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多喝热水
喉咙痛,多喝热水
感冒了,多喝热水
月经痛,多喝热水
“多喝热水”,不仅是直男的经典语录,也是爸爸妈妈口中的万能神药。生病的时候,家里人总是一手端着热水一手拿着药,似乎热水和药结合在一起能发挥出“1+1>2”的效果。
事实上,有些药物服用时千万不能喝热水,否则别说“1+1>2”了,还可能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相信大家在服用药物之前,都会特别注意药物的用法和用量,但是有谁注意过服药时的水温呢?其实,很多药物服用时不宜用热水(一般指60℃及以上),高温会导致药物发生理化反应,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使药物失效!
服用这些药物,千万别喝热水!
01
胶囊类药物
胶囊内的药物大多对胃黏膜和食道有刺激,或易被消化分解破坏,有的则是缓释胶囊,完整吞服后才能使药物剂量均衡释放发挥最佳药效。吞服胶囊药物时,用热水送服会加快外皮溶解,降低药效或增加药物刺激性。
建议饮用凉白开或温开水送服。
02
助消化类药物
常用药物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乳酶生等,都含有助消化的酶类。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不稳定,容易凝固变性,在70℃以上的环境下失效,一般服用这类药物时以40℃的温水为宜。
03
维生素类药物
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性质不稳定,受热后易被还原、破坏,最终失去药效。
建议使用温凉水送服为宜。
04
活性菌类药物
大多数含有活性菌(益生菌)的药物或制品都需要冷藏保存,其中的活性菌成分对温度环境很敏感,热水会灭杀活性,导致药物失效。
服用这类药物制品时,建议水温不超过40℃,25℃的温凉水最适宜。
05
糖浆类药物
急支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等糖浆类药物,服用后会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使有效成分快速生效。很多人觉得糖浆太甜太浓,选择加入热水冲服,这样会导致糖浆稀释,浓稠度降低,保护膜的效果也会变差。
在服用糖浆类、浸膏类药物时,水温应低于40℃,且不宜多喝水,建议服药30分钟以后再饮水。
06
活疫苗类药物
如儿童服用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对热非常敏感,在低温条件下药效稳定,如果用温热水送服,很容易杀死疫苗病毒,就无法起到免疫机体、预防传染病的作用了。
建议使用凉开水送服,且服药半小时后才可以吃热的食物或喝热水。
07
清热类中成药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作用,用于内热、火毒、湿热等多种湿热症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上清丸等。中医认为,对燥热之症用凉开水送服可增加清热药物的药效。
同时,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中药,如金银花、柴胡、藿香、薄荷等也不宜用热水服药,它们的芳香气味就是它们含有药用功效的挥发油,遇热易分解和挥发,丧失药效。
热水+药物的组合,在面对疾病时并不一定能发挥出“1+1>2”的效果,要想充分发挥药效,除了按照说明书指导的用法和用量,也要尽量避免使用温度过高的水送服哦!
不要用茶水喝药
有一些中老年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喝茶,每天茶杯不离手,甚至吃药的时候也选择用茶水送服,这可犯了大忌了!
茶叶中含有鞣酸成分,与药物同时服用时鞣酸会与药物中的生物碱产生化学反应,可能造成药物失效或者难以吸收。
鞣酸还会阻碍对铁的吸收,因此缺铁性贫血患者要少饮茶,注意补充铁质。
茶叶中的茶碱、咖啡因等兴奋剂成分会抵消或减弱镇静剂的效果,对于服用安定、苯巴比妥等镇静剂的患者,最好不要饮茶。
中药的有效成分多数是生物碱,茶叶里的鞣酸会中和生物碱,使中药药效降低,所以服用中药期间最好不要喝茶!
我们常说多喝热水、多喝茶对身心健康有很多益处,但是在特殊的环境下健康的热水和茶水也可能有害哦!
了解更多生活常识,走出健康误区,科学的生活也可以很简单!
文章来源:网络文章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