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始复习药理学第五章1

第五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一、全身麻醉药

简称全麻药,能可逆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机体肌肉松弛,意识、感觉(痛觉)、反射丧失,但保留呼吸、血管运动中枢机能。理想全麻药应有镇痛、骨骼肌松弛、保留呼吸血管中枢、便于控制体内浓度、吸收消除都迅速五个特点。

其分为吸入麻醉药(包括挥发性液体:和气体)及非挥发性麻醉药(戊巴比妥、硫喷妥钠、氯胺酮等)。

作用机理:麻醉效应与其脂溶性有密切关系,药物分子结合细胞膜蛋白质疏水区,扰乱脂质双分子层排列,影响离子通道活动与去极化,阻断神经冲动传导,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广泛麻醉,造成全身麻醉

以乙醚全麻经过分为四期(不适用于所有麻醉)

第一期:镇痛期(朦胧期、随意活运动期)给药→意识消失。动物对疼痛刺激反应减弱,但对其他外界刺激敏感(HR、RR、PR都加大,血压升高,瞳孔散大),反射正常,可有意识地活动

第二期:兴奋期(非随意运动期)意识完全丧失→开始规则的自动呼吸。动物反射技能亢进,出现不自主运动,HR、PR增大,RR不规则,可能眼球震颤、流涎、呕吐等,此期需避免干扰(or刺激)。虽失去意识,但没有进入麻醉程度。

以上两期合称诱导期。

第三期:外科麻醉期规则呼吸→呼吸停止前。此期大脑、间脑、脑桥从上至下、脊髓从后向前被抑制,延髓技能保留。此阶段前中期可进行手术。

又分为四级。

一级:痛觉消失但麻醉较浅。

二级:眼睑反射由迟钝至消失,眼球震颤消失,呼吸深且规则,肌肉开始松弛

三级:角膜反射由迟钝至消失,出现胸式呼吸,瞳孔开始散大、血压开始下降、肌肉松弛,第三眼睑脱出

四期:最深,麻醉过量的表现。进入危险边缘,呼吸浅、不规则至停止,血压下降。瞳孔散大。

第四期:麻痹期(中毒期)呼吸肌完全麻痹→血液循环完全衰竭。此时麻醉完全过量,临床上严禁进入此期。呼吸停止、心跳渐停、瞳孔散大、若不抢救马上死亡。

苏醒期按以上过程相反进行。

麻醉前给药:麻醉前先给一些药,减少麻醉药副作用。(如给安定镇静药抗心律不齐、组胺or呕吐;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协助镇痛肌松;抗胆碱药(阿托品)抑制唾液分泌,防止心律减慢or不齐)

基础麻醉:先用一种持久麻药浅麻醉,再用吸入麻醉维持。可缩短兴奋期、易于掌握麻醉深度、便于苏醒。

配合麻醉:某种主要麻醉药配合其他麻醉药。如水合氯醛配合局麻药(如普鲁卡因),可减少前者的用量和毒性。

混合麻醉:两种or以上麻药配合一起进行麻醉(不分主次),取长补短。如水合氯醛硫酸镁注射液(镇静、抗惊厥、肌松作用)

麻醉前要全面检查

麻醉过程中随时监护

选择合适全麻药,能局部不全身,能浅则不深

1.吸入性麻醉药

药物名称

理化性质

体内过程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麻醉乙醚

(anestheticether)

·无色透明液体

·有特臭

·易燃烧挥发,遇光热易分解

随血液迅速进入脑组织和脂肪组织。

体内代谢少,主要原形经肺排出

·安全可靠(但对牛羊毒性大于其他动物)

·麻醉力强(良好肌松镇痛)

·诱导期、苏醒期长

·对呼吸道粘膜刺激大

·刺激腺体分泌

·刺激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

中小动物麻醉(犬、猫、鼠、仔猪等)

氟烷(halothane)

·无色透明难燃爆易挥发液体

·似氯仿香味

·遇光热缓慢分解

在体内少量转化再分布,多数呼气排出。

·麻醉作用强于乙醚,诱导期短,起效苏醒快

刺激小

但肌松和镇痛作用较弱

麻醉加深时对呼吸、血管运动中枢有抑制,引起血压降低、心律减慢、心输出量减少等

大小动物的全身麻醉or基础麻醉

用前可用琥珀胆碱(局麻肌松)和地西泮(抗惊厥、癫痫,中枢性肌松作用)增强效果

还可与乙醚混合使用,两者可协同,并减轻两药毒副作用

甲氧氟烷

无色透明挥发液体

水果香气

不燃爆,也不易受光、空气作用分解

肺迅速吸收,但发挥药效慢

可穿过胎盘

麻醉作用氟烷,有良好镇静肌松效果

对粘膜无刺激

但诱导和苏醒都较慢

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具一定毒性

因此肝肾功能不好的动物禁用

马:先用硫喷妥钠(麻醉)或乙酰丙嗪(安定药)诱导

犬猫:先用氯胺酮、赛拉嗪哟度奥

不能与肾毒性药物合用

氧化亚氮

无色气体

味微甜,化学性质稳定不燃不爆

麻醉效果弱

但诱导迅速,镇痛强,苏醒快,对呼吸和血循、肝肾功能无抑制

容易缺氧

抑制骨髓细胞发育增殖

长时间使用额能导致粒细胞缺乏症

用于维持麻醉

安氟醚(恩氟烷)

(同分异构体为异氟醚,全麻效能与安全性更高)

新型卤族麻醉药

随呼气排出

麻醉诱导、苏醒迅速

强效(氟烷)

对循环、呼吸系统抑制,对肝肾轻微损害,对平滑肌(胃肠道子宫)有抑制

用于马、犬

可与静脉全麻药合用

2.非吸入性麻醉药

(1)巴比妥类

理化性质

体内过程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巴比妥类概述

以巴比妥酸/硫巴比妥酸为基本结构的衍生物

1、口服注射均易吸收

2、吸收速率与血浆蛋白结合率有关

3、分布与脂溶性有关

长效:脂溶性低,原形自尿排出

短效:肝转化

CNS(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肌松不良

其钠盐有刺激性,要IV(静注)给药

大剂量or过量可引起急性中毒(呼吸抑制)

镇静

催眠

抗痉挛

抗惊厥

全身麻醉

(苯巴比妥:抗惊厥or痉挛

戊巴比妥or异戊巴比妥:大剂量全麻小剂量镇静催眠

硫喷妥:全麻

苯巴比妥

白色片状/结晶/粉末

无臭味苦,引湿性

极微溶于水

口服肌注均可

肝脑浓度最大

肾可重吸收,消除慢

长效巴比妥类

尤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运动区

无镇痛作用(可怕)

用量过大可能出现延髓生命中枢抑制,可用安钠咖(咖啡因)、尼可刹米等中枢兴奋药。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戊巴比妥

常用其钠盐,极易溶于水

白色如前,引湿性

水溶液碱性

口服易吸收,其钠盐静注(实验时用过)

可通过血脑屏障

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蓄积作用小

中效巴比妥类

无镇痛作用

苏醒期长

显著抑制呼吸循环系统

(使血细胞减少,血沉加快,血凝变慢)

中小动物全身麻醉

大动物复合麻醉(与其他麻醉药配合麻醉)

镇静、基础麻醉、抗惊厥

硫喷妥钠

乳白色or淡黄色粉末

蒜臭味,引湿性

易溶于水,水溶液不稳定易分解

潮解后变质有毒,不能使用

脂溶性好(高度亲脂)

静注

能通过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肝脏代谢脱硫→巴比妥酸随尿排泄

超短效巴比妥类

静注后迅速抑制大脑皮层,麻醉进入快

但肌松和镇痛作用弱

会明显抑制呼吸、血循

还可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血循及呼吸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麻醉

抗惊厥

用前要打阿托品(防止腺体分泌过多)

(2)非巴比妥类

药品

理化性质

体内过程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水合氯醛

白or无色透明棱柱状晶体

有刺激性特臭、苦味、腐蚀性

挥发性、引湿性

极易溶于水,呈中性

久置or遇光热、碱性溶液易分解为三氯醋酸和盐酸

内服or直肠给药均易吸收并分布至全身

在肝还原为具中枢抑制作用的三氯乙醇

代谢产物从肾排出

1、抑制大脑皮层(肌肉运动)

镇痛作用弱

小剂量镇静

中剂量催眠

大剂量麻醉抗惊厥

2、对心脏表现为非迷走神经效应(抑制心脏代谢)迷走神经效应(心跳慢)

3、血液红细胞减少

新陈代谢降低、体温降低(抑制体温中枢)

局部刺激性(口服易呕吐;静注不得漏出血管)

肝肾损害

用于镇静or解痉(马胃扩张肠道痉挛)

抗惊厥(解救中枢兴奋药中毒)

麻醉(除牛羊外的麻醉,最好静注,也可口服,猪可腹腔注射)

盐酸氯胺酮

白色结晶性粉末

无臭

可溶于水,呈酸性

脂溶性高

静注首先进入脑组织

可通过胎盘屏障

肝脏代谢为去甲氯胺酮

最后代谢为无活性产物经肾排出

新型镇痛性麻醉药

肌注(IM)or静注(IV)起效快持效短

是一种分离麻醉药

可明显兴奋心血管系统

可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新皮层传导,同时兴奋脑干和边缘系统,造成感觉和意识分离的“分离麻醉”

禽类使用可致惊厥

静注应慢以免心脏过于兴奋

各种动物的麻醉及化学保定

安泰酮(爱舒新)

新型固醇类麻醉

主要用于辅助麻醉或短小手术

过敏发生率高

严重肝功能不全or孕畜禁用

静注(犬7.5mg/kg)

二、镇静、催眠药抗惊厥药

1、镇静催眠药:对CNS轻度抑制。小剂量镇静,较大剂量催眠。过量有可能导致死亡。常用有吩噻嗪类、苯二氮卓类、醛类、溴化物。

药物

理化性质

体内过程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溴化物

卤素化合物。

溴化钠、铵、钾并称三溴合剂(合用效果相加)

无色结晶or结晶性粉末

味苦咸

易溶于水,有刺激性

经口:小肠吸收较好

犬直肠也可

吸收后进入细胞外液(似氯离子)

不结合血浆蛋白

经肾排泄

在体内释放溴离子

在CNS神经元上与氯离子竞争离子通道,导致膜超极化、提高兴奋阈值,表现为镇静作用

对局部粘膜组织有刺激性

排泄慢,长期使用可能蓄积中毒(口服orIV氯化钠解救)

若与其他镇静剂or抗惊厥药合用可引起胰腺炎

治疗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不安

(犬猫癫痫病)

赛拉嗪

又称二甲苯胺噻嗪or隆朋

常用其盐酸盐结晶

易溶于水

IMorSQ(皮下注射)后快速吸收

是α2肾上腺素能受体

激动剂

CNS抑制作用:具镇静、镇痛、肌松作用

无麻醉作用(?)

抑制心肌传导(心率慢、心律不齐等)

引起呼吸抑制

促进子宫收缩

马用药后可能受听觉刺激而惊厥

猫用后常出现呕吐,其还会抑制体温调节

本药种属差异大。

可用于大小动物(牛和鹿较敏感)并与全麻药(水合氯醛or硫喷妥钠)合用

还可用于猫中毒后催吐

赛拉唑(静松灵)

我国合成的二甲苯胺噻唑类(赛拉嗪中噻嗪变为噻唑)

无色结晶,味苦易溶于水,+稀盐酸可制成注射液

可IMorIV

麻醉镇静肌松作用

种属差异大

作用类似赛拉嗪。对牛马犬效果好(猫、兔及其他野生动物不好)

马属动物:用量过大可抑制心脏呼吸(肾上腺素AD或尼可刹米解救)

有心肺病动物慎用

牛马产前使用可导致流产

配合局麻or全麻药进行手术

野生动物捕捉保定等

2、抗惊厥药:能对抗or缓解CN过于兴奋,消除or缓解全身骨骼肌不自主强烈收缩。常用硫酸镁注射液、巴比妥类、水合氯醛、地西泮等。

苯妥英钠(大仑丁)

白色粉末

无臭味苦

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部分缓慢水解为苯妥因,溶液变浑浊

内服吸收不完全

与血浆蛋白结合好

可穿过胎盘、进入泌乳

肝内代谢,对肝药酶有诱导作用

对大脑皮层运动区高度选择性抑制作用:促进钠离子流出神经细胞,保持癫痫病灶细胞膜兴奋不扩散

对肝、心脏有损害(若与苯巴比妥合用更强)

高浓度引起犬抑郁

较少用。除非苯巴比妥没用

苯巴比妥

通常剂量可完全消除大脑皮层运动区的电兴奋性,提高惊厥发作的阈值。(但过度使用可能引起中枢抑制,可用中枢兴奋药,如安钠咖和尼可刹米解救)

硫酸镁注射液

细小针尖状警惕

凉咸苦,易溶于水。

pH5.5-7

IV:立刻见效

IM:1h起效

Mg2+浓度升高引起CNS抑制,镇静抗惊厥;

神经肌肉传导阻断→骨骼肌松弛

剂量过大→呼吸抑制

不宜单独做麻醉药(因为麻醉浓度与麻醉呼吸中枢浓度接近)

中毒时用IV氯化钙

IM或IV可解除破伤风、士的宁中毒所致的惊厥性疾病

胆道平滑肌解痉









































口碑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中医治疗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ys/4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