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多发生于集约化养鸡场,是当代养鸡业的常见病。鸡群中一旦发生,很快蔓及全群,严重时啄肛率可达70%以上,死亡率可高达40%。
1诱发啄肛的因素
即21~34周,易发生啄肛现象。此时,如果饲料营养不平衡,特别是粗蛋白含量高,能量偏低时粗蛋白为17.6%,能量11.01MJ/kg,会促使大蛋、双黄蛋多的现象发生。大蛋和双黄蛋多,造成初产母鸡产蛋时,子宫脱出,如此时鸡只偏肥,还易造成肛门撕裂,加之初产母鸡受激素的影响,性情敏感,好斗、好啄,因此易发生啄肛。
罗曼褐祖代鸡发生啄肛癖而罗曼白鸡就没有发生。某些品种在遗传育种上着重选择产蛋多的性状,产蛋多,雌激素分泌就多,易产生啄肛。
开产早,由于种鸡在育雏育成阶段免疫多,应激反应次数也随之增多,常造成早期体重不达标;后期猛喂以追求体重在性成熟时达到标准,但骨架小、肛门附近脂肪多,易造成难产,继而引起别的鸡啄其翻脱的肛门。
光照控制不好造成性成熟过早可诱发啄肛。
光照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之一,长时间的光照对于青年畜禽来说可促进其性成熟。如果人为采取一些遮光措施,改变光照的强度、时间和颜色均能有效地控制鸡只生长发育,调节性成熟期,防止和减少啄肛癖的发生。光线强度十分重要,对密闭式鸡舍和半开放式鸡舍进行观察,发现密闭式鸡舍在同样的阶梯式饲养、密度相同、人工光照的情况下比半开放式鸡舍啄肛癖发生的情况少,几乎没有。某鸡场,打扫卫生,将半开放式鸡舍几年没擦过的玻璃窗擦得干干净净,将几年没修剪的树枝砍掉,结果引起啄肛发生。
试验证明红色能推迟性成熟,使鸡群安静,减少啄癖,产蛋量也稍有提高,只是受精率低,这点可在人工授精技术熟练操作情况下加以补偿。黄光也能推迟性成熟,使蛋重增加,但饲料报酬降低,产蛋量减少。绿光和蓝光都有加快性成熟的作用,只是蓝光还有提高增重率、增加公鸡的配种力;和降低啄癖率的优点。因此,对于开放、半开放式鸡舍应在育成阶段、产蛋初期至中、后期调整光的强度和颜色,以防止啄肛癖的发生。
饲料中营养过剩或缺乏、各种营养比例失调都会引起啄肛的发生。某鸡场对啄肛严重的鸡采取加盐、磷酸氢钙、蛋氨酸都没见效果;当加2%进口鱼粉和5%麸皮以及油和镇静剂进行试验后却有不同程度的效果。这说明缺少动物蛋白的饲料、粗纤维含量低及蛋白高的饲料易诱发啄肛病。
啄肛也和粗纤维含量密切相关。因为缺乏粗纤维,鸡只不容易产生饱腹感,所以好啄。产蛋鸡料一般缺少粗纤维,只有2%~3%;种鸡标准粗纤维含量应在4%~5%。因此,在料桶中放些砂石、空中悬挂绿菜叶、饲料中加5%麸皮对防治啄肛有一定的效果。
2防治对策
啄食癖的最佳方法是断喙。要求雏鸡在孵坊时就应进行断喙,一般在5~9日龄时做第一次断喙,10~12周龄时对母鸡进行修整。产蛋鸡在移入产蛋舍时也可进行断喙。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与含量应根据各鸡种、生长速度、饲养目的供给足够量的营养成分,尤其应注意饲料中的含硫量。缺硫时鸡易惊,易发生啄毛癖,不长毛,此时应在饲料中添加1%~2%石膏粉,有治疗作用。对开放式鸡舍饲养的育成鸡,当阳光较强时(过强的阳光照射会引起鸡群过分活跃和不安而易发生啄癖),在不影响通风的情况下,应适当遮光和断喙,这是减少啄癖的有效措施。
饲养密度过大(平养条件下,7~18周龄的育成鸡以10只/m2为宜,笼养条件下以~cm2/只鸡为宜),鸡的活动空间减少,呼出CO2和排粪量也多,鸡舍空气污浊容易发生啄癖。被啄伤了的鸡应及时取出单独饲养在外伤部位涂以2%~5%结晶紫液或抗生素软膏等,具有治疗效果。
3小结
啄肛癖是个古老而富有挑战的难题,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可以根治,只能靠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全价饲料、搞好环境卫生来降低发生的机率。具体措施如下:重视培育阶段的工作,使体成熟和性成熟相统一;适时适度断喙;控制蛋鸡舍的光照强度和空气新鲜度;注意平衡饲料,饲料能量不能低,蛋白不能高,粗纤维不能少,防治传染病、代谢病、寄生虫病,减少对泄殖腔的发痒刺激,增加饱腹感。刚开产时加镇静剂可缓解好啄性,但是否有副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对已啄鸡只可涂紫药水治疗并单独饲养,也可用废机油涂于被啄处或用难闻气味和难看颜色使鸡只失去追啄的兴趣。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