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世界的饮品市场都不太平,各种新的饮料都陆续上市,各种混搭产品也都出来了。以澳洲为首的新世界国家,自然不会放弃这种新兴市场,加上国家队的进场,澳洲联邦政府,开始对饮料生产企业进行补贴和支持,最近,联邦政府的工业科学能源资源部推出了"现代食品以及饮料生产支持项目",项目主要对生产,以及应用方面提供支持,尤其是在,太空,医疗,以及现在制造业领域。而现在的新兴饮料,是一片的蓝海。大家纷纷入局。
当全世界领域都在集中的对饮料产品进行大跃进科学研究的的时候,大厂自然不会落后,而小厂则能玩的东西,也不少。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无论是大厂的产品,还是小厂的产品,都纷纷出现了问题,比如说,最近元气森林的产品爆出"零糖"的问题,受到了媒体的诟病。而且,元气森林还公开发表了产品致歉。
那么到底这个"甜味"到底是什么,甜,是不是就是有糖呢?当然不是,就如同你喝的"零糖"可乐,他里面是没有糖的,但是有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等,这种东西,是欺骗你大脑的东西,你觉得甜,是因为你脑袋觉得甜。还有这个食品添加剂,到底怎么破?各种化学名词和化学的东西,让你觉得防不胜防。
而一些没有听过的产品,也出现了更加危险的问题。最近一条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在中国广东省,以及海南省,都出现了一种叫做卡洼潮饮的产品,在这种产品中,添加了一种叫做γ-羟基丁酸”,滥用含有这种物质的饮料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等症状,与酒精并用会加剧危险性,甚至会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属于新型毒品。而很多中国的朋友却完全不知道,这种东西是毒品,很多年轻人,还跃跃欲试。
在这个饮料中,有一种危险的添加剂,四羟基丁酸---(GHB)。GHB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麻醉剂,而与他化学结构类似的内脂类物质,却是一种药物,被称为GBL四定内脂。而GBL,则是一种合法的添加剂,可以添加在食品和饮料中。
GHB-四羟基丁酸(致幻剂)
GBL-四定内脂(合法添加剂)
说到GHB这种危险的东西,其实在葡萄酒,牛肉,柑橘水果中,都含有微量的GHB。在医学界有一句话,脱离计量谈毒性,都是胡扯。在维基百科中,对GHB的介绍,是这样的,“γ-羟基丁酸可在人体细胞内合成,结构上与酮体β-羟基丁酸相似。在实际使用中,通常使用γ-羟基丁酸的钾盐或钠盐。γ-羟基丁酸也可由发酵产生,因此也存在于一些啤酒或葡萄酒中。琥珀酸半醛脱氢酶缺乏症可造成GHB在血液中累积,造成麻醉效果。
历史上,γ-羟基丁酸曾被用作常用镇静剂,用于治疗失眠、抑郁症、发作性嗜睡病和酗酒,也被用于提高运动员成绩。它在美国属于限制使用药物,被称作Xyrem,由JazzPharmaceuticals公司销售[3],用于治疗与发作性嗜睡病患者的日间嗜睡症状。该神经药物在许多地区被认定为毒品而禁用(其在中国大陆是第一类精神药品,在台湾是管制类精神药物)。”
所以,既然是药物,就不能添加,当然,GHB跟GBL,很多时候大家是分不清楚的。但是很多生产厂家,会绕开很多灰色地带,来对产品进行添加,这就是工业化,所带来的弊端。作为消费者,你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知识,而你知道的越多,你对新鲜的事物越恐惧。
话说现在,全球范围,所有的饮料酒水的大咖们,对于低醇,以及无醇的产品的研发和新产品的投入,都是纷纷加码。有一种在市场上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而并没有被大众所注意到的产品,就是RDT的葡萄汁(开瓶即饮的产品)。而消费者往往对"鲜榨"的葡萄汁,情有独钟。那这种葡萄汁,也就是我们说的果汁,不同的产品间,有啥区别?为什么有的贵?有的便宜?而葡萄汁是不是也有添加物?这个现在打的火热的产品,我们今天简单的来做一下拆解。
现在市面上,流通的葡萄汁,90%以上品牌,都是成为“还原汁”,剩下的仅仅只有10%是所谓的"鲜榨汁”。大家往往认为,“鲜榨汁”比“还原汁”要好很多。其实,“鲜榨汁”的生产风险非常高,而且口感也并没有比“还原汁”好很多,所有很多商家,算了一笔经济账,自然会大部分选择“还原汁”的生产工艺流程。
葡萄汁在生产过程中,无论是红还是白,都需要进行破皮和压榨,所有的葡萄汁,都是需要经过这个供需,然后在压榨完成后,留存下来的葡萄汁,是非常浑浊的糖水。口感酸酸甜甜。
从这里开始,鲜榨汁和还原汁就开始分道扬镳了,鲜榨汁需要马上灌装,浓缩汁,则可以等待,储存,并等到1年后再灌装。而在所有的生产过程中,传统工艺还在采用巴氏消毒的方法,对葡萄汁进行稳定处理。
好了,问题又回来了,你这两种工艺,一种有添加剂,一种没有,当然是有添加剂的不行了,我们消费者要的是"天然","0添加"。那么如果没有选择的花,我们还是选择巴氏消毒的吧。那我们来看看,巴氏消毒的葡萄汁是怎么做的。
巴斯消毒,通常就是将葡萄汁迅速加热到65度,并保持温度3分钟。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超市买回来的果汁,放到锅里,煮3分钟,然后你再尝尝味道。那个鲜香,我觉得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而另外的一种工艺,就是在新鲜的果汁中,添加DMDC。
DMDC,俗称为“维果灵”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饮料添加剂,而DMDC的工作原理,是将细菌的“酶”失活,导致细菌不能生长。
还是这样,脱开计量谈毒性,都是不科学的,DMDC加入到果汁中,24小时内,就会将果汁中的细菌消灭干净。而自己在24小时内代谢成为水和醇类物质。(PH小于4的酸性环境中,我们所喝的葡萄汁,PH值是3.7左右)变成彻底无害。所以,消费者,只要不是灌装完马上喝,基本上你就再也见不到DMDC了。而在如今的果汁饮料的生产过程中,DMDC已经成为行业标配,被广泛使用。而且24小时后,基本上就测不出来了。这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好了,在工业化非常集中的这个时代,似乎谁都可以拧开水龙头,生产一些小饮料,然后上市销售变现。在自己家的后院,甚至材料够,原子弹都能做的出来,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新的饮品,需要时间的检验,新的产品需要严格的配方调制。没有一定行业基础的厂家,以及随便添加添加剂的各类产品,都会出现。这个饮料市场,很快会被入局的玩家,打成红海。配方可复制,原理可复制,生产可复制。但是什么是没法复制的?似乎是没有什么不可以复制的,只要你用心,现在的信息社会,会让你找到所有你想要的东西,如果没有找到,那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对品质的追求,和做产品的细致,还有就是对产品的研发,是没法复制的。让消费者放心,喝到最好的产品,是所有从业人员的极致追求。
也许,当你打开商店的冰箱的时候,当你看到玲琅满目的各种饮料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有选择困难。而饮品和各种饮料已经到处是红海一片了。
口渴,是要喝水的。其实在很多时候,你需要的只是一杯没有添加任何东西的水。而那些千层过滤的,纯天然的水,能给你带来最大的愉悦感。葡萄汁也好,水也好,啤酒也好,葡萄酒也好。这些能给你带来愉悦的,都是跟你一起分享产品的朋友。喝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喝,其实,很多时候,你真的需要的,只是一杯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