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平肝清热、养心宁神治愈产后脏躁一例
陈某,女,30岁。
初诊∶年4月10日。
主诉及病史∶今年2月5日第一胎钳产,出血颇多。产后失眠焦虑,自恐不能继续生存,对婴儿亦不知所措,失望悲观胡言乱语。服大量镇静剂后,神疲目糊畏光,自汗烦热,口干不思饮,纳呆,胸闷痰多,大便次数增多。
诊查∶脉细数,舌淡苔白厚腻。
辨证∶产后气血虚弱,脾胃失和,痰湿阻滞,清阳不升。
治法∶健脾和胃,化痰开窍。
处方∶陈胆南星9g菖蒲9g淡远志6g陈皮6g制川厚朴4.5g川黄连3g生地黄12g丹皮9g茯苓皮9g生米仁12g杏仁9g车前子12g六一散12g(包煎),5剂
二诊∶4月16月。10日当晚行经,惊恐失眠,过量服水合氯醛,昏睡,瞳孔放大,住院灌洗肠胃。数日来胸闷,心烦气促。神疲目涩畏光。大便溏薄。咽喉如有物阻,咽食时食道隐痛。脉濡细微数,舌淡苔白腻。产后气血虚弱,脾胃失和。治宜健脾和胃,养心宁神。
处方∶制川厚朴3g陈皮6g白术6g茯苓9g首乌藤30g合欢皮12g淡远志6g淮小麦30g炙甘草4.5g磁朱丸12g(包煎)龙牡各30g,6剂
停服镇静剂。
三诊∶4月21日。神志清晰,对答如流,能处理一般家务。纳平,大便溏薄,感口苦咽干。脉濡细,舌暗苔薄腻有齿痕。治同前意。
处方∶陈皮6g姜半夏6g白术6g茯苓9g淮小麦30g炙甘草4.5g合欢皮12g淡远志6g首乌藤12g龙牡各30g磁朱丸12g(包煎))
酌情于临睡前服利眠宁及谷维素各2粒。
四诊∶5月3日。昨起完全停服西药镇静剂,能入睡四五小时,醒来头胀,面部潮红;一般生活琐事能自理,但仍悲观抑郁,目涩心烦。脉数带细,舌暗苔薄有齿痕。肝血不足,心失濡养,则虚火上扰,神无所主。治宜平肝清热、养心宁神。
处方∶陈胆南星9g石菖蒲6g丹参9g煅茯苓9g首乌藤12g合欢皮12g广郁金9g淡远志6g桑椹12g枸杞子9g淮小麦30g龙牡各30g陈皮6g,3剂
五诊∶5月6日。神情尚佳,纳呆,有时便溏,近来能逗小儿嬉笑及处理小儿事务,仍多思虑。脉细,舌质暗,苔薄腻。心脾不足,肝肾阴虚。治宜健脾养血、宁心镇神。
处方∶陈皮6g白术6g淮小麦30g炙甘草4.5g合欢皮12g淮山药12g朱茯苓12g首乌藤12g淡远志6g枣仁9g磁朱丸12g(包煎),7剂
本病由产后出血引起,气血大虚,五脏失养;其人本多思虑,心脾先损,脾虚不能生血,则心血不足,神不守舍,乃致失眠忧思,符合《金匮要略》脏躁之证。初诊后当晚过量服安眠药中毒,急诊入院灌肠,脾阳大虚,水湿内停,阻滞中焦,故胸闷咽梗、纳呆便溏。复诊时虚嬴不堪,治以二陈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方内姜半夏、陈皮、远志温化痰湿,川厚朴宽胸散满,白术、朱茯苓健脾养心,淮小麦、炙甘草甘温养心,首乌藤、合欢皮、龙牡、磁朱丸平肝镇神。全方健脾和胃、养心宁神。并嘱酌情加服西药利眼宁及谷维素,以防失眠。三诊时脾气略振,能正常进食。病情好转,仍进原方药。四诊时神情正常。问诊时对答如流。并对婴儿已有兴趣,逗儿笑。但仍欲无故忧思。此阴血不足、肝失条达。本次治法宜着重心、肝二经,复加胆南星化痰开窍、平肝清心;菖蒲芳香开窍、聪耳目;二味除治痰湿壅闭以利脾运外,且能引补养之品通心入窍,起安内攘外作用。如此阴血足,五脏得养,虚火平伏,神乃安矣。
十五、养血平肝、清心镇痉洽愈青春期精神分裂症一例
董某,女,18岁。
初诊∶年1月8日。
主诉及病史∶17岁月经初潮,临经受惊。每次行经量多、延后,伴有神志不清、胡言乱动,饮食起居不能自理,偶尔口吐涎沫,四肢厥冷,大小便尚能控制,约发作1周后自能恢复正常。如此已一年余,服药治疗奏效不显。末次月经年12月27日转,现正在发病。
诊查∶脉弦数,舌红。
辨证∶临经受惊,经水妄行,心失濡养,神无所归。
治法∶化痰镇痉,平肝清心。
处方∶陈胆南星6g石菖蒲6g远志6g半夏9g陈皮6g姜竹茹9g赤苓9g淮小麦30g炙甘草6g枳壳6g桂枝6g龙骨15g煅牡蛎30g,3剂
二诊∶2月6日。据患者家属代诉,自初诊后症状即减,按上方连服药至今。昨日经转旧病复发,夜寐不酣,时而狂笑怪叫,今日精神呆滞。脉弦数,舌红。阴血不足,心肝火旺。治宜养血平肝,清心镇痉。
处方∶鲜生地黄30g鲜沙参9g钩藤12g(后下)牡蛎30g龙骨18g磁石30g(先煎)陈胆南星6g炙远志6g川黄连3g朱茯苓12g补心丸9g(包煎),4剂
三诊∶2月20日。家属代诉;药后神志渐清,能料理一般家务。本月16日行经,提前10天,量多如注,腰酸神疲,痰涎甚多,未发病。治拟平肝、清心、化痰。
处方∶钩藤12g滁菊6g鲜生地黄30g炙远志6g川黄连3g白芍9g朱茯苓12g陈胆南星6g龙牡各3g磁石30g姜半夏6g焦山楂9g,4剂
四诊∶2月24日。恐其病发,治法宗原方加减。
处方∶鲜生地黄30g白芍6g钩藤12g川黄连3g莲子心9g朱茯苓12g陈胆南星6g丹皮6g炙远志6g姜半夏6g枕中丹12g(包煎),4剂
心主神明。气血充盈则神明旺盛而思虑清,气血虚弱则神明衰而思虑杂。本例初潮时,气血未充,行经期间突然受惊,致使冲任不固而经水妄行;失血过多,心无所主遂神无所归,则胡言乱动;脾运不健,痰湿自生。初用涤痰汤、甘麦大枣汤、桂枝龙牡加减,每天1剂,证情虽减,但经后依然复发,审其发病总在行经后1周,切脉视专,均系阴虚火旺、痰湿弥留、心窍不开。治法乃着重清心泻火、平肝镇痉,而以化痰为辅。方内鲜生地黄、沙参、白芍清热养阴,钩藤、龙牡、磁石、朱茯苓、补心丸镇痉养心宁神,胆南星、川黄连、莲子心清心泻火,远志、半夏化痰降逆;方中龙牡、白芍、生地黄对冲任有敛阴固涩作用。由是经量大减,阴液渐复,心血亦足,则意志正常,而神明出焉。四个月后随访,病未复发,并已去校上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