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朋友小酌、同事聚餐,各种聚会接踵而至……“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然而,药驾也同样存在着与酒驾相当的风险,应该得到我们广大患者的重视。
何谓药驾?顾名思义,驾驶人员员服用一些药物后出现头晕、倦怠、嗜睡,大脑反应迟钝、肢体协调能力下降,不能迅速、灵活的控制刹车、油门等,因而容易导致危险交通事故发生的行为。
当你打算服用或已经在服用以下这些药物时,请别开车!1、抗感冒药:大多数抗感冒药中都含有抗组胺成分,它是用来抗过敏的。因为感冒初期的主要症状就是变态反应即过敏:感冒病毒刺激机体释放组胺,造成流鼻涕、咳嗽、痰多等症状。第一代抗组胺药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抗感冒药物中应用最多的是起效较快的扑尔敏,就是第一代抗组胺药,其主要不良反应有嗜睡、困倦、视力模糊、头痛等,会影响驾驶。含抗组胺药者,属于中西结合类型药物,如感冒清胶囊、感冒清片、鼻炎康片、维C银翘片、速效感冒胶囊等。抗过敏药:过敏药物除扑尔敏外,还有息斯敏、苯海拉明等抑制中枢神经的药物也可引起嗜睡、上腹部不适等反应;富马酸酮替芬的嗜睡、反应迟钝、头晕、头痛、目眩、倦怠等反应明显;赛庚啶被不少人当做“助眠药”应用;茶苯海明(乘晕宁、晕海宁)是苯海拉明与茶碱复合物,可引起嗜睡、口干、调节紊乱、泪腺分泌减少、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2、镇静催眠药:比如巴比妥类药物、水合氯醛等。晚上服用后能使人安睡,次日会有头晕目眩、乏力嗜睡、反应迟钝等。
3、安定类: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后,常出现眩晕、嗜睡、肌无力、体位性低血压和反应下降等副作用,更严重的是视力模糊、眼球震颤,驾驶时会因无法及时辨别前方道路情况而导致车祸发生。
4、解痉止痛药:如阿托品类生物碱、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此类药物容易出现视物模糊、心悸;过量则出现呼吸频率加快、烦躁不安、惊厥、幻觉、谵妄等中枢中毒症状。
5、抗高血压药:如哌唑嗪、甲基多巴、硝普钠、可乐定等,此类药物易引起嗜睡、眩晕、体位性低血压。
6、抗心绞痛药:如硝酸甘油、消心痛、心得安等。不良反应有搏动性头痛,在高速行驶、颠簸不平的车辆上尤甚,这是血管扩张而导致;还有眼内压、颅内压升高而导致的视力不清、头晕乏力等。
7、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美西律等,长期服用奎尼丁可出现“金鸡纳反应”表现为头疼、头晕、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长期口服美西律有神经震颤、共济失调、复视、精神失常等。使人反应迟钝不能当机立断,易导致车祸。
8、抗菌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等,因毒害第八对脑神经,可出现头疼、耳鸣、耳聋、视物不清、颤抖,感到周围物体发生旋转性或波浪性运动,致使平衡失调等不良反应。
如何防范药驾呢?在身体不适服药期间最好不要驾车,如果生病必须服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看病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份“我是司机”或“我开车上班”,请医生尽量避免使用对驾驶员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及商品标签,尤其是副作用和禁忌症。
不可超剂量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