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佐匹克隆与地西泮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 http://m.39.net/pf/a_4439531.html

失眠为神经科常见疾患,不同年龄阶段均会出现,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

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催眠药最适用于短暂的焦虑和不安引起的失眠,而长期失眠者使用催眠药旨在中断睡眠者出现的恶性循环,即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萎靡,进而入睡更困难等情况。笔者就内科门诊患者改善睡眠的用药情况观察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年6月至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门诊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失眠症的诊断,排除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所致失眠者。由患者自行记录应用佐匹克隆与地西泮治疗各种失眠症状资。

1.2分组患者共9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53例;职业为教师、工厂技术人员及退休工人。随机分为2组,地西泮组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36~68(47±8)岁。佐匹克隆组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31~65(45±11)岁。2组性别、年龄构成有可比性。

1.3服药方法及观察项目治疗前1周患者未服用观察药物,治疗前所有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均正常。2组均为睡前15~30min服药,对照组每晚口服地西泮5mg,治疗组每晚口服佐匹克隆3.75mg,疗程均2周。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包括治疗开始与结束睡眠改善情况登记。主要比较2组患者的入睡时间、觉醒次数、总睡眠时间、日间残留效应等.

1.4评分标准入睡时间:T1<30min(0分),30≤T1<60min(1分),60≤T1<90min(2分),90≤T1<min(3分),T1≥min(4分);睡眠时间>5h(0分),~5h(1分),~4h(2分),~3h(3分),<2h(4分);觉醒次数无(0分),1次(1分),2次(2分),3次(3分),≥4次(4分);日间情况无(0分),偶然有(1分),经常有(2分),严重(3分)。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指标治疗前后的比较和组间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及成组资料t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2组患者入睡时间比较2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入睡时间均能控制在1h左右,佐匹克隆的入睡时间基本在30min左右。2种药物均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P均<0.05),时间评分组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2组总的睡眠时间比较表1可见佐匹克隆和地西泮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P均<0.05),而治疗后组间比较总睡眠时间相近似(P>0.05),提示两种药品对延长总睡眠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觉醒次数及残留效应比较表1可见,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觉醒次数及残留效应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觉醒次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留效应评分却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佐匹克隆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地西泮组。地西泮组45例中30例次晨偶伴有宿醉、乏力、思睡、注意力下降、困倦等现象。佐匹克隆组42例次日晨起无宿醉现象;服用一般时限停药后未见戒断症状;各年龄段出现反应差异不明显,9例次日晨起口苦、伴有金属味。

3讨论

失眠可由多种因素引发,躯体疾病如心脏病、哮喘、便秘、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心理原因:如考试、失意;生理原因如出差、倒班、倒时差;精神原因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者80%以上失眠,焦虑病者60%~70%失眠;药物原因如停药现戒断症状。失眠病因复杂,治疗困难且因人而异。对因治疗包括消除可能存在的原因、改善生活习惯及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不能达到效果时需用催眠药进行调整。地西泮属于苯二氮卓类(BDZ),为第二代催眠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或突触的递质有关。主要延长非快动眼睡眠(NREMS)第2期,缩短慢波眠(SWS)期,尤其是NREMS第4期,对快动眼睡眠(REMS)影响较小。该药治疗指数高、安全范围较大、毒性低、副作用小,体内消除受年龄限制较为明显。临床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尤其对早醒失眠患者可延长总睡眠时间。不良反应为易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服药剂量需加大,隔天出现头晕、头痛宿醉现象,可抑制呼吸,有记忆损伤,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肌无力,突然停药出现反弹性失眠戒断尤为明显。佐匹克隆为吡咯酮类第三代新型的镇静催眠药,系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受体激动剂,其结构与BDZ类不同,为环吡酮化合物,与BDZ类结合于受体的相同识别部位,但作用于不同区域。可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夜间觉醒和早醒次数。与BDZ类相比具有高效、低毒、成瘾性和戒断反应机会很少及不抑制呼吸、吸收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体内无蓄积性等优点。该类药物吸收不受患者性别、年龄及给药时间和重复给药的影响。临床适用于入睡困难者和有病理基础的失眠者及考试前应激性失眠者,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次晨残余作用的患者,对以早醒为特点的失眠者无效。不良反应与剂量及患者的敏感性有关,偶见思睡、口苦、口干、遗忘、肌无力、健忘等症状。综上所述,佐匹克隆用于治疗失眠症,具有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且第2天出现后遗宿醉效应较轻、体内消除快、无蓄积等优点,在临床拥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赖荫光.对失眠的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的探讨〔J〕.中国民康

医学,,20(15):-.

[2]王怀良.临床药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

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34(3):-

[4]李福球,余金龙.佐匹克隆与氯硝西泮治疗失眠症的对照研究

〔J〕.中国医疗前沿,,3(23):.

[5]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

[6]王敬兰.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J〕.中国

老年学杂志,,31(8):-.

收稿日期:-06-02;修回日期:-07-07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zd/9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