时压迫桡尺动脉;II.主动握拳6~7次;III.伸开手指,持续压迫桡尺动脉,此时手颜色变为苍白;IV.松开尺动脉,仍压迫桡动脉;V.手在10秒钟内恢复正常颜色,为阳性结果或无缺血,可以经此入路;VI.手在10秒内未恢复正常颜色,为阴性结果或有缺血,禁忌此入路。
4.药物准备:术前3~5天口服阿司匹林~mg,每日1次,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若术前氯吡格雷服用不足3天,顿服氯吡格雷mg。
注意:1.正在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者,手术上午停用一次;
2.过敏体质或既往对造影剂过敏者,建议术前3d开始服用泼尼松30mg/d,或术前地塞米松5mg;3.肾功能不全者:术前需要充分水化,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1~1.5ml/kg/h,从注射造影剂前3~12h持续到术后6~24h。5.具体术前准备:手术区域皮肤准备(备皮);碘过敏实验;禁食水6h,糖尿病患者停用降糖药;术前镇静剂;术前心电图。
6.签署知情同意书,充分交流,告知风险。
PCI术中全过程
1.消毒,局部麻醉:冠脉支架植入路径多选择桡动脉,术前对手臂全面消毒处理,铺巾,保证手术台面处于无菌状态;入适量麻醉剂,进行局部麻醉。
2.穿刺:找准穿刺位置,先用破皮刀开个小口,使用穿刺针穿刺;见回血后,穿刺成功,送入穿刺导丝。
3.建立通道:拔出穿刺针,沿着穿刺导丝,置入鞘管(包括内鞘和外鞘),之后拔出穿刺导丝和内鞘,留外鞘在血管,为后续导丝和导管的进入建立通道。
4.开始造影:将造影导丝及造影导管通过外鞘送进血管,由医生操作进行灵活弯曲和转向的导丝,穿越复杂的血管路径,从桡动脉逆行到大血管。
导管则能顺着导丝的路径在血管中蜿蜒穿梭,直到冠脉口。
造影导管到达冠脉口后,连接造影导管与三联三通,三联三通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抗凝剂(根据病人出血风险评估选择肝素钠或者比伐芦定)及造影剂(用于造影);
使用环柄注射器推入造影剂,通过X光透视可在电脑屏幕上显示血管形状;
在一路抵达目的地的过程中,医生需要通过X光透视来掌握情况,通过导管推入造影剂,这种特殊的液体可以在X光下清楚的显示血管粗细及走向,从而找到闭塞病变部位,也就是常说的导致血管堵塞的“罪犯血管”。
5.球囊扩张:造影完成,确定“罪犯血管”后,拔出造影导丝及造影导管,送入导引导管及导引导丝。
导引导管与造影导管的主要区别是腔大,便于球囊与支架的进入;刚拆封的球囊尚未张开,中间是空的,球囊到达预定位置后,医生使用压力泵为球囊加压。
6.植入支架:通过导引导丝送入输送系统(球囊支架),显示球囊预扩后,血管内的斑块被挤压紧贴血管内壁,球囊带支架可以顺利通过。输送系统到达预定位置后,医生使用压力泵加压,撑开支架;被球囊撑开的支架,形状呈网状,支架留在血管内。
7.切口包扎:退出导管和导丝;清理干净周围的血迹;拔出鞘管,用纱布加压;放置止血压迫器;固定完成。
PCI术后管理
1.术后检测
症状:心绞痛:内膜撕裂、内膜下血肿、分支受累、支架内血栓。
心包填塞:心悸、气短、胸闷、Beck三联征,心电图低电压。腹膜后血肿: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烦躁不安、心悸、腹痛等,及时查血常规及B超、CT等。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早于血压及血氧饱和度。
心电图:评价PCI疗效、及时发现介入并发症。
心肌损伤标记物:连续监测ck-mb及TNT。
肾功能:血肌酐较术前升高25%或绝对值增加44.2umol/L(0.5mg/dl),肾病考虑造影剂。
2.术后用药
抗血小板药物
(1)氯吡格雷:继续服用75mg/d,BMS支架置入后至少1个月,DES置入后至少12个月。
(2)阿司匹林:长期口服-mg。
抗凝治疗
术后不需要常规应用抗凝治疗,但对于高危患者,如手术过程复杂、或病变不稳定的情况下,可应用LMWH3-5天。
术后水化:补液种类和速度同术前水化方案。
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高血压治疗、糖尿病治疗、调脂治疗、β受体阻滞剂、ACEI及ARB。
3.术后随访
随访目的:
①确保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措施有效性。
②再发心脏事件风险的评估。
③再发心脏事件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随访时间:术后半年内每月1次,之后2-3个月1次,1年后每半年到1年进行针对性的评估。
随访内容:
①对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半年复查CAG。
②对左室功能不良、多支病变、前降支近端病变、既往猝死病史、高危职业等,及时发现再缺血。
③心电图、UCG、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CAG。
④不良生活习惯情况,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情况。
⑤抗血小板药物情况,有无出血倾向。
⑥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项。
关于手术风险:
1.穿刺导致的动静脉瘘、血肿、感染等。
2.造影剂过敏导致的红疹、喉头水肿。
3.心包填塞。
以上都是手术客观存在的风险,并且像心包填塞这样的风险出现的概率非常的小。
笔者提醒:
支架是冠心病病人的福音。但一定要正确认识支架手术,它只是一种治疗手段,而不是“保命符”。对于已经获救的心梗病人,最重要的是二级预防——防复发。
除了药物预防之外,最最重要的就是患者自身的术后管理。
第一: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戒烟戒酒,定期运动,注意体重,减轻生活压力;在饮食上,要注意低胆固醇,低脂,低盐低糖,多吃蔬菜、水果、谷类、家禽、鱼类,少吃猪肉、牛肉以及油炸食物。
第二: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
第三: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坚持服用抗凝药、降脂药等,不要自行删减或停药。遵医嘱按时复查。
只有严格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尽量确保不再复发,降低支架内血栓及再狭窄的概率,所以不管是病患自身,还是患者家属,都一定要严格做好术后管理。
END精彩推荐常听到的心脏支架是什么?——带你走近PCI
代谢综合征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使用比伐芦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比伐芦定国内市场呈高速增长趋势
韩雅玲院士:PCI术后持续滴注比伐芦定可有效抑制支架内血栓形成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