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可能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心动过速,心肌耗氧量增加,髙凝状态,免疫功能低下和分解代谢。虽然镇静催眠药物可使患者舒适,但并无止痛作用。有对入住ICU的患者的回顾性调查表明许多患者的疼痛并未缓解。且对有疼痛的患者如仅应用镇静剂会使镇静剂用量加大,以至于延长机械通气的时间。故目前指南推荐采用止痛优先策略。目前常用静脉止痛剂为阿片类,包括吗啡、二氢吗啡、芬太尼、瑞芬太尼等。阿片类制剂主要通过μ1和μ2阿片受体发挥止痛作用。所有阿片制剂均有剂量依赖性呼吸抑制。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肌肉强直、低血压、延迟胃肠运输、恶心、瘙痒和尿潴留等。由于吗啡的代谢产物6-葡萄糖醛酸吗啡的作用活性更强,在肾衰竭患者常导致长时间镇静和呼吸抑制,吗啡应慎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芬太尼由于是脂溶性,进入体内后迅速再分布,导致起效快,持续时间短,正因如此,长时间给药会导致排泄延迟。
瑞芬太尼作用机制与芬太尼类似,但由于其代谢依赖血浆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产生无活性代谢产物,作用时间短,半衰期仅4min,长期应用无蓄积,受肝肾功能影响小。研究显示[18]瑞芬太尼与镇静剂联用具有良好的止痛镇静功效,可显著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与吗啡、芬太尼相比拔管时间缩短,尤适用于24h内的短期止痛。
白癜风早期症状是什么白癜风怎么治疗