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是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
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冬天的天空万晓利-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点击?播放,音乐响起,阅读开始了?
图:OlegOprisco
卡尔维诺的《黑羊》是一张白色的布告,上面加上了黑框,它宣告了我们人性中最为宝贵的一部分已经死亡了。
∨
黑羊
文丨卡尔维诺
译丨毛尖
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政府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地定居。到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地出门,却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进去。
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不到一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任何东西可吃。但这不能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问题是他的行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人家就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更糟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互相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因此,在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
∨
卡尔维诺的这部短篇深刻地揭示了文明社会在华丽外衣之下掩饰着的卑鄙和龌龊,罪恶与冷酷。这种文明社会里的巨大缺憾永远都可以捕捉到。每个人都向往自由、公正、宽容的国度并认为这是社会和国家应该给予我们每个人的最基本保证。可是,文明的历史从来都是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甚至是生命来保全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就像你在生活中也有被孤立与隔绝的时刻,往往这种孤立又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就像这个被饿死的诚实人。
描写人性中有一些宝贵东西丧失的文学作品很多。而且生活中我们往往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一只“黑羊”。恰巧遇到一本书──《黑羊效应》,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在一个社会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并且从中重获快乐才是关键。
也正向这本书的编辑手记中所说: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面对生命困局时,是我们探索心灵暗影的最好时机,只有让阳光照亮黑暗,才能让自己有一颗澄净的心灵。可偏偏人类有种特性,就是遇到生命困局时,反而更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心灵暗影,总希望能有颗药丸,吃下去就能把过去的伤痛通通忘记;或者通过一些方式,诸如:被夸大的催眠、吸引力法则、神经程序语言、家族排列、灵性治疗、人际关系训练或是任何技术,把自己不堪的往事给彻底删除,从今以后过一种“正确的生活”,让一切重新开始。乍看之下,这是多么的“正向”,多么的积极,多么的乐观进取。对于未来的种种,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其实,这恰恰是我们面对问题时的一种逃避“心态”──人们总是太着急,凡事都求速成,遇到问题时,就急急忙忙地寻求外界的帮助,而对于最根本的问题──自己,却不感兴趣,甚至还会惧怕。
焦虑的世界里,我们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呢?
黑羊效应丨团结出版社
著丨陈俊钦
?读书是一种修养?
?一起感受文字的力量?
白癜风医院南昌哪家好白癜风会传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