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妊娠和哺乳期管理
计划妊娠的糖尿病妇女妊娠前的准备:孕前良好的血糖管理有助于减少宫内畸形和产褥期死亡。糖尿病妇女应计划妊娠,在糖尿病未得到满意控制之前应采取避孕措施。应告知已妊娠的糖尿病妇女在妊娠期间血糖强化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高血糖可能对母婴带来的危险。由糖尿病医师和妇产科医师评估是否适于妊娠。如计划妊娠,应在受孕前进行如下准备:(1)全面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以及HbA1c。(2)使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加强血糖监测。餐前血糖控制在3.9-6.5mmol/L,餐后血糖在8.5以下mmol/L范围,HbA1c控制在7.0%以下。
妊娠期间糖尿病的管理:(1)应尽早对妊娠期间糖尿病进行诊断,在确诊后,应尽早按糖尿病合并妊娠的诊疗常规进行管理。1-2周就诊一次。(2)根据孕妇的文化背景进行针对妊娠妇女的糖尿病教育。(3)妊娠期间的饮食控制标准:既能保证孕妇和胎儿能量需要,又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而且不发生饥饿性酮症。尽可能选择低生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对使用胰岛素者,要根据胰岛素的剂型和剂量来选择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应实行少量多餐制,每日分5-6餐。(4)鼓励尽量通过血糖自我监测抽查空腹、餐前血糖,餐后1-2h血糖及尿酮体。有条件者每日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4-6次。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腹,餐前,或睡前血糖3.3-5.3mmol/L,餐后1h≤7.8mmol/L;或餐后2h血糖≤6.7mmol/L;HbA1c尽可能控制在6.0%以下。(5)尿酮阳性时,应检查血糖(因孕妇肾糖阈下降,尿糖不能准确反映孕妇血糖水平),如血糖正常,考虑饥饿性酮症,及时增加食物摄入,必要时在监测血糖的情况下静脉输入适量葡萄糖。若出现酮症酸中毒,按酮症酸中毒治疗原则处理。(6)血压应该控制在/80mmHg以下。(7)每3个月进行一次肾功、眼底和血脂检测。(8)加强胎儿发育情况的监护,常规超声检查了解胎儿发育情况。(9)分娩方式:无特殊情况可经阴道分娩,但如合并其他的高危因素,应进行选择性剖宫产或放宽剖宫产指征。(10)分娩时和产后加强血糖监测,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分娩后糖尿病的管理:糖尿病合并妊娠者在分娩后胰岛素的需要量会明显减少,应注意血糖监测,适时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避免低血糖。糖尿病的管理与一般糖尿病患者相同。
糖尿病合并妊娠时的特殊问题:(1)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因妊娠而加重。在怀孕前逐渐使血糖得到控制和预防性眼底光凝治疗(有适应症者)可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加重的危险性。(2)高血压:无论是妊娠前已有的高血压还是妊娠期并发的高血压均可加重妊娠妇女已有的糖尿病并发症。应在妊娠期间严格控制血压。应避免使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药物。(3)糖尿病肾病:妊娠可加重已有的肾脏损害。对轻度肾病患者,妊娠可造成暂时性肾功能减退;已出现较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清肌酐3mg/dL(μmol/L),或内生肌酐清除率50ml/min/1.73m2],妊娠可对部分患者的肾功能造成永久性损害。肾功能不全对胎儿的发育有不良影响。(4)神经病变: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关的胃轻瘫、尿潴留、对低血糖的防卫反应差和直立性低血压可进一步增加妊娠期间糖尿病管理的难度。(5)心血管病变:如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未被发现和处理,妊娠使死亡的危险性增加。应在妊娠前仔细检查心血管疾病证据并予以处理。有怀孕愿望的糖尿病妇女心功能应该达到能够耐受运动试验的水平。以上特殊情况需要与妇产科医师协商是否终止妊娠。
2、三级预防
自上世纪70年代证实T1DM是由免疫介导的疾病以来,对T1DM遗传背景、自身抗体的检测和相关免疫学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早期发现和预防T1DM提供了临床实施的可能性。T1DM的三级预防主要根据T1DM的自然病程制定,T1DM的一级预防针对的是一般人群或T1DM的一级亲属,目的是防止自身免疫反应的启动;二级预防针对的是已有免疫学指标异常但尚未发病的人群,目的是阻止自身免疫介导的β细胞损害并防止临床发病;三级预防针对的是已发病的T1DM人群,目的是保护残存的β细胞,加强血糖控制并且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高危人群的筛选联合遗传易感性和胰岛自身抗体能够较准确地对T1DM的高危人群进行预测。T1DM是一种与环境因素相关的多基因遗传疾病;目前已经发现约有60余种基因与其相关。与T1DM关联最强的是位于人染色体6p21.3的HLA等位基因,其中HLADQ(DQA和DQB)和DR基因是T1DM最重要的易感基因。胰岛自身抗体(包括GAD-Ab、IA2-Ab、IAA和ZnT8-Ab)可以预测个体发生T1DM的风险,甚至可以预测该疾病的发病年龄。单个抗体阳性者罹患T1DM的风险约为5%,而普通人的风险为0.3%;2种或以上自身抗体阳性者的患病风险更高,在出生到10岁间其患病风险可高达90%。如联合HLA易感基因型,可进一步增加预测的准确性。
一级预防是指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预防T1DM的发生。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饮食主要包括牛乳蛋白和维生素D的相关研究。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尚无定论支持或反对婴儿早期牛乳喂养是T1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一项进行中的大型研究TRIGR以伴有HLA易感基因的T1DM一级亲属为研究对象,研究过早暴露于牛乳蛋白是否会增加T1DM发生的危险,将在年及年得到结果。其他通过饮食调整预防T1DM发病的相关措施有:减少婴儿早期摄入谷物蛋白(德国BabyDiet研究),增加饮食中omega-3脂肪酸的含量;DASIY研究也证实鳕鱼肝油可降低T1DM的发病风险。有研究显示孕育有高危胎儿的母亲在妊娠第三期开始补充omega-3脂肪酸及维生素D3可降低T1DM的发病风险。对于补充维生素D是否会影响T1DM的发生,目前尚无定论。来自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维生素D充足的婴幼儿中T1DM的患病率明显减少,而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免疫和代谢功能;但系统回顾性研究证实T1DM的发病与婴幼儿时期维生素D的摄入无关。因此维生素D的补充目前尚不能用于大规模用于T1DM的预防。
3、护理方法
3.1饮食护理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护理中的关键。孩子在成长阶段,饮食的适宜度就是满足儿童需要的营养和热量为最佳。通过饮食来维持稳定的血糖,需要孩子和家长共同的配合。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解释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指导家长和孩子,自觉遵守,具体实践。对儿童患者每周都要进行测量一次体重,等病情稳定后,再根据儿童的年龄对其体重和身高再进行测试作为参考数据。这是因为儿童生体增长率可以作为小儿糖尿病代谢是否得到控制的一个指标。食品应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限制糖分和饱和脂肪酸。饮食要定时定量,并督促孩子吃尽每顿饭的食物,不在餐后吃其他附加的食物。
3.2胰岛素治疗因糖尿病伴随终生,因此注射胰岛素也要伴随终生。在儿童住院期间,通过临床实践得到的对孩子适合的胰岛素注射剂量后,回家由家长执行。在注射期间,要经常使用测试纸测试尿液糖分情况,根据测试结果适当增减胰岛素的剂量。注射基本选择皮下注射,位置以股前壁,腹壁,上臂外侧和臀部为主,有计划按顺序注射,每针间距2cm,每个部位同一个月不重复注射。因为同一部位的注射,会使该部位硬结或萎缩而影响药剂的吸收。正常胰岛素注射时间是餐前15~30min。注射胰岛素过程中,父母应该注意,如果孩子病情不稳定或饮食减少,就会出现低血糖反应,大多在正常胰岛素注射2h后或长效胰岛素10h后出现反应。主要症状是脸色苍白,身体极度虚弱出汗,眩晕、疼痛,上腹部不舒服等。此刻要让孩子立刻平躺,进食水果、糖或其他含糖的果干。如果反应严重,出现大小便失禁、脉搏细速、低体温、昏迷等,医院。
3.3其他护理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的特点,好动,对一些小节不注意。因此要和孩子讲清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避免活动中对皮肤的损伤,日常注意对口腔和牙齿的保护,随时检查。此外,针对不同年龄发育阶段的儿童,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支持,让家长协同儿童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减少心理负担和压力。
文献来源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糖尿病临床.,3(7):-.
李胜平.苏丹.儿童糖尿病的观察与护理.中国实用医药.,8(15):-.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