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学习陈苏生先生温阳四法与潜阳宁神煎治疗失眠的经验。
01温阳四法
陈苏生先生临证继承乃师祝味菊先生用附子之经验,并结合多年之实践,善用温阳四法。
一、温潜法:是指温阳药与潜镇药同用,有引火归元、导龙入海的作用。
潜镇药常用三甲(牡蛎、鳖甲、龟板)、磁石之属,潜其阳而制其虚亢。
适用于阳浮于上、上盛下虚之类病症。显然,此法渊源来自其师祝味菊先生。
二、温滋法:是指温阳药与滋阴药(如生地、白芍)同用。适用阳衰而阴亦不足,证见虚烦懊恼、失眠怔忡、肢节酸楚者。
三、温通法:即温阳药与通利药同用,临床常用来治疗痰饮诸症。因为痰饮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正因阳气不足,所以导致阴邪凝聚。
常用附子配伍泽泻、带皮苓、大腹皮,淡渗利水;配苍术、川朴、陈皮,燥湿健脾;配牡蛎、白芥子,消饮散结。遂使阳气得复,脾运得健,留饮自除。
四、温泄法:即温阳药与解毒泄浊药同用。
常用于阳气衰微,秽浊凝聚诸症,一方面是阳气之不足,一方面是阴霾之凝滞,故益火温阳与解毒泄浊同用,扶正而不助邪,祛邪而不伤正,有相辅相成之功。
解毒泄浊常用土茯苓、忍冬藤、连翘、白薇。
02潜阳宁神煎
其中温潜法尤为突出,并制潜阳宁神煎,由制附子4.5~9g,灵磁石15~3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制远志6g,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茯神、北秫米各12g,制半夏9g组成。
此方中附子与镇静安神、安抚中枢药磁石、枣仁、远志配伍,对安抚中枢、调节神经有良好疗效。
附子有强壮兴奋之功,伍磁石之镇静,能抑制虚性兴奋,合枣仁之滋养、远志之安神益智定心止惊,无论对失眠还是嗜睡,皆有调治之效。
本方具兴奋、强壮、收敛、缓和、滋养于一炉,每每起到拮抗协调、相辅相成的作用,对安抚中枢,调节神经有良好的作用。
显然,本方继承了祝味菊医案中上要潜阳,中要化湿,下要温肾的治法。
03失眠验案
朱某,女,45岁。
苦失眠10年余,常服安眠药而寐终不安,头痛卓卓然,日服镇痛片而疼痛不解。
反复感冒,月无数日安适。汗之而表气愈虚,清之则里真益怯。且有胃下垂,纳欲虚,脘痛时作,攻补俱不得。
虚阳上亢,躁难自安;营卫失和,洒淅形寒;口燥咽痛,厌恶凉饮。有表不敢解表,惧重虚其表,有热不敢清,恐愈寒其中。温卫解肌,原是正治之法,又恐触犯咽痛。处方下药,每有顾此失彼之纰。
综观全局,权衡得失,其总是阳浮于上,阴虚于下,营卫不和,气血一乱之象。治病必求其本。循此施治,持之以恒,日久当有所获。
遂予潜阳宁神煎14剂,以资观察。
制附子9g,灵磁石(先煎)30g,酸枣仁10g,生龙牡(先煎)30g,紫石英(先煎)15g,远志9g,夜交藤15g,合欢皮12g,知母9g,甘草9g,赤芍6g,白芍9g,枸杞子12g,潼沙苑12g,白芷9g,明天麻6g
守方至42剂,诸恙大减。
西药镇痛片由4~5片/日递减为1片/日,乃至难得头痛时偶服之。躁热自汗如雨现象消失。夜寐自安,已摒弃安眠西药。
纳谷尚差,但精神渐振,已能处理繁重公务而无倦容。续进前方加减,共70剂,胃纳日馨,诸症霍然,前后判若两人。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扶阳名家治验良方》,赵丹丹、王发渭、魏素丽、杨建宇主编,学苑出版社出版,.1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