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苯二氮?类镇静药,其输注4h的半衰期为6.8±2.4min。在全麻诱导和维持中,瑞马唑仑与丙泊酚效果相当,但无注射痛。心脏手术患者易发生低血压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现象,尤其是在麻醉诱导期间,因此麻醉医生应谨慎使用麻醉药物,以避免心血管抑制作用。据报道,苯二氮?类镇静药在心脏手术中的心血管抑制作用较小,氟马西尼可拮抗苯二氮?类镇静药的作用。瑞马唑仑具有心血管抑制作用小的优点,在心血管手术麻醉管理中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镇静药物。然而,接受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的患者没有纳入到IIb/III期临床试验中,在心脏手术特别是体外循环中,使用瑞马唑仑进行全身麻醉的管理也尚未见报道。因此,年3月,KotaSaito教授团队在《JAClinicalReports》中报告了一个关于瑞马唑仑用于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麻醉的病例。
01患者情况
患者为一名76岁女性(身高cm,体重59.6kg),有慢性心力衰竭伴严重二尖瓣反流(MR)、轻度三尖瓣返流(TR)和慢性心房颤动。其合并症包括合并症包括高血压和右侧延髓陈旧性脑梗死。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显示左室射血分数62%,无左室壁运动异常。
02治疗过程
对患者进行二尖瓣修补术,三尖瓣环成形术、迷宫手术和左心耳封闭术。
?术中,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双侧区域脑部血氧饱和度(rSO2)及BIS。
?麻醉诱导采用瑞马唑仑6mg/kg/h,瑞芬太尼0.25mg/kg/min,罗库溴铵0.85mg/kg。患者在使用瑞马唑仑期间,输注部位没有明显疼痛。
?意识丧失(LoC)后,瑞马唑仑剂量调节为1mg/kg/h。从瑞马唑仑给药到LoC的时间为s。诱导期间,患者平均血压(BP)从下降至54mmHg,给予5mg麻黄碱三次,使平均血压维持在65mmHg以上,rSO2在基线值的10%范围内下降,BIS值在诱导期为31至42(图1),瑞马唑仑根据BIS值在0.6–1.0mg/kg/h调整,直到手术结束。即使在接受CPB期间,BIS值也是在30~50之间,镇静深度很稳定,且没有诱发低温,体温维持在35-36°C。
?病人转到ICU后,停止服用瑞马唑仑。
?术后评估患者在术中没有意识且无回忆,并且在整个围手术期没有与使用瑞马唑仑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图1麻醉记录:收缩压;舒张压;BIS指数
03讨论
在心脏手术的全麻管理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避免平均血压的降低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麻醉诱导期间。丙泊酚是常用的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的镇静剂。但苯二氮?类镇静剂在心脏手术中诱导血压降低的程度更轻。苯二氮?类镇静剂之一咪达唑仑也可用于诱导,但不能用于维持麻醉,因为其半衰期长且蓄积量大,持续给药可能导致苏醒延迟。在本病例中,麻醉诱导期间平均血压较基线血压有相当大的下降,但给与麻黄碱后血压很快恢复。虽然诱导期的推荐剂量12mg/kg/h,但考虑到患者的心脏状况,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给药6mg/kg/h。在整个麻醉过程中,rSO2保持在基线值的10%以内。给予小剂量儿茶酚胺、多巴酚丁胺(2.0μg/kg/min)和去甲肾上腺素(0.03μg/kg/min)使体外循环后血流动力学得以维持。在心脏手术中,瑞马唑仑对心血管抑制作用较小,其适宜剂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04结论
综上所述,瑞马唑仑可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诱导和维持。考虑到苯二氮?类镇静药的优点和瑞马唑仑的超短效特性,瑞马唑仑有可能成为心血管麻醉领域的一种新型镇静药。
★
NEWS
★
?阅读原文,请戳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