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山来源:医脉通
先讲笔者的2个亲身经历(1)某周末清晨床边交班,我跟上级医生汇报着各个重症患者的情况,突然2床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满头大汗,心电监护示HR次/分,IBP/90mmHg,心电监护仪和呼吸机尖锐的报警声同时响起,我一时还没反应过来,想着到底哪里出漏子了,这时上级医生大声令下,人来,2床要插管,赶紧准备插管箱!我纳闷,这病人不是已经插着管上着呼吸机的嘛,怎么还要插管呢。说着他快速奔向2床床头,卸下床头板,断开呼吸机,松掉气囊,拔出气管插管,此时护士已经把喉镜、气管导管、牙垫等到位(这就是合作的速度!),立即重新经口喉镜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接回呼吸机,患者转危为安!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坚毅果断。我拿起拔出来的气管导管一看,管腔竟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死死把管腔堵住,估计是粘稠的痰液。
上级医生说他考虑病人需要重新插管理由如下:病人突发呼吸窘迫,血压、心率飙升,三凹征明显,更重要的是呼吸机的波形极度异常,容量时间曲线跟蚯蚓蠕动波一样,呼出潮气量仅有几十毫升甚至没有(惭愧,当时我并没有留意到这点,一是发生太快太急,二是功力远远不够),此时判断最有可能就是气道堵塞,而拔出气管导管那瞬间他看到了管腔有团块物,印证了推断,所以重新插管。
(2)慢阻肺急性加重、呼吸衰竭患者,已经插管上机,护士突然跑来通知,患者气促明显,我冲过去一看,患者半卧,神智尚清,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口唇稍发绀,似有三凹征,血压、心率明显升高,SpO%(这之前一直是96%以上),呼吸机波形、管道、集水瓶等也未见明显异常,思忖着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呼吸急促、血氧差,拿起听诊器置于双肺,一听,左侧似乎完全没有呼吸音,再叩诊为鼓音,抬头一看气管尚居中,左侧气胸!!我惊讶。此时上级医师赶到,我把气胸可能汇报给他,她查体后也判断是个气胸!赶紧电话请胸外科行胸腔闭式引流。
通过上述两个病例,让我充分认识到那句名言的警醒性-------病人上机了,不代表就安全了,恰恰这只是治疗的开始。
机械通气患者可突然发生呼吸窘迫,可表现为大汗淋漓、鼻翼扇动、辅助呼吸肌的应用、胸腹矛盾运动等,其原因非常多,除了上述碰到的2种原因,笔者后来陆续又见过了其他原因所致的呼吸窘迫,终于体会了那句“反对不认真查清原因,盲目给患者应用镇静剂”的真谛。
为了加强学习,笔者翻阅相关资料结合有限的个人经验做一总结。
机械通气患者突发呼吸窘迫的原因第一个想到的是呼吸机,毫无疑问,呼吸机的异常是可以导致患者呼吸急促的,如呼吸机参数设置不恰当(比如触发灵敏度、峰流速、吸气时间等),或者呼吸机管路系统漏气、堵塞等。但相对来说,由于呼吸机参数设置不恰当导致的呼吸窘迫不会如此急骤,因为呼吸机的模式和参数已经设定好一段时间了,若患者真不适应这套参数,一开始就应该表现出“人机对抗”,不会说突然出现。但如果存在auto-PEEP,即使原来设置的触发灵敏度是恰当的,患者也有可能发生触发的不协调。
再比如,在需要高吸气流速的患者(比如AECOPD),峰流速应设置为60-L/min,流速过低会导致吸气初期的流量严重不足和潮气量的下降,导致患者代偿性呼吸增强、增快和人机对抗。
同时注意看呼吸机管路是否有脱机或漏气,排查一下湿化器和集水瓶,有一次上机患者躁动不安、呼吸急促,呼吸机波形乱成一团,检查管路发现集水瓶的水都溢出来了,赶紧倒掉,问题得以解决,但这次需要反思的问题很多。
第二个是气道的原因。据分析,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的患者,突然发生呼吸窘迫的常见原因就是气管导管的移位或者阻塞(如上述第1例)。
由于患者的躁动或其他原因,经口气管插管可以下移进入主支气管或上移到咽部,气管导管向头部方向移动可将气囊移到声门部位,导管也可以在鼻咽部扭结。分泌物可以阻塞气道,尤其是湿化不充分且吸痰不及时时,气道的管理始终是重点。而对于有气管切开的患者而言,气管切开套管的远端可以紧贴气管壁而发生阻塞,导致急性呼吸窘迫,这很容易理解,尤其是气管切开的切口不正或气管套管质量不佳时更易发生。
一次夜班,6床气管切开接呼吸机的老爷子突发气促,口唇发绀,三凹征明显,SpO2跌至80%,呼吸机提示呼出潮气量非常小,我立马想到了套管堵塞(比如痰堵)等原因所致窒息(这次有点经验了),赶紧负压吸痰,但吸痰管置入不顺,立即拔除患者气管切开套管,气促登时有所缓解,但检查套管很通畅,并无痰液等异物堵塞管腔,所幸患者气管切开处瘘道已经形成,予更换套管接回呼吸机后呼吸转平顺。
当时考虑呼吸窘迫原因系患者体位变动、呼吸管路牵拉等致使套管远端与气管壁紧贴造成堵塞,而数日后患者再度发生类似情况,经调整气管切开套管位置后呼吸转平顺,得以证实。
第三个是患者方面的原因。患者可突发气道、肺实质、胸腔、心血管系统、腹部等方面的疾病,比如肺不张、气胸、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肺栓塞、急腹症等,由于患者是上机状态突发气促,所以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并不多,这更加需要我们重视病史、查体和床边监测数据的解读来进行判断。
上述举的第2个例子就是一个气胸情况,患者本身是AECOPD。
再举例,一重症肌无力危象中年女性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中,突发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经查体发现左侧呼吸音偏低,叩诊浊音,气管仍居中,结合患者有大量气道分泌物表现,考虑肺不张可能,急诊床边胸片,证实为肺不张,后纤支镜进入一看,左上叶开口处痰液堵塞,经吸痰、加强翻身拍背等处理后病情好转。
机械通气患者突发呼吸急促最终证实为肺不张的情况很多,这更加提示我们必须加强患者呼吸道管理,比如翻身拍背、鼓励咳嗽等,这都不只是口号。除了注意肺部问题,心血管系统疾病也经常是导致呼吸急促的原因,比如心衰,尤其是高龄患者,可能本身心功能较差,碰到需要大量补液扩容的严重脓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时,更加需要我们注意补液的速度和量,存在补液矛盾时更需谨慎,当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时,我们怎么判断是液体过负荷、心衰所致呢?在没有床边超声或PiCCO等客观数据时,如何充分利用听诊器(动态观察肺部湿罗音)、血压、心率或者一个CVP来判断呢?对笔者来说这始终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任何时候,都要警惕患者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该做的心电图不能偷懒。
总的来说,当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窘迫而一时无法弄清原因时,如病情尚稳定可先断开呼吸机用简易呼吸囊替代通气,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查和排除呼吸机方面的问题,而且也能够继续通气,不要小看这个动作,它既有诊断价值又有治疗价值!在捏皮球的同时,我们可以判断是否有气囊漏气或者通气阻力增高等,如果通气时需很高的压力,就应怀疑是否有气道堵塞了(如上述痰堵),可以下吸痰管看看是否通畅。同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患者的呼吸情况如何,是否有三凹征等,拿起听诊器听听双肺。情况许可时完善胸片检查。
回头开头那句“反对不认真查清原因,盲目给患者应用镇静剂”,在排除了特殊的医疗问题或并发症后,才考虑用镇静、镇痛,甚至肌松药。
参考文献
1、俞森洋.机械通气临床实践
2、蔡柏蔷.李龙芸.协和呼吸病学.第2版
、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