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品的种类

1

麻醉药品(古柯类、大麻类、阿片类)

古柯类

(1)古柯:古柯是生长在美洲大陆、亚洲东南部及非洲等地的热带灌木,尤为南美洲的传统种植物。古柯树株高1.5—3米,生长周期为30—40年,每年可采摘古柯叶3—4次。古柯叶是提取古柯类毒品的重要物质,曾为古印第安人习惯性咀嚼,并被用于治疗某些慢性病,但很快其毒害作用就得到科学证实。从古柯叶中可分离出一种最主要的生物碱——可卡因。

(2)可卡因:可卡因是从古柯叶中提取的一种白色晶状的生物碱,是强效的中枢神经兴奋剂和局部麻醉剂。能阻断人体神经传导,产生局部麻醉作用,并可通过加强人体内化学物质的活性刺激大脑皮层,兴奋中枢神经,表现出情绪高涨、好动、健谈,有时还有攻击倾向,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大麻类

(1)大麻植物:由大麻植株或植株部分晾干后压制而成,俗称大麻烟,其中THC含量约为0.55%;

(2)大麻树脂:用大麻的果实和花顶部分经压搓后渗出的树脂制成,又叫大麻脂,其THC含量约%;

(3)大麻油:从大麻植物或大麻籽、大麻树脂中提纯出来的液态大麻植物,其THC含量为10%-60%。

阿片类

(1)化学合成

a.二氢埃托啡:白色片状结晶,无臭,味甜。本品为阿片受体的纯激动剂,与μ、δ、κ受体的亲和力都远远大于吗啡,特别对μ受体的亲和力大于δ和κ受体的上千倍。其镇痛作用的量效关系与吗啡一样呈直线型,等效镇痛作用强度比吗啡强倍以上,药效维持时间比吗啡短,对呼吸抑制作用比吗啡轻。本品还有镇静和解痉作用,可用于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反复用药可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主要表现为精神依赖性。曾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的镇痛,因依赖性强,目前临床上已基本不使用。

b.美沙酮:盐酸美沙酮(简称美沙酮)为μ阿片受体激动剂,药效与吗啡类似,具有镇痛作用,并可产生呼吸抑制、缩瞳、镇静等作用。与吗啡比较,具有作用时间较长、不易产生耐受性、药物依赖性低的特点,是二战期间德国合成的替代吗啡的麻醉性镇痛药。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现此药具有治疗海洛因依赖脱毒和替代维持治疗的药效作用。

c.芬太尼:适用于各种疼痛及外科、妇科等手术后和手术过程中的镇痛;也用于防止或减轻手术后出现的谵妄;还可与麻醉药合用,作为麻醉辅助用药;与氟哌利多配伍制成“安定镇痛剂”,用于大面积换药及进行小手术的镇痛。

d.杜冷丁:即盐酸哌替啶,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无臭,其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但镇静、麻醉作用较小,仅相当于吗啡的1/10—1/8。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被列为严格管制的麻醉药品。

e.海洛因:化学名称“二乙酰吗啡”,俗称白粉,它是由吗啡和醋酸酐反应而制成的,镇痛作用是吗啡的4—8倍,医学上曾广泛用于麻醉镇痛,但成瘾快,极难戒断。长期使用会破坏人的免疫功能,并导致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的损害。注射吸食还能传播艾滋病等疾病。历史上它曾被用做精神药品戒断吗啡,但由于其副作用过大,最终被定为毒品。海洛因被称为世界毒品之王,是我国目前监控、查禁的最重要的毒品之一。

(2)生物碱

a.罂粟碱:常用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在氯仿中溶解,在水中略溶,在乙醇中微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熔点℃-℃。一种异喹啉型生物碱。分子式C20H21NO4。为罂粟中一种主要的生物碱。易溶于苯、丙酮、热乙醇、冰醋酸,稍溶于乙醚、氯仿,不溶于水,溶于浓硫酸。加热到℃变为玫瑰红色,至℃则变为紫色。

b.可待因:常用其磷酸盐,为白色细微的针状结晶性粉末。无臭,有风化性,水溶液显酸性反应。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极微溶解。能直接抑制延脑的咳嗽中枢,止咳作用迅速而强大,其作用强度约为吗啡的1/4。也有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12~1/7,但强于一般解热镇痛药。其镇痛、呼吸抑制、便秘、耐受性及成瘾性等作用均较吗啡弱。

c.吗啡:是鸦片类毒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鸦片中的含量为4%-21%,平均10%左右。年德国化学家泽尔蒂纳首次将其从鸦片中分离出来,并使用希腊梦神Morpheus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吗啡。其衍生物盐酸吗啡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剂,有极强的镇痛作用,多用于创伤、手术、烧伤等引起的剧痛,也用于心肌梗死引起的心绞痛,还可作为镇痛、镇咳和止泻剂;吗啡的二乙酸酯又被称为海洛因。但其最大缺点是易成瘾。这使得长期吸食者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对吗啡产生严重的依赖性,造成严重的毒物癖,从而对自身和社会均造成极大的危害。

d.那可汀:该药适用于刺激性干咳病人服用,无成瘾性。不良反应少,但大剂量服用可能兴奋呼吸和引起支气管痉挛,故应严格按照规定用量服药。

e.蒂巴因:一种异喹啉生物碱,蒂巴因在乙醇中呈片状结晶;熔点℃;溶于苯、氯仿、吡啶、乙醇,稍溶于乙醚、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它遇浓硫酸先呈血红色,然后变橙黄色,加热变橄榄绿色;遇浓盐酸呈橙红色;与酸形成结晶盐。

2

精神药品(致幻剂、抑制剂、兴奋剂)

致幻剂

a.苯环利定(PCP):又名苯环己哌啶,也称普斯普剂,俗称“天使毒品、霸王毒品”。原是一种兽用镇静剂,一种有麻醉作用的致幻类药物。最初最为麻醉药,有强烈的镇痛作用,年开始被禁止在临床上使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兴奋、镇痛和致幻作用的精神活性药物。常导致定向障碍、激越和谵妄构成的急性综合征。可产生相似效应的制剂有右苯恶啶和氯胺酮。非法使用PCP时一般是烟雾吸入(也可口服、静脉注射)。5分钟内开始作用,约30分钟达到顶峰。感觉欣快、温暖、刺痛、漂浮感及与外界隔绝的宁静。也可出现视、听幻觉,以及体象改变、时空知觉扭曲、妄想和思维形式障碍。伴随的神经和生理症状与剂量有关,包括高血压、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做怪相、动作奇怪、出大汗、反射亢进、疼痛反应减退、肌肉强直、高热、听觉过敏和癫痫发作。作用一般持续4~6小时,但残余效应可能需要几天或更长的时间才能消失。在作用消退初期可有自伤或暴力行为。已观察到PCP谵妄、PCP妄想和PCP心境障碍。

b.麦角酸二乙酰胺:Lysergicaciddiethylamide,或者LSD,常在口语中被称作acid是致幻剂的代表。它是麦角酸的一种衍生物,是天然麦角生物碱的一种化学成分。麦角是从麦角菌这样一种自然农作物菌中提取,此种真菌能在某些谷物如圣餐用的黑麦和小麦中生存。源于麦角菌,由麦角素半合成而得。白色结晶体,效力强,服用前须先混合其他的物质,常将液体滴在吸墨纸、方糖、玩具城邮票等传递物上。亦做成注射剂或雪茄。

c.二甲基色胺:是第一类精神药品,色胺类致幻剂。不仅存在于植物中,还以痕量见于人体中,由色胺-N-转甲基酶催化产生,但具体功能不明。结构上与神经递质血清素和其他色胺类致幻剂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蟾毒色胺、脱磷酸裸盖菇素类似。

d.麦斯卡林:通用名称为三甲氧苯乙胺,别名三甲氧苯乙胺、麦斯卡林、美色卡、北美仙人球毒碱,是苯乙胺的衍生物。由生长在墨西哥北部与美国西南部的干旱地一种仙人掌的种籽、花球中提取。吸食后导致精神恍惚,可发展为迁延性精神病,还会出现攻击性及自杀、自残等行为。

e.氯胺酮:别名凯他敏、凯他那,是苯环利定的衍生物。氯胺酮用作毒品时又称“强奸粉”,其物理形状通常呈白色粉末,故称“K粉”,通常社会上称为“K仔”或“笳”。通常可以采取气雾法摄取、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鼻吸等多种方式,吸食过量可致死。足量使用氯胺酮2-3次,可产生精神依赖性,“梦幻作用”是导致依赖性的基础。

f.迷幻蘑菇:又名神奇蘑菇,是指迷幻性菇类。有代表性的“毒绳伞”生长在北欧、西伯利亚及马来西亚地区,属于带有神经性毒素的鹅膏菌科,含有刺激交感神经、与迷幻药LSD相似的毒性成分,食用后会有类似迷幻药的作用。与普通蘑菇相比,迷幻蘑菇的茎粗,顶部尖长且细小。使用方式可以直接生吃或混入食物调味后食用或泡入茶中饮用,气味与食用蘑菇类似。进食该类蘑菇20min后,食用者出现肌肉松弛、心搏过速、瞳孔放大、口干、恶心感及迷幻作用,药性持续6h。大量食用会有严重幻觉,精神失常,陷入惊慌、焦虑与恐惧中。

g.浴盐:并不是指某种特定的毒品,而是一批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的统称,实际上是高效精神类药物甲卡西酮类的衍生物,其主要结构是甲卡西酮,主要成分是亚甲基双氧吡咯戊酮、甲氧麻黄酮、吡咯戊酮或甲基氨基丙酮。该毒品的名称有多种,如浴盐、丧尸剂、喵喵、象牙、光环、香草的天空、蓝色丝绸、极乐、象牙浪、疯狂列车、白衣荡妇、八珠等。吸食“浴盐”的方法是把毒品“浴盐”置于锡箔上,以火焰加热,变红之后形成气体,吸食者以吸管吸食气体。少数人会将“浴盐”溶水后静脉注射,如果比例过高,注射者很快会发疯而死。

抑制剂

a.司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巴比妥类):司可巴比妥俗称红中,异戊巴比妥俗称青发,两者皆属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白色带苦味粉末,可制成胶囊。滥用方式是口服或注射。有时与乙醇、苯丙胺(安非他明)、海洛因等混合使用,危险性增高。

b.氟硝西泮(苯二氮?类):别名氟硝安定、罗眠乐,为淡黄色结晶性固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制剂有片剂、针剂。催眠作用开始快,可持续5-7h,主要用于手术前镇静及各种失眠症。也可用作静脉麻醉药(单用或诱导麻醉),诱导时间较长,约s,但效果满意。滥用后可导致强奸,我国将其列入二类精神药品管制。氟硝西泮通常与乙醇合并滥用,滥用后可使受害者在药物作用下无能力反抗而被强奸,并产生顺行性遗忘,对所发生的事情失忆。氟硝西泮与乙醇或其他镇静催眠药合用后可导致中毒死亡。

c.三唑仑(苯二氮?类):又名海乐神、酣乐欣,俗称迷药、蒙汗药、迷魂药,为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它无色无味,可以伴随乙醇类共同服用,也可溶于水及各种饮料中。三唑仑的催眠作用快而强,口服后可以迅速使人晕倒、昏迷,因此常被一些犯罪分子用来实施抢劫、强奸等不法活动。近年来,三唑仑被吸毒者滥用的趋势逐渐上升,已然成为新型毒品。三唑仑已被列入了国家一类精神药品管制范围。此外,三唑仑还使人出现狂躁、好斗甚至性格改变等情况。

d.约会强暴药丸(苯二氮?类):简称FM2,又称十字架,制剂为片剂,有的锭剂上打印FM2字样及十字图案,FM2主要成分是氯硝西泮,为欧洲流行的药物之一,目前毒品危害防治条例将其列为三级毒品。FM2有很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小剂量使用可减轻紧张及焦虑,有安详、松弛感。催眠剂量能够迅速诱导入睡,为强力安眠药,其强度为一般催眠药的10倍。具有心理及生理依赖性。口服15-30min内起效,作用维持8-12h,因此具有起效快、作用强、维持时间长的特点。过量使用会引起嗜睡、注意力无法集中、神志恍惚及昏迷现象,并造成反射能力下降、运动失调、头痛、恶心、焦躁不安、性能力降低、思想及记忆发生问题、精神紊乱等情况。FM2为无臭、无味的白色小药片,将它溶入饮料中十分不易辨认。加之它的作用快、强、久的特点,因此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掺混于果汁、酒类等饮料中迷昏特定人物(一般为女性)以达到犯罪(性侵害)的目的。由于受害者会有记忆短暂丧失的情形,因此也无法对施暴者有效举证,更助长其滥用之势。

e.GHB(γ-羟基丁酸)全名Gamma-Hydroxybutyrate又称“液体迷魂药”或“G”毒,在香港又叫做“fing霸”、“迷奸水”、“G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是人体细胞内的一种成分。于60年代初人们利用GHB作为麻醉剂之用,后来由于发现GHB的不良副作用,便停止了采用,只利用作为安眠药之用。直至90年代人们才开始使用GHB作为娱乐之用。GHB本是粉状,但亦有利用水把粉末冲化,使成为液体状。GHB本身是带有咸味的,但经过加工后并无任何味道。本品为无色、无嗅、无味液体,通常呈纳盐型态,亦有白色粉末、药片和胶囊等剂型。属於中枢神经抑制剂具成瘾性,曾用来当做全身麻醉剂、帮助睡眠及健身,目前GHB并没有合法医疗用途,反而与中毒、过量和约会强暴有关。

f.甲喹酮:医学上又称安眠酮、海米那、眠可欣、美托拉宗,俗称“佛得”,西北地区俗称“忽悠悠”,也有称“白板”。临床上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失眠症,该药久用可成瘾,而且有些患者在服用一般治疗量后,能引起精神症状,该药已成为国内外滥用的新型毒品之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临床上已停止使用。合成甲喹酮一般为褐色、黑色或黑粒状的粉剂,有的是米黄色粉末。非法生产的产品中可以看到药片状、胶囊状、粉状。服用-mg后,会有一种发麻的感觉,肌肉放松时能诱使运动功能失调,困倦、欣快感和主观感的变化随之而出现。从属作用表现为:反应和感觉模糊不清,意识忧郁,注意力难以集中。

兴奋剂(苯丙胺、非苯丙胺)

a.苯丙胺:俗称安非他命或安非他明,其商品名为苯齐巨林、非那明等。其是一种中枢兴奋药及抗抑郁症药,是一类精神药品。苯丙胺由盐酸麻黄素合成,纯品为无色至淡黄色油状物,其盐酸盐或硫酸盐为微带苦味的白色结晶体粉末。长期滥用本药,可导致苯丙胺性精神病,表现为精神激动、幻听、幻视及类偏狂、妄想等,停药后即可恢复,但也有转为慢性者。长期滥用也有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反应,消瘦明显。反复静脉给药,有报道致坏死性血管炎和颅内出血。

b.甲基苯丙胺(冰毒):又称甲基安非他明、去氧麻黄素,是典型的神经兴奋类药物,外观为纯色结晶体,金银剔透,酷似冰块或冰糖,俗称“冰毒”,吸、贩毒者也称之为“冰”。其形态有片剂、丸剂、溶剂等。它最大的特点是第一次使用便会上瘾,且毫无办法解脱,因此,被称为“毒品之王”。其商品名称为SPEED(快速丸),又有“大力丸”之称。冰毒主要通过口服、鼻吸、卷在香烟中或静注的方式进行吸食。因应用后性欲亢进极为明显,故主要在洗浴中心、旅店等地方流行。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强烈。冰毒的精神依赖性很强,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和降低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还会造成精神障碍,表现出妄想、好斗、错觉,从而引发暴力行为。

c.3,4-亚甲二痒基甲苯丙胺(摇头丸,MDMA):摇头丸是冰毒的衍生物,俗称“迷魂药”,常被制成白、黄、橘红、蓝绿等多种颜色的片剂,形状像糖丸,上面印有各种图案或字母。滥用方式是以啤酒、矿泉水、可口可乐等送服。起效时间与服用后的主观感受、服用剂量和个体敏感性有关,一般为30min左右起效。摇头丸有苯丙胺的兴奋作用,又有麦斯卡林的致幻作用。对中枢神经兴奋作用非常强烈,表现为活动过度、感情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及出现幻觉。长期服用可造成行为失控、精神病和暴力倾向等。对社会治安造成危害,成为一些暴力、强奸案件的诱发原因。

d.麻古(苯丙胺类):又称麻谷、马古、麻骨。其主要成分是冰毒,是一种加工后的冰毒片剂,具有很强的成瘾性。缅甸产的麻古,外观与摇头丸相似,其主要成分是冰毒和咖啡因。公安部对送检的麻古检验报告显示:该种毒品均为圆形片剂,黄连素药品大小,呈玫瑰红色、浅橘红色、深橘红色、苹果绿色,上面印有R、WY、66、标记。吸食后会进入亢奋状态,呈现健谈、性欲亢进,因此麻古又叫做“唠嗑药”“迷奸药”。长期服用会导致情绪低落及疲倦、精神失常,损害心脏、肾和肝,严重者甚至死亡。

e.哌醋甲酯(聪明药):是一种神经抑制类的西药,包括利他林、莫达非尼等。一些高考的学生、大学生和企业管理人员服用类似于兴奋剂的药物,来增强记忆力,使思维更灵活。但实际上,没有研究证明这些药物具有这样的功能。

3

新精神药物

a.咖啡因:俗称咖啡精,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又称咖啡碱,属甲基黄嘌呤的生物碱。在茶叶、可可和可乐等饮品中都含有咖啡因。纯的咖啡因是白色的、强烈苦味的粉状物。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也是一种新陈代谢的刺激剂。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咖啡因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引起惊厥,导致心律失常,并可加重或诱发消化道溃疡。同时咖啡因具有成瘾性,一旦停用会出现精神萎靡,浑身困乏、疲软等戒断症状。咖啡因类毒品,俗称“面面儿”,贩毒、吸毒人员常将咖啡因掺到海洛因中贩卖和使用。

b.阿拉伯茶:又名恰特草、学名Cathaedulis、埃塞俄比亚茶、也门茶、巧茶、布什曼茶(Bushmanstea)、东非罂粟,东非常青灌木,原产地为埃塞俄比亚,现广泛分布于热带非洲、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广西等地。其茎叶含有天然安非他命,咀嚼时其中含有的令人兴奋的成分对人体中枢神经具有刺激作用,使人上瘾,是一种软性毒品。因此,芬兰政府早已禁止进口阿拉伯茶。被联合国及美国、欧洲定为软性毒品。

  









































白癜风在早期能治疗吗
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yf/91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