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所进食物被细菌或者细菌毒素所污染,或食物含有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根据病因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胃肠型食物中毒:胃肠型食物中毒多见于气温较高、细菌易在食物中生长繁殖的夏秋季节,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要特征。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引起葡萄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主要有淀粉类(如剩饭、粥、米面等)、牛乳及乳制品、鱼肉、蛋类等,被污染的食物在室温20~22℃搁置5小时以上时,病菌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此毒素耐热力很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仍可保持其毒力而致病。该病以夏秋二季为多。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该菌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副溶血性弧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临床上以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水样便等为主要症状。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具有暴发起病(同一时间、同一区域、相同或相似症状、同一污染食物)、潜伏期短(数小时至数天)、有一定季节性(多夏秋季)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特点。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是由于摄入大量变形杆菌污染的食物所致,属条件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变形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根据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变形杆菌与奇异变形杆菌,有多个血清型。大量变形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致食物中毒。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胃肠型及过敏型。
应做的检查
细菌培养:应取可疑食物、呕吐物和粪便作细菌培养。
细菌学、血清学检验:根据不同病因做相应的细菌学、血清学检验。
血培养:重症患者血培养,留取早期及病后二周的双份血清与培养分离所得可疑细菌进行血清凝集试验,双份血清凝集效价递增者有诊断价值。可疑时,尤其是怀疑细菌毒素中毒者,可做动物试验,以检测细菌毒素的存在。
治疗手段: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早期饮食应为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可恢复正常饮食。沙门菌食物中毒应床边隔离。
对症治疗:呕吐、腹痛明显者,可口服丙胺太林(普鲁本辛)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亦可注射山莨菪碱。能进食者应给予口服补液。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腹泻频繁者,给予糖盐水静滴。出现酸中毒酌情补充5%碳酸氢钠注射液或11.2%乳酸钠溶液。脱水严重甚至休克者,应积极补液,保持电解质平衡及给予抗休克处理。
抗菌治疗:一般可不用抗菌药物。伴有高热的严重患者,可按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抗菌药物。如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基层建议:
对于基层而言,在第一时间判断食物中毒是十分必要的。在出现上吐下泻、脱水等表现时,在实验室手段未能及时采取,无法判明是否是食物中毒及判明食物中毒类型时应先做对症治疗即补液。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支持治疗。
补液相关
原则:首先我们应该记得补液大原则是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宁酸勿碱,见尿补钾、惊跳补钙。然后明确补液量的多少,当然如果你不确定补液量计算时应该“宁多勿少”。
补液量计算:
1.根据体重:2ml/kgh,也就是48ml/kgd。一般为ml左右
2.根据体温:大于37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
(当然估计出就诊前的丢失量后,在第一个24h只补充1/2,生理所需量按ml计算)
3.补钾量:轻度缺钾3.0-3.5mmol/1小时,全天补钾6-8g
中度缺钾2.5-3.0mmol/1小时,全天补钾8-12g
重度缺钾<2.5mmol/1小时,全天补钾12-18g。
4.温馨提示:补液前烦躁口渴,病人体液流失严重应加快补液;补液一定量后出现烦躁不安,则应小心脑水肿可能。且在腹泻严重且缺少进食时应谨慎配糖,配入糖可加速钾的流失。
后记:在补液过程中等待观察病患状况,如病情平稳则无需向上转送,如患者症状仍未缓解则应立即运送至上级医疗机构就诊并检查食堂留验食物,于24小时内向上一级卫生机构报告食物中毒情况,做出流行病学分析及对基层进行健康宣教,避免类似状况发生。
本文来自TMMUfreescience~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投稿请扔至TMMUfreescience
.北京安全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