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抗日影视剧,女飞贼男侠客好基友一

近日,韩国讲述年鸣梁海战的电影《鸣梁》热映,一举打破了韩国电影票房纪录。近年来,中韩都兴起了一阵“抗日文化热”。中国有谍战电影《风声》、“神剧”《潜伏》,也出现了手撕鬼子、女子被轮奸后小宇宙爆发射死鬼子等雷人情节。那么,同样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韩国,是怎样拍“抗日”电影的?他们也会“手撕鬼子”吗?

说起来,“手撕鬼子”真不算什么。韩国抗日电影才算神奇,穿越平行宇宙、拯救日本好基友、潇洒的蒙面英雄、白痴的中国将军、东北是韩国的……盘点韩国的这些抗日影片,我们在深深震惊之余,听到的都是节操破碎的声音,思密达。

为了欣赏韩国抗日电影的风采,我们需要简单回顾一下朝鲜半岛的历史。朝鲜从西汉开始,就是中国的藩属国。进入近代,它的历史更是充满着屈辱。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承认朝鲜独立。年朝鲜高宗李熙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成了日本的傀儡。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朝鲜被日本吞并,沦为殖民地长达35年。

在日本统治期间,朝鲜先后爆发了义兵运动、年的三一运动、年的六·十万岁运动,都被血腥镇压。此外,境外也有反抗身影:被称为“韩国国父”的金九,成立了流亡政府,在中国组织了几次暗杀。后来当上韩国总统的李承晚则在美国宣传抗日。后来统治朝鲜长达46年,被誉为“共和国永远的主席”的身材丰满的金日成将军,正在中国东北打游击。从总体上看,朝鲜在二战中都是日本相对稳定的殖民地,抗日的史实并不多——给人印象最深的,反倒是年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杀伊藤博文的事件。

最初有“抗日”因素的电影,早在日本殖民时期、韩国电影初创期就出现了。因为日本的严格审查,这类片子只能隐晦地表达态度。年,朝鲜爱国导演罗云奎的《阿里郎》就是这样一部片子。《阿里郎》的主人公永镇是个疯子(因为参加三一运动,被日本警察打疯的)。一个亲日的地主打手想强奸永镇的妹妹,疯子永镇看到时,产生了幻觉,失手杀了这个打手。

《阿里郎》是朝鲜半岛第一部成熟的剧情片,也是韩国电影的里程碑,曾被多次翻拍。它看似荒唐的剧情,却激发了韩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在日本严格审查的情况下,导演的态度只能通过一个疯子的遭遇,隐晦地表达出来。在影片结尾时,永镇被警察带走,一路唱着朝鲜民歌《阿里郎》。现场观众看到这一幕时,也“尽情放声哭泣,同永镇一起唱着《阿里郎》,最后高呼‘朝鲜独立万岁’的口号……电影院里弥漫着一种强烈而深沉的情感”。

年李圭焕导演的《无主渡船》反抗意识更加明显。日本工程师修建了一座铁路桥,这使靠摆渡为生的春三失业了。一个亲日的韩国人企图强奸春三的女儿,春三听到呼救后,拿起斧子追赶他。这个亲日韩国人掉下桥摔死了,春三用斧头疯狂地砍着大桥,也被列车碾死。桥是日本人建的,“砍桥”的意义不言而喻。为此,影片在上映时,被迫做了删减。

韩国光复后的年,原本是亲日派的导演崔寅奎却拍了一部抗日电影《自由万岁》。影片讲述了年8月,主人公韩锺成功越狱,并感觉到即将解放,于是准备武装起义。这时,他为了躲避日本警察追捕,闯进了一个妓女的房间,这个妓女瞬间爱上了他。接着,妓女的情夫(日本人)把韩锺抓了起来,韩锺又被营救出狱,影片就这样结束了。

《自由万岁》拍得不错,曾被韩国电影史学家称作“圣经”,可见当时韩国电影的落后程度。但现在看来,《自由万岁》的剧情略显狗血,主人公计划“抗日”,却没有行动,因一个女人入狱,又被一个女人救了出来。虽然不是说抗日了就不能有爱情,但这种暧昧的情节却能反映出导演“抗日”的底气不足。毕竟在现实中,“武装起义”是不存在的。韩国之后描写日治时期的电影,也多是讲述底层民众的苦难生活,都很写实。

不过,这只是二战刚结束时的电影,一切才刚刚开始。千万别低估了韩国人的想象力,思密达。

年的《京城往事》(英文名:OnceUponATimeInCorea)就属于这类。它的名字显然山寨了《美国往事》。和苍凉厚重的《美国往事》不同,本片是个喜剧片——年8月,日本在韩国挖出了一枚克拉、包子大小的钻石。男主人公、女主人公、韩国配角,虽然每个人身份不同,其实都是潜伏在朝鲜京城的独立运动人士。影片围绕着抢夺钻石展开,在日本天皇投降诏书的广播中收尾,男主角说出了钻石的秘密:钻石是他伪造的,是用来愚弄日本人的。

“伪造的钻石”成了影片对自身的隐喻。《京城往事》的故事是伪造的,虽然描写了韩国被凌辱的历史,如“朝鲜哪儿有金子,都运到日本去了”的说法,以及日本军人训斥亲日韩国人为“朝鲜猪”等。但这种耻辱感却被一种轻佻的气氛、喜剧桥段冲淡了。在影片结尾,男主人公得意洋洋地胜利了,日本投降,造成了“韩国打败日本”的幻觉。

进入到高级阶段,电影里的韩国人已经很勇敢了。年的《登陆之日》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这部片子很像韩国二战版的《阿甘正传》,只是主人公比阿甘强太多了,不但帅,还是马拉松冠军,而且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一次次地救日本好基友……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所有二战电影中最完美的人。

主人公金俊植是朝鲜普通老百姓,热爱马拉松运动。受韩国马拉松奥运冠军的影响(这倒是真人真事),参加了选拔赛,拿了第一,却被诬陷违规,取消资格。在影片里,愤怒的韩国民众已经敢于揪住日本人的脖领子,徒手和日本士兵搏斗了。骚乱过后,金俊植等人被充军,发配到了诺门坎战役的前线。而他在马拉松赛场上的对手,日本将军的孙子长谷川辰雄,正是他们军队的指挥官。在执勤中,朝鲜士兵们非常勇敢地抓到了中国女侠斯莱(由中国的范冰冰饰演),她是个专杀日本人的狙击手。“日本人真的都很坏,朝鲜和中国真是太窝囊了。”斯莱被俘虏后说。

金俊植和斯莱(范冰冰)相爱了,因为不愿当敢死队,他们逃出了日军营地。斯莱和朝鲜教科书里的金日成将军一样,掌握了用步枪打飞机的神奇技能,救了金俊植之后,她就死掉了。之后,日军被苏军打败,金俊植、长谷川辰雄和其他日军,都成了俘虏,被送进冰天雪地的劳改营。在劳改营里,韩国人开始占据上风,欺负日本人。金俊植和长谷川辰雄进行决斗,却以德报怨没有杀他。险些被枪毙之后,他们参加苏联军队,和德国鬼子打仗,韩国人、日本人都死了,只剩下他们两个。两人穿着大衣,带着饼干翻越雪山(给跪了)。金俊植又救了长谷川辰雄一命。接着,他们又先后被德国军队俘虏,一直没再见面,最终被发配到诺曼底,给德军修筑工事。

《登陆之日》的手法很写实,如果不是剧情太神奇,真应该归为现实主义作品。不同于《京城往事》、《摩登公子》等狗血剧情和轻浮的调调,《登陆之日》显得厚重、严肃,这使得它的意淫更为高级,更可信。也许主人公金俊植才代表了韩国人在想象中的二战里的形象,坚强隐忍,有崇高的人格,而且长得很帅。有传说称,盟军在诺曼底最先俘虏的人,就是两名朝鲜籍士兵,这给了影片灵感。而且说实话,多亏了远离朝鲜本土,韩国人的这些美德才有施展的空间。

《阿甘正传》的原著小说写得一般,但是有强烈的讽刺和批判倾向,改编成电影以后,讽刺与批判消失了,变成了历史景片、心灵鸡汤和低级笑话。但《登陆之日》更进一步,它绝非严肃的历史剧,在它炫目而惨烈的战争画面之下,藏着一颗韩国导演孜孜不倦的意淫之心。完美的男主角是万能的,他的博大胸怀还感化了日本侵略者。韩国被日本侵略蹂躏的历史耻辱感已经被洗刷干净,民族自豪感喷涌而出。这是多么高级、彻头彻尾的意淫啊,思密达。

在危急时刻,韩国的历史学者崔民在出现了,他认为年的条约无效,这并非法理上的无效,而是大韩帝国皇帝李熙造了一枚假的国玺,并且用假国玺在文书上盖章。影片回到了多年前的“乙未事变”,日本人杀害闵妃(朝鲜明成皇后,抗日的实权派)这一幕。被日本人和朝鲜奸臣围绕的李熙,被迫称帝,为了使韩国不至于灭亡,他造了假国玺,真的国玺让贴身的太监藏了起来。

崔民在认为,只要找到真国玺,就能证明条约无效,韩国总统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当然,一连串斗争后,崔民在等人找到了真国玺,在最后几个小时里反戈一击,日本不仅无条件放弃了铁路所有权,还向韩国道歉、撤出了海上自卫队,“韩半岛”的危机就此结解决。

《韩半岛》对于韩国民众的屈辱记忆,是安慰剂、镇静剂,也是兴奋剂。这种煞费苦心、煞有介事的精神胜利法,表现了韩国电影人强大的意淫天赋。但《韩半岛》没能甩掉历史的拐杖,让意淫的天才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行,因此不是很高级,只能算作“番外篇”,思密达。

进入到神级阶段,韩国导演们的想象力终于爆发了。历史不是障碍,没什么能阻止韩国电影人抗日。而且,超级英雄也来凑热闹了。

年的国民级电视剧《新娘面具》,就讲述了一个韩国抗日的、超级英雄的故事。“新娘面具”是一个蒙面侠客的名字,在日本统治的朝鲜,他本是帝国警察,却逐渐变成了抗日英雄。“新娘面具”会暗器,武功高强,会跑酷,能骑马,吊威亚,还开启了子弹自动回避系统,在第一集一出场,还很自觉地挥舞着一根棒子。

看看在年,韩国人想象的未来吧。朝鲜半岛在年“奇迹般地统一”,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韩国成为亚洲新的强国,他们还希望收回高句丽的土地——也就是中国东北,因为那里是“我们祖先生活过的土地”,中国政府当然不同意,于是“经过一再地说服”,东北变成了韩、中、日三国共同开发。在哈尔滨,他们发现了朝鲜在石器时代的神器,一个月牙形状的石刀,通过它能穿越时间之门。不幸的是,日本人先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在年向年前的年派出了刺客,在哈尔滨火车站击毙了安重根,让伊藤博文躲过了刺杀。而且这个刺客熟悉日本的历史,从而改写了整个历史的走向。

韩国人为了抗日,执着地绕了一个大弯,甚至拍成了科幻片。且不说神器月灵的“穿越”设定多么雷人,“东北是韩国人的”多么不要脸,肆意拔高安重根的历史价值……重要的是,既然在现实的历史中,韩国人没办法好好抗日,就索性甩开膀子,创造出一个平行宇宙,在其中尽情地挥洒抗日的热血。为了韩国人膨胀的民族情感,为了“抗日”,历史是可以被任意修改的。是不是该吃点儿药了,思密达。

《不灭的李舜臣》第一集就天雷滚滚,朝鲜人不满明朝大将的愚蠢,李舜臣直接拔剑架在了明朝大将陈璘的脖子上。接着明朝的军队因为愚蠢而搁浅,陈璘准备自杀,李舜臣派出自己的家臣,划着小船营救他。最后,陈璘获救,李舜臣的家臣却英勇战死了。

围绕着万历朝鲜战争的历史,韩国贬损陈璘早已有之。甚至李舜臣在露梁海战中弹身亡,也被归咎于“陈璘妨碍了李舜臣的行动,放走敌人”(韩国小说年的小说《李舜臣》)。

《不灭的李舜臣》写韩国自己的英雄,无可厚非,可为什么一个劲的损中国军队呢?原因很简单。既然不能否认明朝军队援助朝鲜的史实,那么对不起了,为了建立韩国人独立“抗日”的形象,就要把明朝军队的作用降到最低。于是,明朝将领成了一群打酱油的白痴加饭桶,只会捣乱、争功、拖朝鲜的后腿。打仗都要靠朝鲜军队。没有明朝的帮助,朝鲜一样能战胜日本,甚至胜得更轻松。时隔多年后,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无视自己的史书,把援救朝鲜的明朝军队说成是废物,这不是神经病又是什么?

面对这种神经病一样的电影,我们会发现,一旦沉迷在意淫的世界里,抗日、抗中国,其实都不重要。某些自大成狂韩国创作者,千万不要放弃治疗啊,思密达。









































澶╂触娌荤櫧鐧滈鏈濂界殑鍖婚櫌
鐧界櫆椋庡垵鏈熻兘娌诲ソ涔?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yf/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