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考研日历:

距离考研仅剩74天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约占80%~90%是由COPD引起。其次为支气管哮喘。

2.发病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性疾病、肺间质疾病等,都可引起肺血管的重构,使血管腔狭窄、闭塞、肺血管阻力增加,发展为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可加重右心室后负荷,引起右心室代偿性肥厚、扩张逐渐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二)临床表现

(1)呼吸衰竭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白天嗜睡,甚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躁动、抽搐等肺性脑病的表现;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体征:明显发绀,球结膜水肿,多汗、皮肤潮红,水肿、颅内压增高。(2)心力衰竭症状:右心衰竭为主,气促更明显,心悸,食欲缺乏,少尿等;体征:发绀,心率增快,颈静脉怒张、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

(三)辅助检查1.X线检查 有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的征象,皆为诊断肺心病的主要依据。2.血象检查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升高。3.心电图检查 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大、肺型P波等。(四)护理措施1.经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浓度一般在25%~29%,氧流量1~2L/min,吸入的氧必须湿化。2.有水肿的病人:宜限制水、盐摄入;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按医嘱应用利尿剂,尽可能白天使用利尿剂,避免夜间因排尿频繁而影响睡眠,注意观察水肿变化,特别是骶尾部以及下垂部位有无水肿,有无并发压疮。作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3.改善营养状况,应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少食多餐,进食前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防止便秘、腹胀而加重呼吸困难。避免含糖高的饮食,以免引起痰液黏稠。5.鼓励病人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气等呼吸功能锻炼,加强呼吸肌肌力和耐力。6.病人烦躁不安时,应警惕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发生,切勿随意使用安眠、镇静剂,以免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

牛刀小试

答案请见最底部

答案:D

九九

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ys/12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