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患者术后如何补身体这几点一定要注意

最近有朋友发来求助:

妈妈最近刚做了胃部切除手术,

手术很顺利,

但是因为年纪较大,

现在身体非常虚弱,

坐着都不能大口喘气,

脸色也非常不好,

想给妈妈补一下身体,

又不知道怎么补。

在中医看来,术后补也是很有讲究的。

就这个问题,邀请到圣方园中医馆的赵国民老师,来为大家讲讲“患者术后如何进补”。

手术后的病人怎样补元气?

手术有创伤,对机体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比如说开个口子,无论切口大小,对机体都是有伤害,起码都有血液的丢失、机体渗出液的丢失。

机体的体液渗出都是人体气、精、血的耗散,所以是有伤害的。

能不能补,要看手术的大小、伤害的程度,大手术小手术是有区别的。手术越大,伤害就越大;手术越小,伤害就越小,所以渗出液及流血相对就较少。

按照中医的观点,有伤就有寒。因为在手术的过程有体液包括血液的丢失,要导致脾胃之气的呆滞。

为啥有的人在术后会出现闷油、不想吃东西、胃胀等一系列情况呢?中医称之为有寒。

当然手术除了导致这个伤害外,还有情绪导致机体的伤害。比如说做手术前病人紧张,用了麻药和镇静剂对机体不管怎样说,都是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的。

所以补不补,还是要看医生的决定。

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滋补?

按照中医的观点,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的:

一个就是看有没有寒,刚才就说了“有伤就有寒”,只要有创面就会导致脾胃之气的呆滞;由于情绪的紧张,也会导致食欲的下降。这两种情况都叫有寒,要表了寒以后,才能补。

那么,这个寒的标志在哪里呢?

中医来看,是以舌苔的厚薄来决定,有无外感、有无寒性来区别的。一般苔厚的、比较有寒湿的、脾胃之气呆滞的不适合,有脾胃之气呆滞,就表明运化功能的障碍。

如果补就发胀,所以舌苔厚寒重要去掉后,才能补。

日常调理有什么推荐的方子呢?

如果患者术后精神不振、吊不起气、吃不得东西,这种要补之前一定要表一下寒。

所谓表寒,就是要调一下脾胃、促进脾胃的运化。让运化建设起来以后,才能进补。

补也要根据不同人的体质,不同的临床状态选择不同的补法。不要拿着一些补品使劲吃,比如人参啊,黄芪啊,也不要拿一些别人进补的处方抓药吃,每个人身体和病情都不一样。

因此我建议最好是面诊,让医生辨证你现在适合什么,听医生的建议。

↓↓↓↓↓

Q1

中医能不能治疗癌症?

中医肯定能治疗癌症!

中医是站在整体观的高度看待癌症。我有个观点,治病的时候一定要强调人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治疗对象是人,我们的目的是减轻病人的痛苦,按照俗话来说就是济世活人。

我们不能因为医病而把人治疗死了,不能因为医病而把人弄得没有尊严!

所以我对现代医学的很多治疗手段是不赞同的!

Q2

中医是怎么治疗癌症的?

中医治疗癌症是因人、因病、因地、因时制宜。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同样的病种在不同人的身上采用不同的手段、用不同的方药来治疗。这就是中医所谓的个性化治疗。

Q3

治疗癌症您有没有什么秘密?

治疗疾病我从来都不保守,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对于这类病人,手术后,我们要站在整体观,防癌过程中要做到扶正祛邪,真正要做到还是很难的。

为什么呢?我们要从患者的神色形态,从眼神、面色、精神状态、舌苔等来综合,站在中医的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来看这个病是虚多还是实多,是血虚还是气虚,是气滞还是血瘀。当然,癌症的患者都是虚虚实实,没有哪个患者是纯虚或者纯实症。

癌症患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气滞、血瘀,就像症瘕、积聚,包包块块的根本点就是气血瘀滞,最终形成组织坏死甚至扩散。癌症气滞、血瘀、痰凝、水停是共同特点。现代医学也有类似同样的认识,就是85-90%以上的癌症患者都有血液粘度不同程度的增高,与中医学的血瘀体征基本相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zl/14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